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顾育豹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9-24 19:28:0
实况转播新中国大阅兵的难忘历程

国庆35周年盛典国旗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国庆50周年的盛大世纪阅兵式。

■顾育豹
 
(接上期)
 
新中国成立35周年大阅兵
 
1984年10月1日,共和国举行第12次国庆大阅兵。
 
此次国庆阅兵,是中国人民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内乱之后,全面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形势下举行的。是继1959年国庆后,24年来第一次盛大的国庆阅兵。此时,改革开放后的老百姓已拥有电视机,兵强马壮的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不负众望,实况转播了首都庆祝建国35 周年的阅兵仪式、群众游行和联欢晚会的盛况。
 
邓小平复出后,即指示总参谋长杨得志:“要恢复阅兵,它对培养部队作风有实际意义,不能说阅兵、搞分列式就是形式主义,队列出战斗力。”于是,在华北实兵演习、邓小平阅兵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决定,1984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国庆35周年阅兵。
 
1983年12月,邓小平任命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万里为阅兵领导小组组长;任命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为阅兵总指挥;任命北京军区参谋长周衣冰为阅兵副总指挥。1984年3月2日,邓小平和中央军委其他领导人一起审阅批准了阅兵总指挥部的阅兵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迎来了少有的太平盛世。国庆阅兵,举行这样隆重的庆典,既是对盛世的祝贺,也是对全国人民进一步奔小康的激励。10月1日,国庆节到来了,35万盆鲜花把北京装饰得分外美丽。天安门广场是花和红旗的海洋,广场上的10万名男女青年不断地举起花和彩旗。天安门城楼修缮一新,金碧辉煌,十四个巨大的宫灯挂在城楼上。城墙中央悬挂着毛泽东的巨幅画像。
 
阅兵部队已在夜里集结在东长安街上,等待军委主席检阅。
 
10时整,北京市市长庄严宣布:“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大会开始。”1200人组成的军乐队在广场北侧的正中央奏起了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礼炮声隆隆响起,万人仰头肃立,向国旗致敬。
 
国歌的旋律刚完,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乘黑色敞篷轿车出了天安门城楼,停在金水桥南头。他身穿深灰色中山服,扶着车上的栏杆,站在车上。阅兵总指挥秦基伟乘着黑色敞篷车从东长安街徐徐驶来,在金水桥头停住。秦基伟向邓小平行了个庄严的军礼,大声报告:“军委主席: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阅兵式受阅部队列队完毕,请检阅。阅兵总指挥秦基伟。”
 
邓小平听完报告,命令开始检阅。他的车在前,秦基伟的车在稍后一旁随行。邓小平不断向指战员们问候:“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车子附近的方队官兵则高呼“首长好!”“为人民服务!”并向军委主席行注目礼。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各有一名记者上了敞篷摄影车,该车和邓小平阅兵车同步行驶,可以一路不停地摄影。
 
阅兵完毕,分列式开始。受阅部队共42个方队。由陆、海、空三军指战员组成的仪仗队,护卫着八一军旗,率先进入天安门广场。军事院校的6个方队,5个步兵方队,水兵队、空降兵队、女卫生兵方队、武警部队方队和男女民兵方队全副武装,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随后是绵延24公里的机械化部队方队,分四路进入天安门广场。这24个方队由陆海空三军的428辆战车组成,其中有反坦克导弹、火箭炮、火箭布雷车、大口径榴弹炮和加农炮、装甲输送车、坦克、自行火炮、地对空导弹、战略导弹等。受阅空军驾驶着94架由喷气式轰炸机、强击机和歼击机组成的四个空中梯队,掠过天安门上空。整个阅兵历时1个小时。
 
中央电视台有200多人直接参加了电视实况转播的采制工作,出动了电视转播车、移动拍摄车、声音系统车、升降车、发电车、灯光车等共20 多辆。在天安门广场装了22台摄像机,再加上广场里的8组ENG和广播大厦10楼直播中心的两台摄像机,一共是32 台。还有几十个话筒,十几套微波传送接收设备和可以用公里计算总长度的电缆,构成了天安门的电视直播系统。
 
阅兵当天,两名中央台摄像在位于华表下边的一辆高高的吊臂车上拍摄,那是整个天安门最好的拍摄位置。在狭小的车上为了记录目不暇接的历史画面,中央台摄像不吃不喝站了好几个小时,捕捉到“小平您好”那个珍贵瞬间。
 
此次转播,更注重图像和声音的有机结合,并穿插了有关资料片断和其他城市的情况,突破了现场实况。
 
50周年的盛大世纪阅兵式
 
1999年10月1日,场面极其宏伟壮观的第13次国庆阅兵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以庆祝祖国50年华诞。此次阅兵,被誉为“盛大的世纪阅兵式”,其规模和阵容,在世界上堪称绝无仅有。在电视尚未普及的1984年,许多人只能从后来的电影中重温35周年阅兵的威武。可是1999年的大阅兵就大不一样了,不仅中国人在看,外国人也在看。
 
阅兵前夜,一场大雨让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李新良一夜未眠。10月1日凌晨,李新良与万名阅兵官兵冒雨进城。到了早上,北京碧空如洗,李新良如释重负。
 
上午10时,江泽民主席在李新良总指挥的陪同下,乘敞篷车检阅了部队,并在天安门城楼发表讲话,检阅了由42个威武雄壮、军容严整、装备精良、精神抖擞的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预备役部队组成的地面方队。
 
10时36分,阅兵分列式开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组成的仪仗方队护卫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走在最前面。随后,来自陆军、海军、空军、武装警察部队、民兵预备役的1万多名官兵和400多台战车、火炮、各种导弹等,分别组成16个徒步方队和25个车辆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在42个地面方队中,步兵方队下降到两个,装甲兵、炮兵等兵种已占70%。参加阅兵的空中梯队上升到10个。这种结构的变化标志着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构成的优化。空中航空兵从单一机种发展为有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加油机等多机种、远中近配套的双重打击能力和威慑力。海军建立了5大兵种,作战舰艇比建国初期增加了近30倍。这表明,人民解放军的高技术军兵种已成为主战力量。
 
11时05分,以空军航空兵为主体,陆军、海军航空兵联合组成的10个空中梯队,驾驶着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轰炸机、直升机等9个机种、15个机型132架飞机低空飞过天安门广场,拉出一道道彩烟。11时13分,历时1个多小时的阅兵结束。
 
此次阅兵与15年前的国庆阅兵相比,国防科技含量增大,高科技武器装备已开始成为主战武器。而这些武器装备绝大部分为中国自己制造。改革开放新时期诞生的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武警特警、预备役等部队第一次出现在受阅部队中。
 
那天现场有1800名记者,外国记者730名,26家电视机构现场直播。共和国第13次阅兵式直播,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调集各路精兵强将,为实况转播国庆50周年盛大阅兵式作了全方位部署,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把盛大阅兵式的盛况传播到千家万户和世界各地。
 
时间和空间交汇在那个最激动人心的时刻,1999年10月1日上午10时,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辉煌的旷世大典上,人民解放军以规模空前的阅兵式,把中国展现给世界。这是新中国50年来阵容最强,规模最大,受阅场面最为气势恢宏的一次大阅兵。(完)
 
《科学时报》 ( 2009-9-25 B2 科苑走笔)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