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进东
兰州高新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建区以来,该区依托兰州地区工业基础和科技人才优势,牢牢把握“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建区宗旨,始终把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根本,围绕市场需求,优化区域环境,充分会聚、融合、利用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种创新资源,先后建立了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和兰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及甘肃省兰州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各类孵化器,大力孵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区内现代科技企业生机勃勃
十几年来,兰州高新区凭借兰州的综合科技优势和基础工业优势,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通过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有效激活了本地的科技资源,形成了突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资源聚集能力。兰州高新区已发展成为兰州地区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扩散的辐射源,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示范区,培育科技企业家、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的功能区,对外开放的试验区和兰州市乃至全省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新的经济增长极。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兰州高新区内已进驻企业500多户,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所占比例超过54%,另有外商投资企业近50家。全区已形成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与医药、节能环保、先进制造技术等五大支柱产业,蓝星清洗、兰港石化、联创科技、亚盛耐特、兰化科技等知名科技型企业都从这里诞生。
兰州高新区还积极帮助区内企业申请各类扶持计划,截至2008年末,共帮助企业获得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00多项、省级火炬计划项目70多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近100项,累计获得国家各类资金资助逾亿元。区内有10多家企业成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兰州高新区通过完善的服务、优惠的政策、健全的机制、优美的环境,有效激活了本地的科技资源,形成了突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资源聚集能力。
近年来,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了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技术、农业高新技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六大支柱产业,成为兰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中粮可口可乐、海默仪器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都已在高新区建成,显现出了现代科技企业的勃勃生机。
多方升级促高新区二次创业
区管委会有关人士告诉《科学时报》记者,高新区是兰州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试验田”,经过十几年的创业发展,高新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一些成果,入驻园区的高新科技企业逐年递增,技工贸总收入和工业总产值持续上涨,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园区的发展与其他高新区相比,还存在差距。
下一步,高新区要按照“巩固、扩大、改革、创新、提升”的原则,进一步推进高新区“二次创业”的进程。在原有的发展基础上,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创造条件,加快发展;按照又好又快的要求,不断扩大经济总量,把“蛋糕”进一步做大;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借他山之石、取各家之长,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在理念、产品、服务上实现创新,通过一系列的发展,实现思想观念、管理模式、发展方式和产品效益的同步提升。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试验田”和窗口的带动作用,使高新区真正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和增长极。
同时,管委会的有关同志表示,要把高新区办成甘肃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化改革的示范区,科教兴省、兴市的核心基地,引领兰州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地,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是观念升级。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十几年的发展中,存在没有抓住机遇完成原始积累、土地资源奇缺、制度建设不足、观念滞后等问题。现在要进行“二次创业”,首要的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尽快实现观念升级。要沿着建立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机制的方向完成观念升级,充分考虑兰州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中所处的位置,考虑部分行业和领域的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外商进入的地域限制即将解除等形势变化要求,切实把自己放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行观念升级,放在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趋势下完成观念升级,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是机制升级。就是要围绕进一步完善高新区的职能,发挥高新区的作用,突出高新区的特色,通过机制建设,抢占战略制高点,使甘肃、兰州在未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总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个一席之地是由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为代表和决定的。所以,机制建设一定要围绕特色产业特色产品来升级。机制建设,最直观的表现是开发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是开发区开发发展和谐环境的营造。兰州高新区机制升级的任务不仅是高新区管委会的任务,也是各级政府的任务。要抓好项目建设,改善投资环境,要为高新区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是规模提升。二次创业最重要的任务是提升特色产业规模,这是高新区的命脉所在。如果特色产业规模不能得到迅速提升,高新区自身就难以形成优化的结构,更不能带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高新区要在孵化、项目建设基础上,努力提升科技含量高的特色产业规模,并逐步扩展为全市经济的新优势,进而从根本上改变兰州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框架。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全国先进高新区的经验,认真研究如何培育特色,如何提升特色产业规模,如何做大做强核心企业,如何使高新科技优势和原有产业高位嫁接,如何实现高新区与区域经济体系的融合,努力在现有基础上提升产业规模。
四是区域升级。要提升高新区的办区层次,由原来的办孵化器、办开发区的层次向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方向发展。兰州实现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一要依托高新区,整合科技资源,使高新区成为兰州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区;二要依托独立研发机构(包括高等院校),形成主体开发力量;三要依托中介机构,为创新活动和研发活动服务。
五是重点升级。兰州高新区要进行二次创业,就必须在项目和环境上重点突破。在项目建设方面,不要受原有园区建设理论和政策体系的束缚,努力探索新的路子。项目建设要高起点高水平,多引进一些世界500强、国内100强来,多引进一些民营大企业来。要着力在安商、强商上下工夫,实现以商招商。要多引进主导产品和核心产品,利用产业链条、产业间的关联关系来招商。要盯住名城、名企、名校、名人、名产品进行招商引资,通过其强大的示范作用,提高招商引资的档次和水平。在环境建设方面,要围绕项目建设改善环境,用市场换资金,用资源换项目。
《科学时报》 (2009-9-21 B2 区域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