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中的污泥淤泥如何治理?目前国内使用比较多的方法是“挖泥法”,把污泥淤泥挖出后转运到异地掩埋。这实际上只是把污泥淤泥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没有从根本上治理河湖污淤泥问题。而由武汉大学污淤泥研究中心独创的“泥沙聚沉剂及泥水分离技术”可实现污淤泥不出河湖就地治理,废物变成可再生资源。1月10日,该中心正式揭牌,这一技术在武汉沙湖率先得到成功应用。
1月10日,在武汉沙湖污染治理现场,整套技术的现场演示结果让在场的专家们欣喜不已,乌黑发臭的泥浆经过调节池、加配料、调理池、压滤等环节,几分钟后,腥臭的泥浆分离为“泥饼”和清水。
武汉大学污淤泥研究中心于2006年10月获批组建,该中心整合了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资源与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动力与机械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等单位的力量,专门从事与污泥、淤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有关的科学问题研究,这也是国内该领域的首个专门研究机构。
据了解,武汉沙湖3.2平方公里,水体属劣Ⅴ类水质,水底污淤泥160万立方米,而且淤积物严重污染,污染的淤积物可直接影响到沙湖水质。近十多年来沙湖截污显著,但污染淤泥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武汉大学污淤泥研究中心主任杨国录介绍说,河湖综合治理工程内容:清淤、驳岸整治、生态修复和河湖公园建设,其中清淤是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污染治理的基础和前提。目前国内还没有完整的有效的河湖治污可行性方案。
从2005年起,杨国录所在的课题组在国内首创“泥沙聚沉剂及泥水分离技术”,并获国家专利。使用该技术,同时结合现有的板框压滤技术,可成功地变污淤泥为宝。经过技术处理产生的“泥饼”可以用作园林和河湖的生态建设,产生的清水可作为补水直接回流到河湖。
用泥沙聚沉剂及泥水分离技术变污淤泥为再生资源并不复杂,其优势和可取之处是可以在水适时清淤,在几分钟内快速实现泥水分离,可以实现污淤泥中的重金属污染治理和降低原有的有机物的含量。杨国录介绍,经过这些环节的处理,河湖淤泥,作为自然界“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得到再生利用。
目前,武汉沙湖160万方的污淤泥已成功治理100万方,预计今年6月整个沙湖淤泥治理完工,届时,清波碧浪、水鸟云集的景象将重现沙湖。
“作为一名学者,能够在产学研用等方面为社会作贡献并开辟出一条新路,是我最欣慰的事。”杨国录说。由于该课题组具有的技术优势,他们在众多的竞争单位中独占鳌头,获得广州市污淤泥治理规划项目和云南滇池污淤泥治理项目权。(王怀民)
《科学时报》 (2010-1-12 B2 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