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申请国家专利28项 10项获授权 |
|
江大学生吴多辉:发明创意就像泉涌 |
|
□通讯员 张明平
“发明就在我们身边,发明属于我们每一个人,发明是一种意识,一种思维。”发明专利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都是一件神秘的事情,90%以上的人一生都没有一项专利,江苏大学机械学院大三学生吴多辉却不以为然。大一、大二两年间,吴多辉搞出的发明创意就有100多项,其中申请国家专利的有28项,“磁性防滑卫生勺”、“分节式六角扳手”、“双面透明胶带”、“易清洗干净的打码纸”等10项发明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成了名副其实的“专利大户”。目前已有不少商家跟他取得联系,甚至有单位以百万元高价要购买其专利。
从小就爱 “捣鼓”
“为了能飞上天,在一次暴风雨来临前的大风中,我举着一块很大很薄的胶合板迎风站在大沙堆上,结果人没有飞起来,反而被大雨淋成了落汤鸡。”作为农村里土生土长的孩子,吴多辉从小就把大自然当成了他各种“突发奇想”的试验田。自制蝴蝶网捕蝴蝶、自制弹弓打小鸟、用果子汁做涂料、用木瓜树叶的叶柄加上塑料薄膜做成笛子、把许多萤火虫放在白纸盒里做成小灯笼、把鹅蛋放在母鸡窝里指望能孵出小鹅来……
虽然家境贫寒,吴多辉却是个科学迷,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他从小就跟着父母学会了干各种农活;由于做的饭菜可口,小学时就成了家里的主厨;初中时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并能对出故障的拖拉机和小家电进行简单的维修。此外,他学习成绩也非常优异,小学毕业时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市重点中学。
中学时代,他理科成绩突出,数学、物理总能考出90多分,素有“理科王子”之称。学习之外,他对科普知识很感兴趣,《奥秘》、《大科技》等科普杂志总是爱不释手,甚至他还曾用高一整个暑假来“研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课外科技活动的付出也为他赢得了不少荣誉,他先后获得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三等奖、第十八届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海南省中学生生物论文评选二等奖等多项荣誉,还被聘为海南省生物学会会员、《青年科学》特约编辑。
高二开始申请国家专利
“在没有自己搞发明、申请专利的意识之前,我十多年来都没有搞出一项发明。”虽然脑子聪明、喜欢钻研,但由于没人指点,吴多辉在高二之前并没有搞发明的理念和意识,更谈不上有发明创造了。直到一次,他在科普杂志上看到了申请国家专利的基本过程,便开始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仔细观察身边的每一件学习生活用品,希望能搞出新的发明。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上数学课时,老师要画一个圆却发现忘了带圆规,就随手拿了一根绳子,一手拿着绳子的一头固定在黑板上,另一支手拿着粉笔并拉着绳子的另一头绕了一圈,一个完整的圆就出来了。老师的一举一动触发了吴多辉的创造灵感,他发现画圆并不是只有两脚圆规才可以,用一条绳子也可以,一把直尺不也一样可以吗?他马上开始画起图纸,第一个设计是在直尺上加上一个圆心固定位置,和一行小孔,画圆时笔尖穿过小圆孔,绕过圆心固定装置定下来的圆心转一圈,一个圆就画出来了,并且可以通过尺子刻度直接读出圆的半径,十分方便。“圆孔型尺子圆规”就这样成功了,他后来还不断地加以完善,相继在直尺上设计出“槽型直尺圆规”,在等边直角三角板上设计出可以直接画出任何正方形内切圆的“三角板尺子圆规”,在半圆形量角器上设计出可以画出任何角度夹角的内切圆的“量角器尺子圆规”。他的发明创造还在《海南日报》作了专题报道,“成就感十足”的小吴尝到了发明的甜头,从此加入了发明和申请专利的行列。
大二一年获10项专利授权
“发明是一种方法、一种思维,正确的方法和思维是发明的源泉”。小吴平时非常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日常见到的事物,总是从功能、形状、大小、材料、颜色、结构等多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思考改进和提高的方法,就这样他的发明创意就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有时候一节自习课就能搞出几个小发明。看到勺子容易滑入汤中,既不方便也不卫生,便设计出“磁性防滑卫生勺”;看到市面上出售的蚊帐顶部都是封闭的,如果需在蚊帐里吊挂电扇,就必须把蚊帐捅破,蚊子也容易钻进来。他设计出在顶部开有拉链的新型蚊帐,巧妙地解决了以上问题;看到现在的螺钉和螺栓适用工具相对单一,如内六角螺钉、螺栓只适用于内六角扳手,常见的一字形、十字形螺丝刀都派不上用场,存在极大的资源浪费。他便提出在原有内六角螺钉螺栓头部正六棱柱孔开口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一字形或十字形凹槽,这样一种内六角螺钉、螺栓就可以同时适用于内六角扳手和常见的一字形、十字形螺丝刀,不但使用更加方便,也大大节约了资源;看到日常使用的水杯,他从多角度进行联想分析,一下子就搞出了“方便卫生过滤网水杯”、“滤网可旋转的水杯”、“可携带茶叶的水杯”、“可控制茶汤浓淡度的水杯”和“一种π水养生杯”等一系列发明。在学校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的帮助下,他把富有市场前景的28项发明申请了国家专利,大二一年就收到了10项授权的证书,数量上已经超过了前两年广受媒体关注的“江大发明大王”刘春生(共申请专利16项,获授权5项),成为江苏大学异军突起的一个“发明新星”。
不当“书呆子”
对发明创造的痴迷并没有使吴多辉变成“书呆子”,除了学习、搞发明之外,他还参加了不少社会活动。他喜欢打排球,现担任江苏大学排球协会副会长,还担任江苏大学发明创造协会高级会员、中华自然医学组织会员和一家保健食品的镇江副总代理。
相比他的“发明头脑”,他的“商业头脑”也毫不逊色。由于从事商业活动较多,同学们见面总是称呼他“吴总”。他当过发单员、推销员,卖过计算器、保健品,倒腾过二手军训服、军训鞋,在大学校园里总能找到赚钱的商机,两年多他就有了10000多元的“营业收入”,这些钱成了他发明创造和申请专利的主要经费。
“从事一些商业活动,主要是为了培养我的商业眼光和思维。毕业后,我想自己创业做个企业家,使我的发明创造真正能够服务于社会。”据吴多辉介绍,除了在图书馆翻看一些科普图书外,他还经常看一些营销、管理以及智谋类书籍,为今后创业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科学时报》 (2010-1-26 B3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