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王飞欣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27 23:9:5
2009年GDP:再度滑坡预兆,还是统计数据有误?
 
□王飞欣
 
国家统计局公布2009年GDP增长8.7%,看似喜人实为凶兆,其预示一场更大的经济滑坡将再度袭来。倘若不然,那就一定是统计不实,数据有误,GDP实际增长当在9.8%左右。
 
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至2009年8个季度的GDP同比增长率(本季度与上一年同季度比),是一个典型的V字形曲线:10.6、10.1、9.0、6.8、6.2、7.9、9.1、10.7。但是,根据已公布的数据换算出的2008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第四季度的5个季度GDP环比(本季度与上一个季度比),却是一个典型的倒V字形曲线:0.37、1.57、4.08、2.82、1.84。GDP季度同比是相对静态指标,GDP季度环比才是近期趋势的动态指标。虽然统计局尚未正式公布GDP季度环比数据,但是推导出的环比数据不会相差太大,其反映的倒V字形环比趋势应基本一致。如果是这样,新一轮经济危机将卷土重来。
 
GDP环比曲线说明,政府高强度刺激政策仅仅在2009年前两个季度发挥了作用,然后迅速失效。后两个季度GDP增速正在急速下滑。第四季度GDP仅比第三季度增长1.84%,折算为年增长率就仅有7.5%。如果2010年各季度都维持这样的增速,必将导致中国经济连续第3年的经济滑坡,并在10年中首次跌破8%的下滑底线。
 
更有甚者,如果潜伏危机未被及时发觉,2010年第一季度将继续按2009年后两个季度GDP环比下滑态势降至0.89%。维持这一速度就意味着全年GDP增速将骤降至3.5%,创18年最低增长纪录。若第二季度继续顺势下滑,将会首次出现季度环比负增长(-0.1%),按此速度增长全年GDP将负增长(-0.4%),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发展史中绝无仅有的。
 
“大意失荆州”的故事将可能重演。因为暗藏的危机会被莺歌燕舞般的GDP季度同比数据所掩盖,以致错过防范危机的时机。对照环比与同比两组数据可知,2009年下半年虽然季度环比从第二季度的4.08%急速下滑至2.82%和1.84%,但是季度同比数据却在一路高歌,从7.9%升至9.1%和10.7%,好似一浪高过一浪。即使2010年第一季度环比继续下滑至0.89%,也仍然会有9.9%的同比增长,依然令人陶醉。直至第二季度冰山上浮、凶相毕露,GDP季度同比才会大幅下挫至5.5%。如果此时才大梦初醒,恐怕为时已晚。以中国政府强有力的铁腕也只能做到与2008年持平,并持续低迷一至二年。而V字形的抗灾变奏曲线,将转为酷似1997年至2001年的4年平底锅形低迷曲线,及1996年至2002年长达6年的L字形速降缓升曲线。
 
其实已有前车可鉴。在防范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从紧调控下,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的4个季度,GDP环比已基本稳定于2.3%至2.5%之间,相当于GDP年增长率在9.5%至9.9%之间。但是各季度GDP同比仍在10%以上。2008年3月至6月CPI(消费物价指数)环比下降趋势日益明显,顺势推算12月同比CPI将降至2%以下,但是6月份同比CPI仍高达7.1%,远高于4%的警戒线。于是中央银行不顾世界经济危机已初见端倪的警示,断然在2008年6月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在一个月内上调了1个百分点。结果过度使用从紧的货币政策抑制了内需经济的快速增长,减弱了抵御世界经济危机侵袭的免疫力,从而导致中国经济陡然滑坡。可以推算,若仅有外患而无内忧,2008年中国经济仍可维持11%左右的增长。
 
央行似乎又要重蹈覆辙。2010年伊始就宣布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前文指出,即使一季度GDP环比降至0.89%,GDP同比仍然会高达9.9%。央行自会陶醉于调控显效之中,任其GDP环比继续下滑,直至二季度增长负值凸显、灾难重现。
 
尽管以上分析是根据统计数据合乎逻辑的推测,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本文更是认为很可能并非如此。这不是承认推理有误,而是推理所依据的统计数据可能偏差过大。以各种数据综合判断,2009年GDP增长速度很可能在9.8%左右。
 
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高达30.1%;信贷增长3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商品房销售额增长75.5%;汽车销售1383万辆增长47.8%;旅游业在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仍保持9%的较高增长。这些反映经济增长的重要参数都高于2003年至2007年中大部分或全部年份,而这5年的GDP增长速度都在10%或10%以上。因此,GDP总量的增长数据明显与其他数据不符。
 
2009年出口总额大幅下降,这是影响GDP增长的主要因素。但是,虽然2009年上半年出口较2008年上半年下降了21.8%,但2009年下半年较2008年下半年仅下降了10.7%。因此,出口额下降对2009年GDP的影响上半年明显大于下半年。这与2009年4个季度GDP环比所反映的下半年增速反而低于上半年是相悖的。只要2009年下半年增长与上半年持平,GDP就不应该是8.7%,而应该更高。
 
2009年财政收入增长率也大幅下降,低至11.7%,为16年来仅见。主要原因是突遇经济寒流,企业利润锐减,政府大规模实施减税政策,致使上半年财政收入同比下降了2.4%。随着形势回转,5月份财政收入结束负增长,6月份增幅反弹至19.6%,8月以后更是以30%的幅度急速回升。财政收入增长前低后高,说明2009年下半年GDP增速不可能低于上半年,更加证实2009年GDP增长速度不该是8.7%,而应该更高。
 
根据以上正反方面的比较,2009年各季度倒V字形的环比曲线是否存在是值得怀疑的。如果这个曲线不成立,那么2009年GDP增长8.7%就有不实之嫌。如果2009年第三、第四季度的GDP环比都与第二季度持平,则可以推测2009年全年GDP应该是9.8%,偏差低则不过9.5%,高则可能超过10.0%。
 
8.7%是祸兮是福兮,这有待于统计局正式公布2009年各季度环比来证实。是8.7%或是9.8%左右,就需要耐心等待统计局以后的“初步核实”及“最终核实”的结果。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不管2009年GDP增长速度是8.7%或是9.8%,都不意味抗击经济危机大功告成。切不可形势稍有好转就迫不及待地防范“经济过热”。总结前20年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中国GDP增长速度必须保持10%以上,低于10%就会经济滑坡,低至8%左右就是经济危机。2008年GDP增长仅降至9%,就有2000万农民工失业返乡,数百万大学毕业生难寻工作。
 
中国经济完全能够以年均13%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每年新增外汇储备占GDP的10%以上,说明中国经济还留有上涨3个百分点的余地,或具有抑制通货膨胀10个百分点的能力,根本不存在“过热”的可能。如果出现物价过高的情况,一定是对内产业政策有误或对外防范国际大宗商品恶性炒作准备不足。这次经济危机的核心问题是产能过剩,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是为过剩的产能开拓市场。再度实施哪怕是“适度”的从紧货币政策,都会招致经济危机的第二次冲击波,其破坏性会更大。
 
现在,中国GDP总量为世界第二,GDP增量世界第一。中国GDP增长10%以上,世界经济将为之振奋,低于10%世界经济亦会因之萎靡。如果说亚洲蝴蝶拍拍翅膀都有可能使美洲几个月后狂风大作,那么中国经济若发生二次滑坡,对世界将意味着什么?
 
千万慎言“经济过热”,这真的会唱衰刚刚预热起来的中国经济,也会唱衰刚刚看到复苏希望的世界经济。
 
(作者系中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科学时报》 (2010-1-28 A1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