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王飞欣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9-15 21:9:8
预测2009—2019—2029
 
科学发展观要求有明确的预见性。马克思说过:“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速度将是多少,应该是多少,我们需要有一个数据支撑的科学答案。为此,特选登以下文章,以期为读者的思考提供帮助。——编者
 
□王飞欣
 
即使在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之际,中国经济仍能一枝独秀并奇迹般地实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2009年初如是说一定会被视为狂言谵语,然而半年之后,种种迹象表明这匪夷所思的奇迹却真的要发生了,不仅如此,2009年之后还会发生更加不可思议的经济奇观。
 
可以预计,2009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即可高速掠过经济低谷,跃迁到超高速增长轨道:
 
2009年第三季度GDP增长10.4%,一至三季度增长8.2%。1至9月CPI为-1.1%。
 
2009年全年GDP增长10%左右;全年CPI约为-0.7%。
 
2010年GDP增长12%~15%,全年CPI仅为1.8%~2.4%。
 
2009年至2029年:GDP年均增长率为13(1±0.1)%,年均CPI为5(1±0.2)%。
 
可以断定,2009年中国即已进入赶超发达国家的最后冲刺阶段:
 
2009年中国GDP总量将超过日本,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9年中国GDP总量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早于2029年晚至2039年,中国人均GDP必将赶上美国,至此中国赶超发达国家的万里长征将以胜利而告终。
 
以上预测虽不如工程学一般精确,但肯定比所有权威机构的预测更接近未来的事实。预测根据简述如下:
 
1.2009年将奠定未来GDP增速底线——10%
 
时逢数十年不遇的危机,其GDP增长率也自然会成为未来数十年不遇的经济低谷。2009年中国经济将高速掠过最低谷,在第三季度恢复两位数增长。
 
2008年二、三、;四季度的GDP环比为2.34%、1.73%、0.37%;而2009年一、两季度GDP环比为1.5%、4.1%。如果三、四季度环比与两季度相同,则计算各季度增速为6.1%、7.9%、10.4%、14.5%。一~三季度增长8.2%,全年增长9.8%。
 
始于2008年底的政府强刺激计划最充分的显效期应在2009年下半年,因此,2009年GDP增长速度完全可能达到或超过10%。如果出口降幅从-21%收窄至-15%,GDP将增长11.0%。
 
中国经验将证明: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可以不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而始终如一地高速增长,前提是政府具有足够的权威和智慧。
 
2.资本扩张30%以上而无后患之忧
 
2009年上半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5%。自1990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的年份为1992年至1994年,而这3年GDP年均增长速度为13.4%。2003年至2007年各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这5年的GDP年均增速为11.0%。
 
2009年上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与去年同期比增长31.9%,为1990年以来最大幅度。即便1992年至1994年GDP年均增长13%以上,各年新增贷款也仅为25%左右。2003年以来,各年贷款增幅都不超过20%,而年均GDP增速却都超过了10%。
 
2009年资本扩张异常迅猛,却仍然留有过大余地,不会带来后遗症。2009年上半年外汇储备新增1856亿美元,约占同期GDP的9.1%。这说明GDP增长尚有上升3个百分点的潜力未被启用,或说明还有平抑通货膨胀9个百分点的能力尚待调用。
 
3.投资拉动需求效果显著
 
消费者的基本原则是“量入为出”,只有高投资才有高收入预期,才能有效刺激需求,而小康的中国不缺乏有效的投资空间。
 
2009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9.8%,由于物价小幅下降,实际增长11.2%。由于支农惠农政策及基建高潮导致农民工就业回升,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实际增长8.1%。估计2009年下半年经济强刺激政策的作用将从基建领域传导至一般产业领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都会有可感知的明显提高。
 
2009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0%,由于物价指数下降,实际增长16.6%。估计全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增长率将超过GDP增速10%以上的2003年至2007年的平均值。
 
4.中国将永无恶性通货膨胀之虞
 
30年来以不变价计算GDP增加了15倍,而消费支出仅增加了8倍。因此中国不该有恶性通货膨胀,除非政策严重失误。
 
2009年8月物价环比大于1,说明价格已止跌回升。但CPI因其滞后性而仍然为负:1~9月为-1.1%;1~10月为-1.1%;1~11月为-0.9%;1~12月为-0.7%。
 
估计2010年的价格将会逐月微量上涨,2010年全年CPI仅为1.8%~2.4%。
 
小康阶段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的起伏主要受农产品价格,尤其是肉类价格波动的影响。为防“谷贱伤农”、“肉贱伤牧”,国家的惠农支农政策将会使农产品价格长期处于小幅上涨的状态,从而避免今后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
 
影响物价水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外资源性大宗商品价格的涨落。经过近年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狂涨暴跌,中国必将加大资源性产业的投资和建立雄厚的战略物质储备。
 
中国每年新增外汇储备占GDP比例的10%左右,而外汇储备存量占GDP的50%以上,只要先知早行,足以抑制任何可能的恶性通货膨胀。在总结历次宏观调控的得失之后,中国将学会在超速增长中保持适度通货膨胀。
 
5.2010年将轻松刷新中国最高增长纪录
 
虽然中国出口额与GDP比值高达30%以上,但由于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境外来料加工,其中所含国内产值仅略高于50%,占GDP的比例不到20%。所以出口陡降,GDP不会等比下降;但若内需激增后出口又恢复性上升,GDP就会顺风顺水的超常增长。
 
2008年全年GDP结构为外需成分与内需成分各占17.6%及82.4%。按2009年上半年出口下降21%及GDP增长10%估计,内需经济增长为16.6%。
 
2009年GDP结构估计为外向成分与内需成分各占12.6%及87.4%。即使2010年全年出口增长率与2009年持平,内需经济增长率回调于14%,2010年全年GDP增长率仍然会高达12%以上。
 
若2010年出口按2009年第两季度月环比1.9%回升,即可恢复到2008年水平,亦较2009年增长28.1%。如果内需经济仍增长14%,全年GDP增长将可能创纪录地飙升至15.8%,轻轻松松超过1984年的15.2%。
 
6.2009年之后中国经济发展主旋律是超速增长与适度通胀
 
中国储蓄率高达50%左右,这意味着消费只相当于收入的50%,亦即生产供应能力的50%。如果储蓄全部转为投资,应可支撑16%的经济增长。只要增长不超过16%,就不会出现储蓄花超,也就不会有经济过热。
 
中国必须长期维持高速增长,不仅仅是为了早日赶超发达国家,更是为了满足日趋严重的就业问题。中国城市化尚未完成,今后要有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转入城市就业,每年有上千万的大学毕业生、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需要足够的与其素质相称的就业岗位。2007年GDP增长13%才勉强满足了巨大的就业需求,而2008年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失业,证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绝不可以低于10%。
 
根据历史教训,只要GDP增速低于10%,劳动就业、居民收入、财政税收、企业效益等必将降得更低,经济结构调整会徒劳无益,社会不安定性却有增无减。相信政府终将会以GDP增长13%左右、CPI维持5%左右,作为今后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定目标。这是无须刻意调控即可实现的目标。
 
7.依靠技术进步获得赶超发达国家的冲刺加速度
 
按外币汇率换算GDP再剔除外币通胀因素,即可求出国际比较的相对增长速度。这是经济增长在质与量方面的综合国际比较,外币换算的增长率高于本币统计的增长率,说明技术进步速度快于参照国,反之则慢于参照国。本币与外币增长率的差别(排除短期汇率波动)可以视为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的溢价,溢价大小取决于比较国之间技术进步的快慢。
 
1970年美国人均GDP是日本的2.6倍。1970年至1980年,日本的GDP年均增长率仅有4.3%,美国为2.7%。同时期日本与美国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和1.0%。按此数据计算,日本要赶上美国需要71年。但是同时期按照美元换算的日本增长率却高达9.7%,日本欲追上美国则仅需15年。事实上日本只用了17年,即在1987年赶上了美国,而这正是日本通过其电子产品向世界普及半导体技术革命的时期。
 
今天的中国必将先以硬件后以软件向全世界廉价普及信息技术革命的成果,从而获得赶超发达国家的冲刺加速度。
 
8.中国进入赶超发达国家的最后冲刺阶段
 
1970年~1980年,中国年均增长速度虽然高于同时期的日本,为5.2%,但以美元换算的增长率却仅为0.48%,近似零增长。这是中国“文革”时期与世隔绝致使技术进步停滞不前的反映。
 
1980年~1990年中国GDP以本币统计的和以美元换算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1%和1.5%;1990年~2000年为10.3%和9.8%;2000年~2008年为10.4%和15.8%。这三组数据反映出中国的技术进步相对速度在逐步加快,并在21世纪初超过了美国。中国经济终于转向了数量增长与技术提高齐头并进的增长模式。
 
根据中美日三国的数据可以预计:
 
2000年日本GDP总量是中国的4.32倍,2008年降至中国的1.15倍,2009年中国即可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
 
2000年美国GDP总量是中国的9.1倍,2008年降至中国的3.4倍,2019年中国即可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2000年美国人均GDP是中国的41倍,2008年降至中国的14.6倍,依计算结果,2029年中国即可赶上美国,再加10年保险期,中国最迟于2039年一定可以成为最发达且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以上预言近乎天方夜谭,但这是21世纪前8年中美日真实经济的顺势推演结果。想当初,全世界的经济学家、政治家,甚至普通百姓,未曾有一人敢于想象中国会维持长达30年之久年均10%的经济增长。但奇迹还是发生了,中国未来的表现往往会比之前的想象更好。
 
其实,中国确已具备可持续超速增长的巨大潜能,只要政府慎用从紧的货币政策,就会将神话变为现实。
 
(作者系中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科学时报》 (2009-9-16 A3 观察)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