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计红梅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27 23:9:5
谷歌事件考验互联网精神

 

□本报记者 计红梅
 
原本只是一家公司非理性的一个举动,为何最终却掀起了轩然大波?连日来,谷歌事件逐步升级,对中国互联网的影响也日渐加大。
 
如何评判这一事件的内在价值?如何让这一事件对中国的互联网发展产生积极影响?1月2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EF)上,来自中国学术界、企业界的技术专家和互联网专家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偶像的黄昏
 
方兴东是互联网实验室、博客中国创始人兼董事长,也是为中国互联网摇旗呐喊了十多年的“网络旗手”。在他看来,谷歌事件价值的衡量指标是互联网精神。经此一役,互联网精神在中国有可能得到弘扬,也有可能更加沦陷。现在应该重新认识互联网精神,重新倡导互联网精神。
 
“谷歌是互联网时代当之无愧的霸主。而它之所以有这样的声誉,主要是来自于它卓越的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方兴东认为,上世纪60年代,美国互联网先驱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奠定了互联网精神的内核,那就是“自由、开放、共享、创新”。在美国,谷歌被认为是互联网精神的代表,是互联网行业的一个标杆。然而,在中国,它却没有展现出这样的精神气质,反而让自己的行为成为美国政府向中国推行意识形态的导火索,进而让互联网陷入成为舆论工具的境地。
 
“谷歌事件的起因是该公司失去商业理性的一次冲动之举。”方兴东认为。
 
1月12日,谷歌高级副总裁、公司发展兼首席法律顾问大卫·多姆德(David Drummond)在官方博客上发文,表示公司正在考虑退出中国市场。而对于原因,他则作了这样的解释:“(去年年底发生的)这些攻击和攻击所揭示的监视行为,以及在过去一年试图进一步限制网络言论自由的行为使得谷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我们应该评估中国业务运营的可行性。公司已经决定不愿再对Google.cn上的搜索结果进行内容审查,因此,未来几周,公司和中国政府将讨论在什么样的基础上我们能够在法律框架内运营未经过滤的搜索引擎,如果确有这种可能。我们认识到,这很可能意味着公司将不得不关闭Google.cn,以及我们在中国的办公室。”
 
然而,就在谷歌以其“互联网自由捍卫者”的姿态引起各方极大关注,甚至博得许多网民的同情之后,1月19日,一封由谷歌大中华区总经理刘允与谷歌中国工程研究总经理杨文洛联合署名的澄清公告在谷歌中国博客发表。该公告否认谷歌关闭中国办公室等传闻,称“目前谷歌中国的员工同过去一样在办公室正常工作,讨论产品开发,与客户进行沟通”。
 
至此,一直关注谷歌、并视其为偶像的中国网民普遍感觉被“忽悠”了。
 
兰州大学的一位老师向《科学时报》记者表示,谷歌自始至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而不是表面上以清高自许。“现在谷歌正在进行业务转型,塑造互联网精神殉道者的形象有助于它赢得更多客户的信赖,拓展更多的市场。”这位老师认为。
 
“还有一个被许多人忽略的可能就是产业博弈。”天地英才公司总裁王钧认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内三网融合进程的加快,互联网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此次谷歌的种种举动,以及随后美国政府的推波助澜,不排除其背后对中国互联网产业有更长远的谋划和打算。
 
“互联网发展的历史已经表明,互联网的成功在于互联网精神的胜利。”方兴东认为,偶像的幻灭很可能导致人们对互联网精神也产生幻灭感,这将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造成最严重损失。
 
意识形态的上升
 
从谷歌事件可以看出,意识形态对互联网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影响,这也会成为考验互联网精神的新挑战。
 
“互联网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作为公共外交的重要展示场合,以及潜在的重要战场,意识形态的上升肯定会影响互联网的发展。”中科院软件所副研究员蒋建春博士认为。
 
以谷歌事件为例。谷歌退出中国市场的理由是不愿接受内容审查,然而,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与此同时它却在配合多国政府进行网络审查。据美国福布斯网站1月21日披露:在印度,谷歌的印度版搜索引擎过滤掉了某些社交网站,如被印度政府视为具有政治煽动性的Orkut网站;在法国和德国,谷歌从搜索结果中过滤掉极端组织如新纳粹组织Stormfront和否认大屠杀组织AAARGH的内容;在土耳其,谷歌应土耳其政府要求,封锁将该国国父描写为同性恋者的一些YouTube视频。美国维基百科说,2002年10月22日,一项研究报告称,大约113个网站在德文版和法文版的谷歌上被过滤掉。
 
“谷歌事件让人们开始思考网络空间下信息霸权主义对国家安全构成的挑战。”蒋建春表示,谷歌公司可以获取上百亿的网页资料,在搜索领域有绝对的优势。在此次事件中,谷歌毫不考虑其中国用户的需求,单方面决定是否退出中国市场,这固然是公司的自由,却严重伤害了中国网民的感情,完全是信息霸权主义的表现。
 
蒋建春认为,未来信息霸权主义的表现有多种,包括借用信息领域内的某种优势,强行推销大公司价值观,谋取经济利益;强行干预主权国家政策;为本国谋取战略资源;暗中参与本国网络信息战等等形式。
 
他认为,2007年的误杀门事件、2008年的黑屏事件,以及今年的谷歌事件都是比较典型的IT霸权主义事件。“在网络空间中,谁来保护我们,这个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睫”。
 
国家信息安全所面对的种种压力,同样会给互联网精神带来考验。
 
放弃一边倒的思路
 
对于谷歌中国的最佳出路,方兴东作了如此猜想:第一是卖掉;第二是做战略投资;第三是维持;第四是部分退出。
 
“目前最可能的结局是第四种方式。”方兴东说,“关闭Google.cn,维持Google.com,保留研发。谷歌搜索的可用性将由此大受影响,中国战略也会陷入更被动的状态。从长远来说,这将是谷歌的战略性错误,其搜索、手机、操作系统、浏览器等业务都将会遭受严重损失。”
 
在他看来,对中国来说,最大的损失是谷歌离开以后,中国的反互联网力量会进一步增强,产业生态会更加恶化,互联网的治理也会更加走向封闭。对用户来说,谷歌在中国大概有两亿左右的高端网民,这些人在使用搜索方面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对国家来说,非中文信息桥梁会失去,无法和全球信息更好地互动,最终还是会直接损害国家的经济和发展。
 
“现在是适时放弃一边倒的思路的时候了。”王钧意味深长地说:“这句话我想赠给谷歌,但是我更愿意把这句话用来给大家自省。”
 
《科学时报》 (2010-1-28 A3 技术 产业)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