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王静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9-17 19:59:8
我国第一代GPS的诞生
 
过去,航行在茫茫大海中的人们很难准确判断自己的位置,如今,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已经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国第一代GPS也叫“北斗导航系统”,研究始于1994年。
 
2000年10月31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成功。2002年,我国基本建成中国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导航试验系统,并于2003年12月正式开通运行。由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导航试验系统的空间段由几颗静止轨道卫星组成,具有在中国及周边地区的定位、授时、报文通讯和GPS广域差分功能,在测绘、电讯、水利、交通、勘探、抗震救灾、森林防火及国家安全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它综合了传统天文导航定位和地面无线电导航定位的优点,相当于一个设置在太空的无线电导航台。
 
在北斗导航试验系统的基础上,我国正在实施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的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可提供定位精度为10米的免费开放服务和定位精度更高的授权服务两种服务方式。
 
开放服务是在服务区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米,授时精度为50纳秒,测速精度为0.2米/秒。授权服务是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信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GPS和GLONASS系统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仅能使用户知道自己的所在位置,还可以告诉别人自己的位置在什么地方,特别适用于需要导航与移动数据通信场所,如交通运输、调度指挥、搜索营救、地理信息实时查询等。
 
有关专家介绍,卫星导航全球性大众化民用刚刚开始,有上百种应用类型。GPS国际协会已统计出117种不同类型的应用。蜂窝通信的集成和汽车应用是当前最大的两个市场。
 
(本报记者 王静/ 整理)
 
《科学时报》 (2009-9-18 A1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