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王莉萍 欧星星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8-9 20:59:50
伦敦奥运:一切皆为可持续
——专访伦敦奥运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Shaun McCarthy

□本报记者 王莉萍 实习生 欧星星
 

 
尽管身处经济危机的漩涡,伦敦并没有放缓打造2012年奥运会的步伐。为了像承诺的那样——办一次可持续的奥运会,英国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并且在2007年1月专门成立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The Commission for a Sustainable London 2012)。
 
在英领馆文化教育处和中国国家科技部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共同主办的“气候酷派英国之旅”活动中,《科学时报》记者在伦敦专访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Shaun McCarthy。
 
《科学时报》:经济危机对奥运场地建设是否有影响?是否要考虑到经济危机的问题?工作中心会不会调整?
 
McCarthy:可持续性奥运工作是在经济状况比较好的情况下提出的,在经济危机时也会继续下去。我们从奥运场地的设计、采购以及工程建设等方面都作了评估,这个工作是我们和5个奥运会的执委机构一起沟通来做的,从所有的这些评估当中看,没有发现可持续性工作有被冲淡的迹象,当然这并不等于说以后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就不会遇到任何障碍。
 
已经公布的2012年可持续性目标是非常明确的。所有的这些目标必须实现。只要我们作出了承诺,都会去兑现,而且也不会分前后、轻重的次序。但时间可能是个问题,在可持续性建设方面有4个赞助公司,准备在当地从事一些环境项目和设计图项目的参与。现在,他们的速度有放慢的迹象,但这个项目还会继续下去,只是速度放慢而已。
 
《科学时报》:英国已经举办过奥运会,为什么不利用之前的奥运场地,而将新的奥运场馆建在东伦敦地区呢?
 
McCarthy:如果你去过东伦敦的话,就会知道为什么将奥运主场馆所在地选在那里。我们之所以要承办奥运会,就是为了拉动当地的经济。
 
东伦敦地区一度被列为欧洲最穷困的社区之一,就业率为50%,人口的60%是非英国当地人口,60%的人口在16岁以下。在申奥的提案当中,就提到要振兴当地的经济,国际奥委会很赞赏我们这个举措。通过这次奥运会可以带动伦敦公共交通的发展,然后又会建起一批公益性房屋,帮助贫困人口。
 
并且,借此契机,让当地的失业人口能够脱离现状,提高他们的技能,使他们不仅仅是在奥运场馆施工建设期间有工作,而且在大伦敦范围内都可以找到工作岗位。简而言之,可以使当地很多人受益。
 
从为当地谋一些福利的角度来考虑,义工志愿计划也有所帮助。在奥运会举办场地,除了主场馆让当地社区积极参与外,在伦敦的其他场馆,我们也积极鼓励社区参与。
 
为配合奥运会,我们现在已经在全国展开了文化奥运会,一直持续到2012年之前,全国各地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和奥运会相关的)进行交流,也有助于拉动当地实体经济。在义工方面,北京做得特别好,那么多的志愿者,管理得有条不紊。我跟志愿者们接触了很多,他们都非常友好,所以我非常支持中国的做法。
 
《科学时报》:北京奥运会之前中国承诺停止使用塑料袋,并且实现了,那么伦敦奥运会将有哪些类似的举措呢?
 
McCarthy:北京奥运会我也参加了,办得非常好,非常了不起。在伦敦,我们类似禁用塑料袋这样的活动,都是属于自愿性质的,我们鼓励人们自愿投入这样的活动计划。我们的主要重点还是放在奥运场地周边,鼓励当地的人去参与和奥运相关的一些工作或技能培训。从一个更广泛的范围来看,这是大伦敦政府的任务。比如,像禁用塑料袋,要通过各个区政府的民主最后决定。伦敦地区有三个这样的地方政府,所以它们要各自作出决定。会有一些跟环境相关的赞助公司来配合可持续性计划,我们重点还是放在使民众自愿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上,这需要长期性的宣传。
 
《科学时报》:伦敦奥运场馆总投资是多少?另外,在奥运会之后,奥运场馆、场地如何利用?
 
McCarthy:总投资可以从伦敦奥运网站上直接查到。关于主场馆,伦敦与北京不同的是,伦敦的主场馆是临时性的,跟”鸟巢”不同。在奥运会之后,我们会将容纳10万人的临时场馆拆掉,然后将其重新改建成一个容纳3万人的场馆,变成地区性群众体育馆。许多设施都将服务于当地社区居民,比如游泳馆,我们会把它变为当地的社区设施,作为当地民众的游泳场所,也可以进行运动员训练,甚至作为一个比赛的场地。在奥运公园北边,还有街区公园,将成为自行车赛场,赛事之后自行车赛场就会变成这个公园的一部分,而目前这个街区公园已经是一个运动员训练基地,也会为当地社区提供体育设施。另外,会在奥运公园区内建设一个学校,也主要为当地民众服务。还有几个场馆的长期使用问题现在还没有最后决定,正在商讨之中。
 
根据奥组委的设计,从运动员的住宅到奥运场馆,步行只要几分钟。奥运会举办之后,运动员村就会建设成社会的公益房,就像中国的经济适用房一样。在英国,建房的标准,现在是按碳排放分为1到6级,6级是完全实现碳的零排放。到目前为止,英国的建房都没有达到4级标准。这次奥运会运动员村的住宅是按照4级标准建造的。从碳排放量方面来讲,粗略地算,达到4级标准的住宅和英国平均水平来比的话,碳排放量可以减少80%。达到4级非常难,因为它要求施工方在住宅建造时,一点缝隙都没有,丝毫不漏,除了要加隔热材料和双重玻璃之外,整个施工的缝接处理都要特别好。
 
我想,房地产公司在经济恢复之后,肯定会对可持续场地这个问题感兴趣。因此,不管是从政治方面,还是从其他利益方面来讲,都有必要将奥运公园搞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场地。伦敦奥运会决定成立一个独立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就是为了监督奥运工作。所以一直到2014年奥运会举办完,还要等到将所有场馆都顺利交付给当地社区,我们的使命才算结束。
 
《科学时报》:伦敦奥运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这么高,会不会超过预算?
 
McCarthy:不会。因为可持续性标准在申办期间已经制定出来了。唯一一个成本比较高的地方就是基本建设,楼宇要求具可持续性,投资可能会高一些。但是,从楼宇的整个使用寿命提高来看,初始的高投入也基本可以收回。另外,从垃圾回收来看,如果使用垃圾填埋技术,就需要大量的垃圾填埋费;如果是回收再利用的话,就没有这个额外的负担,减少了费用。从可持续性材料方面来讲,在建设过程中,价值25%的建材,都必须是可回收的材料,这些都非常有商业优势。所以说,可持续性发展完全可以在我们的预算当中实现。
 
《科学时报》:您能否谈谈奥运场馆供电中心情况,以及废水、垃圾如何处理?
 
McCarthy:奥运场馆的供电中心也采用可持续性的方法,场地将建一个联合回收供电、热、冷却的系统,而且已经批准建设一台风车发电机组。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我看到周边采用很多太阳能板提供能源,我们也计划在当地社区安放太阳能板。另外,我注意到在奥运场地建设中也有很多有机废料,可以产生生物气体,如果这些生物气体能够被用于联合发电机组提供能源,那么可以说2012年的奥运场地几乎是零碳排放的。我们对奥运场地所作的承诺,按2006年的标准,碳排放减少50%,目前看我们已经实现承诺。
 
关于污水,我们提倡在东伦敦区建一个地区性的厌氧消化器,这样还会产生生物气体,可以为奥运场馆供电、供热。但是目前,奥运村的污水是通过一个回收再利用系统进行处理的。处理完的中水可以进行公园的灌溉和冲马桶等。关于奥运会期间的垃圾处理,目前政策还在确定当中。
 
《科学时报》 (2009-8-10 A1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