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计红梅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21 9:56:58
三网融合困局缘何一朝破题

1月18日,深圳广电集团高调推出“中国时刻(S1979.COM)”,开始新媒体向三网融合迈进的征程。

 
□本报记者 计红梅
 
“这可以看做是三网融合的一次破冰之举。”电信专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陈金桥日前告诉《科学时报》记者。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在2015年之前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并普及应用融合业务。
 
由于部门利益纠葛而导致的十二年困局由此一朝破题。陈金桥认为,这是国家首次明确推进三网融合的时间点,不仅标志着三网融合正在由政策层面向实际推动转变,也预示了相关部委将根据此次会议精神,有所针对地部署和出台一系列细则。
 
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与国外相比,我国在三网融合方面已经落后10年~15年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与经济研究所马志刚博士告诉《科学时报》记者。
 
同样是上世纪90年代。1996年,美国开始实施新电信法,从法律上解除了对三网融合的禁令。而在我国,1998年3月邮电部和电子工业部完成合并,信息产业部正式成立;同时,广电部改为目前的广电总局。一场“三网合一”还是“三网融合”的大辩论随之展开。
 
2001年3月15日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首次明确提出“三网融合”:“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在其后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务院转发的通知和广电总局的文件中,也屡屡出现“推进‘三网融合’”的字样。然而,由于广电和电信在融合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保护自己的利益,固守自己的地盘,因此整合进展迟缓,甚至互设障碍。
 
与过去种种推进举措相比,1月13日的国务院会议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在这次会议上,国家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即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
 
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
 
“2010年是三网融合的破冰之年。”陈金桥由此认为。
 
而之所以能够在此时破冰,马志刚认为这与金融危机不无关系。“在后危机时代,国家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破除三网融合壁垒,并拓展由此带来的市场,将是‘十二五’期间挖掘新的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举措。”
 
“实际上,三网融合超出了技术、业务、行业和市场的范畴,是体制机制上的问题。”马志刚说,在国家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方向下,三网融合壁垒已成为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务的发展障碍,而如果破除这些障碍,则会使得三网融合本身也变成一个“金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领导审时度势,作出了这一体制上的破冰之举。
 
要竞争,更要合作
 
1月18日,在美轮美奂的灯光中,深圳广电集团旗下的新媒体全息跨界平台——“中国时刻(S1979.COM)”正式在公众面前亮相。
 
据深圳广电集团副总编辑李也平解释,“全息跨界平台”这一新名词指的是“中国时刻”下辖三个平台,即互联网门户——www.s1979.com、手机门户——wap.s1979.com和数字电视频道——漾TV,在物理形态和资源整合方面实现了三网的融汇与贯通。“这在国内广电系的新媒体构建中是首屈一指的。”李也平自豪地说。
 
在三网融合热度颇高的时候,高调推出这一平台,无疑是广电巨头的试水之举。
 
据记者了解,让深圳广电集团用一年时间、全资投入9000万元打造这一平台的根本原因来自互联网的诱惑。李也平告诉《科学时报》记者,未来深圳广电集团的全部编辑、记者、主持人等不仅要为电视频道、广播频率制造内容,同时也要为“中国时刻”制造适合于网络传播和网络人群收看习惯的新媒体内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台互动”。他们的目标是,要把“中国时刻”打造成“三网联动、破屏传播”的创新组合。届时,用户将可以通过手机、电脑或电视三屏中的任何一种屏幕,随时随地收看和点播深圳广电集团的任何电视节目,并能在不同“屏幕”之间自由无缝地切换正在观看的节目内容,并参与互动。
 
“对深圳广电集团来说,三网融合过程中最关注的是内容。”李也平说。这一看法与马志刚不谋而合。马志刚也认为,三网融合的成果之一就是可以让用户享受到更加丰富和便捷的内容服务。
 
有业内人士认为,三网融合后,广电和电信之间会展开更加充分的竞争。对此,马志刚并不认同。他认为,广电和电信确实会在互联网接入、手机电视、在线视频、IPTV等领域展开竞争,但是更多的应该是合作。“广电和电信在服务区域和覆盖范围上各有不同,这会让它们在三网融合后形成更好的互补。到时候,或许我们除了收看央视的节目外,还能看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电视台播放的节目呢。”他笑着说。
 
“对于广电和电信来说,更重要的是要抱着开放与合作的态度,共同做好增量市场。”陈金桥也这样认为。
 
防止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
 
通信世界网总编辑刘启诚在其博客中撰文称,三网融合在监管层面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广电和电信企业积极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而不是花费巨资再去建设一张新网。
 
“如果各个利益主体对已有的网络不很好地利用,而是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各自进行大规模网络建设,这不仅对推动三网融合不利,而且会造成重复建设、网络资源浪费问题。国家应该尽早出台相关具体政策,特别是要在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方面有明确的政策指示,这样才能尽早避免出现恶性竞争的市场行为。”刘启诚说。
 
马志刚和陈金桥也认为,下一步紧迫的任务就是要修订广电和电信现有的一些管理规定,消除双方的政策壁垒,同时出台与1月13日国务院会议精神相符的细则。“与三网融合配套的进一步细则或许年内就会陆续出台了。”陈金桥这样预测。
 
此外,陈金桥还大胆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广电和电信企业在经历长期的竞争与合作后,有可能会共建企业联合体。这一方面可以让国有资产得到更好的保值增值,也会让双方的优势形成更好的互补,网络等基础设施也会由此发挥最大的效益。
 
相关阅读: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这就是所谓的三网融合。
 
《科学时报》 (2010-1-21 A3 技术产业)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