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鹜落霞》全书辑文60篇,兼涉科学与人文,分为天、地、人三篇。形上思辨、实证推理、诗情画意熔于一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参天地,做全人乃书之要义;旧闻新知,审视世道人心;针砭时弊,彰显学者良心。

《孤鹜落霞》,孙慕天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定价39.00元
□本报记者 杨新美
1月15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孤鹜落霞》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从现实走向理想
《孤鹜落霞》一书是哈尔滨师范大学远东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孙慕天20多年读书和生活感悟。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刚刚回国的孙慕天看到当时国内的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一些人对社会主义的前景很悲观,有一些人特别向往西方的民主政治,青年人的思想更为混乱。高校里青年学生对前途、人生迷茫惶恐,有一些人很激进……这些现象触动了他,令他心血澎湃。他觉得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弘扬正气,倡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用昂扬的词语感染他人,鼓舞人们走出悲观的阴霾。于是他拿起了笔,用文字表达自己对那些消极现象的不满,同时进行剖析和抨击,对国家前途、对人的命运、对人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第一次写了3万多字。此后由于他还承担着一些课题,写作就暂时搁置了。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我国经济发展起来,出现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现象时,孙慕天再次执笔述说心之感悟。2004年,他开始集中针对当时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写就了一些文章。
何以用“孤鹜落霞”为书名?孙慕天说,哲学是生命成熟后结出的果实,哲理并非群鸦鼓噪,并且作为一位哲学专业出身而又毕生从事哲学工作的人,把一生的点滴哲思结集成册时,希望用“孤鹜落霞”传达这种心境。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王玉平教授评价说,这是可敬的人做的一件可敬的事情,这本书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它可以被看做人类文明的脚印。
从推理走向领悟
《孤鹜落霞》全书以“天”、“地”、“人”分为三编。在“天”的篇章里,孙慕天从存在的宇宙、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出发,阐述隐藏在宇宙中、自然中的哲理。如开篇讲述的人择原理,从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现代伟大物理学家狄拉克提出的大数假说展开辨析。在“地”的篇章里,从历史上不同时期各国的文化现象为切入点,在这编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社会、古希腊社会与现代西方社会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文明道路上出现不同的社会结构,在提出“软实力”时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等等。在“人”的篇章中,文章的思想深度提升到了人的良知、良善之真理,告诉我们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唯有由爱关注,由知识引导,以创造为目标的人生才是良善的人生。
孙慕天说,该书分为此三编并非刻意,三编是融汇贯通的。以“天”、“地”、“人”为三编之名,是因为古人称“天”、“地”、“人”为三才,视为宇宙中最基本的三大系统。又由于“天道自然,天行有常,天行健。法天象地,后土曰社,以地借喻社会。社会最重要的是和谐,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是社会安稳的保障。人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而人生来的自由在于无规定性,通过自我设计而有不同的本质。由此,孙慕天认为“天”、“地”、“人”可以看做是指自然、社会和人生。终身从事自然辩证法领域研究的他深刻体会到,三者是一脉相承的、贯通的、和谐的。既然如此,于是他认定如果借助自然之道谈人生、印证人生必定有很强的说服力。
除了篇章的划分别具匠心外,辨析的文字、涉及的知识面之广也是本书的特点。在书中我们看到牛顿力学,近代科学是如何成功解释自然界的严格秩序的;了解到马太效应和波敦克效应的命名方式;还在书中读到俄狄浦斯王的希腊神话故事,看到了古人将雅俗之辨看得有多重……正如序言中所说,“这本书集中展示了先生之精神及对世事之洞明”。并认为孙慕天新著不同于早年的《新整体论》。该书逻辑整俨,伦理考辨,且哲史趣熔于一炉,仿佛哲理诗人,独登高台,坐究八荒,思通九境,参天尽性,御风而行。
“这是我自己创造的一种新文体。我将其称之为文化哲学随笔。”孙慕天说,这些随笔同时兼具科学性。因为自己是做科学哲学的,因此尽量做到将科学、哲学、文学、历史等各种知识融汇于一体,创造出一种新文体。他读过很多余秋雨的文章,从读者的角度,对其还有不满足感,比如其深度。孙慕天希望文章更隽永,能够让人读后玩味无穷,给人深层次的启示,希望能更引发读者的反思,而不仅仅是文章的漂亮、煽情。力求文笔高雅,有高尚的风格及文化韵味。
从焦虑走向解脱
《孤鹜落霞》中,每篇文章都有作者的感悟直言,对当前出现的一些消极现象的反省,以此或是唤醒世人,或是为警示后人之用。书中提到软实力时,他说,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和西方主流的价值取向不能混同,不能为了“接轨”而放弃原则。他通过法拉第原则指出,其不仅适用于自然科学领域,还在人文文化中也有同样的效应,用这一理论他还分析了思想先驱顾准的悲剧,并向世人揭示:要眼前的实利,跟风炒作、趋势媚俗,能够很快得到荣华富贵,但却会失去将来;要永恒的价值,超然独立,独吟阳春白雪,则处处碰壁看尽白眼,饱尝失意之苦,但却能拥有历史和未来。
“现世最需要唤醒的是人本主义,而非物本主义或享乐主义。”孙慕天说,“人最真的本性,不仅要维持还要弘扬。最糟糕的是,现在很多人不仅不维护人性,而是丧失人性,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的泛滥害了整整一代人的心灵。现今中国繁荣富强,更需要挽救世道人心,用主流话语来说就是建设精神文明,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所以这本书主要是在挽救世道人心,警示人们从当前这种物欲横流的时代里走到更高的境界中去。如此,我们的社会才不会沦落,才会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落到真正的实处,否则就全是泡沫。”
《科学时报》 (2010-1-21 B3 社科 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