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王进东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8-9 20:59:50
新能源助推甘肃跨越式发展

□本报记者 王进东
 

 
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水电、风力资源的甘肃省,为使能源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携手共进,适时提出了打造西部能源大省、再造“陆上三峡”的战略决策,着手建设陇东地区能源化工基地、酒泉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千万千瓦级煤电基地与太阳能光伏发电清洁能源基地,以及黄河甘肃段剩余水电资源开发等能源建设,扩大兰州石化原油加工和化工生产能力,建设国内一流的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并依托长庆油田建设庆阳石化基地等。一个个“大手笔”,勾勒出甘肃省能源建设的宏伟蓝图。
 
联合国国际太阳能中心主任、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长喜文华说,面对如此丰富的资源,甘肃完全可以通过加大开发力度,逐步纳入国家“一盘棋”中,为其他省区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为国家发展贡献“光”和“热”。力争经过20年的努力,将甘肃建成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
 
丰富的风力资源
 
地处西北内陆的甘肃有独特的地理地貌和气候状况,不仅蕴藏着丰富的常规能源,也蕴藏着巨大的新能源资源,尤其是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目前甘肃省已经展开对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甘肃省副省长石军介绍说,甘肃是全国风能资源较丰富的省区之一,全省风能资源理论储量为2.47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在4000万千瓦左右,其中河西走廊的酒泉是甘肃风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年平均有效风能密度在150瓦/平方米以上,有效风速时数在6000小时以上。其中,河西地区瓜州县被誉为“世界风库”,玉门也常被人们称为“世界风口”。
 
面对风电开发的广阔前景,甘肃省委书记陆浩、省长徐守盛曾明确指出:要抓住新能源建设发展的机遇,把风电产业做大做强,力争经过10~20年的努力,实现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西部“陆上三峡”的目标。
 
根据这个蓝图,省发改委组织完成了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全面启动了酒泉风电基地及配套电网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世界风库”正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借着国家加大对风电等清洁能源投资的“东风”迎风而上。目前,国家已将甘肃确定为第一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以及太阳能发电示范基地之一,并且酒泉风电基地一期380万千瓦风电场项目已获国家核准,二期已按国家要求进行了安排部署,正在开展500万~800万千瓦规划及前期有关工作。预计到2010年,酒泉风电基地装机容量将达到516万千瓦,到2015年将达到1271万千瓦,到2020年将达到2000万千瓦,远期风电装机将达到4000万千瓦。
 
用之不竭的光电能源
 
时值仲夏,灿烂的阳光铺天盖地地洒在甘肃浩瀚无垠的戈壁大漠上。在许多人眼中,如此强烈的光照,让冰河干枯,让土地荒芜。但在中国第一所太阳能科研机构——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的创办者喜文华看来,取之不尽的阳光背后,蕴藏着用之不竭的光电能源。“得阳光者得发展,得阳光者得未来,已经成为势不可当的潮流。”喜文华用这种格言式的语句来描述自己对光伏产业将在西部率先崛起的信心。
 
喜文华的信心,来自于身边强烈的太阳光。甘肃地处大西北,生态环境恶劣,其特定的地理和气象条件使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年太阳辐射量约在4800~6400兆焦/平方米,年日照时数在1700~3300小时之间。其中,河西走廊和甘南高原是甘肃省内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别为5800~6400兆焦/平方米和5800~6200兆焦/平方米,年日照时数达3000~3300小时。
 
“甘肃经济发展滞后,燃料供应困难,价格昂贵,利用太阳能特别适合甘肃省情。”喜文华进一步分析说,甘肃是全国太阳能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最早的省份之一,但是全省的太阳能和其他新能源产业比较分散,未形成规模。
 
今年3月底,敦煌10兆瓦光伏并网电站特许项目启动,这是继去年12月底甘肃在武威建成0.5兆瓦太阳能光伏并网型荒漠电站后,目前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并网荒漠电站。一批重大光伏电站项目也在谋划之中。
 
据介绍,甘肃太阳能开发利用主要有太阳灶、太阳房、太阳能热水器、离网型太阳能发电等方式。截至2008年底,甘肃省累计推广太阳能灶75.8万台,太阳能暖房195.3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55万平方米。建成离网型光伏电站43座,总装机426千瓦;风光互补电站7座,总装机665千瓦;发放光伏户用系统6600多套,总规模250千瓦。目前甘肃正在开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其中武威光伏并网发电科技示范一期500千瓦工程已建成;国内最大的敦煌1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计划今年开工建设;100兆瓦大型光伏发电示范项目5万千瓦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正在开展有关前期工作。
 
将建全国新能源示范基地
 
据介绍,到2015年,甘肃省风电装机将达到1271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将达到126万千瓦,到2020年风电装机将达到20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将达到331万千瓦,甘肃省将成为全国大型新能源示范基地。
 
1400万千瓦是个什么概念?专家曾预计,2009年北京度夏期间的最高负荷是1400万千瓦左右;2007年12月19日,三峡电站装机容量突破1400万千瓦,将巴西伊泰普电站甩在身后,跃居世界第一大电站。现在,甘肃也瞄准了1400万千瓦新装机容量,不过所依靠的不是火电、水电、核电,而是风能和太阳能这两种新能源。
 
甘肃省副省长石军表示:“我们确立的战略构想是,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西部‘陆上三峡’。”截至2008年底,甘肃已经建成风电装机65万千瓦,在建75万千瓦,酒泉380万千瓦风电场项目已经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即将全面开工。甘肃三分之一的国土、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荒沙戈壁。风沙肆虐、烈日当头曾给这里留下贫困,但现在发展新能源战略的曙光,则让这些“风”和“阳光”成为宝贵的资源。甘肃风能资源的技术开发量在4000万千瓦左右,太阳能辐射量每平方米4800兆焦到6400兆焦,是全国风能和太阳能最丰富的省区之一。丰富的风电和光电资源,吸引着中国龙源、大唐、中电投、中广核、华能国际、中水投、中水建、国投华靖等20多家央企在戈壁滩上安营扎寨,投资开发。
 
《科学时报》 (2009-8-10 B4 区域 产业)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