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国大学的考试与招生系列访谈(五) |
——访哥伦比亚大学教务长办公室执行主任程星 |
□章建石
采访人:教育部考试中心博士章建石。
受访人:程星(David X. Cheng),教育学博士,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本科生院助理院长,现为哥伦比亚大学教务长办公室执行主任。
招生倡导多元化
章建石:哥大每年的招生名额如何确定?学生提交的全部申请材料中,哪些在录取决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程星:在哥大,学校的招生名额一般不会有大的变动,因为教师、学校能够提供的床位不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加。所以像中国国内高校如此大规模的扩招在哥大是难以想象的。如果学生过多,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哥大本科生的核心课程在全美很有名,质量很高,这种课程充满着各种讨论、师生之间的互动,一个班的学生大约在20人左右,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总之,对于招生名额的增加,校方是很谨慎的。
在招生时,哥大要求学生提交的申请材料包括标准化考试成绩、教师的推荐信、高中学习的课程和成绩单、学生的班级排名等。另外,我们也会关注学生学习的AP课程、参加的社会活动、所获得的各种奖励、特殊的经历等。必要的时候,还会对学生进行面试。之所以要这么多,就是想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学生,以作出正确的招生决策。高中的GPA、AP课程的学习情况可能相对重要一些。但要强调的是,招生决策是在综合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不会过多地依赖其中的某份材料。
对于招生材料的审核,真实性是我们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如果学生过度地包装自己,甚至出现造假的行为,那被录取的可能性是很低的,这种弄巧成拙的做法很容易被经验丰富的招生人员看出来。比如说推荐信,不少亚洲学生提供的推荐信都大同小异,很明显写推荐信的教师根本就不了解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推荐信是没有价值的。
从前面所说的招生理念可以看出,哥大一直都积极倡导多元化。因此,在招生时,就会去特别注意有不同背景、经历、特长、个性的学生。有时候“书呆子”也是一种特别的人才,也能为多元化的校园增加一道独特的风景。所以,在申请材料中,学生真实地表现自己,反而会提高录取的可能性。
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章建石:保证招生的公平、公正是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普适价值”,也是国内目前的一个热点,在这方面,哥大有哪些特别的做法?
程星: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作为高校的责任,在录取的各个环节,我们会尽力去保证公平。几年前,哥大就曾经录取过这样一名学生。这名学生在读初中时父母就去世了,他只能一个人独立生活,还要照顾妹妹。平时很多时间都在麦当劳餐厅打工,学习成绩受到了一些影响,处于中等水平,但他非常勤奋,他提交的个人陈述和老师写的推荐信都很感人。招生人员认为他从小获得的家庭关注、教育资源有限,取得已有的成绩已经非常不容易,一致同意录取这名学生。给予弱势群体适当照顾,是实践公平原则的重要方式。
另外,在对学生的申请材料审核时,我们是不允许看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哥大一直实行基于需求的学生资助政策,也可以说是“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即录取学生后,学生需要多少资助,学校都会尽量满足,不让学生由于经济上的原因而无法入学,这是从经费上保证公平的重要措施。
目前,AP课程的成绩在录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哥大在要求学生提交的申请材料中,并没有AP课程方面的强制性要求。因为不少高中没有条件开设AP课程,学生也就没有机会学习这些课程。尽管一些研究表明,学生的AP课程成绩更能有效地预测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学业成绩和毕业后的发展,但为了公平,我们不能设置这方面的要求。
程序保证录取公平
章建石:学校收到学生的申请材料后,如何对这些材料进行评价,以保证作出科学的招生决策?谁来进行评价?大学教师是否会参与招生?
程星:哥大每年进行招生宣传后,就开始接受申请材料,这段时间一般从新年开始,持续到3月底。在这段时间里,招生部门的工作人员之间会进行一定的分工,每人都要负责审阅来自几个地区的申请材料,然后进行初步筛选,剔除明显不符合要求的申请者,确定希望录取的名单。随后进入录取的关键环节,即小组讨论阶段。每个小组至少由3人组成,每个成员把自己确定的录取名单拿出来,共同讨论是否予以录取。对有争议的地方,相互之间会进行辩论,直到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大部分招生决策是在这个阶段做出的。但也有小组讨论无法取得结果的时候,这时学生的申请材料就会交给招生部门中职位更高或经验更加丰富的工作人员,由他们进行讨论,来作出最后的裁决。这样做也是为了保证公平,避免一些校友、社会知名人士或其他有影响力的人员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影响最后的决定。
在小组讨论中,小组成员的组成和申请材料的分配经常是随机的,任何人都无法事先知道一份申请材料会被哪几名招生人员审核。另外,小组成员之间也有相互的监督。通过这种方式,很多人为的干扰也就难以发挥实质性的作用。从多年的经验来看,这种在程序上保证公平的努力成效明显。
大学教师一般能够从专业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因而在录取过程中,招生部门的工作人员如果在专业方面难以把握的话,他们会征求教师的意见。例如,有学生在申请材料中表明自己在篮球或音乐方面表现突出,并且希望在这方面有所发展,招生人员就会寻求专业教师的帮助,必要的时候,要求学生打一场篮球,教师现场打分,或对学生自己录制的唱片、艺术作品进行评价。总之,专业性方面评价会尽可能咨询教师的意见,他们的判断会影响最终的招生决策。
《科学时报》 (2010-1-5 B3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