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鲁生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7-30 23:48:39
东方神犬:藏獒
 
■鲁生
 
獒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犬种, 早在人类文明出现以前,就生存和繁衍在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上了。
 
清代宫廷画师郎世宁(公元1688年生于意大利的米兰),将驻藏副都统傅清晋献给康熙皇帝的一只来自西藏的獒作为蓝本,绘制成写实风格的《十骏犬》图之一,康熙欣然为之题名“苍猊”(古指狮子)。
 
学者们称藏獒为“东方神犬”,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华神獒”,业已成为熊猫之后的中国第二国宝。
 
青海玉树州天獒养殖有限公司位于中华神獒原产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在原生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通天河畔,与唐蕃古道隔河相对。有着得天独厚的各种优势。近日该公司总经理李建平向笔者介绍了他们商标为“天獒”的藏獒研究养殖等情况。
 
藏獒的独特优势
 
李建平介绍说,原则上纯种藏獒的核心产区多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河曲地区,这里气压低,海拔高,辐射强,气候寒冷且湿润,食物丰富。藏獒强壮的体质就是在这样的大自然的恶劣环境中磨炼出来的。藏獒抗寒抗病能力强,在摄氏零下三四十度的冰雪中仍能安然入睡。
 
藏獒是野兽的克星,能防止狼、豹对牧区牲畜的袭击,是杰出的工作护卫犬。李建平他们的藏獒在青海做过试验:青海有个警犬训练基地,他们的藏獒一到那里,那里的十几个警犬都俯首称臣,不敢走近天獒身边。
 
李建平说,藏獒很有灵性,是非常自尊自爱的动物。如果被入侵的野兽或同类打败,就会“内疚地”离开主人自动消失沦为野狗,不会再回到主人的牧场来;有时在撕咬搏斗中受伤,直觉活不长了,也会远离主人,最后死在外面。藏獒不能受一点委屈,浙江一藏獒受到欺负,自卫时不小心,咬伤了别人的狗,主人不问青红皂白打了藏獒一顿,藏獒就自己咬舌而死。
 
藏獒听觉和嗅觉都非常灵敏,也很忠诚,还有惊人的记忆力。草原一位兽医每次骑车巡诊走几十公里,都是他的藏獒随行,一次突遇大雪,兽医昏倒在雪地里,藏獒拖着兽医走了10多公里,兽医终于获救。
 
德国国家警犬学校前校长鲁道夫·米勒教授日前在北京也向记者大加赞赏中国的藏獒。
 
藏獒面临的困境
 
据李建平总经理介绍,藏獒目前面临两大困境:
 
一是藏獒性别比例严重失调:为追求实用性,大多数牧民均选育雄獒,不育雌獒,因此雌雄比例大约在1∶10左右;其次,缺乏选种育种,藏獒近亲繁殖严重,个体差异很大,种群素质不断下降。近十几年来,因选种时已不再为抵御野兽而强调藏獒的高大强壮,也是藏獒整体素质下降的诱因之一。
 
藏獒走向世界
 
李建平介绍说,各地都有藏獒,但不正宗,因原产地不在核心产区,它们或是在半农半牧地区繁育的,或是在平原地区繁殖的。因正宗的藏獒已经很少,所以难以走向世界。青海玉树的天獒是原产地在高原的藏獒,种群没有退化,优势保存较好。
 
我国青藏高原的藏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犬种,是世界各国公认的纯种犬。为此,李建平的公司在青海的玉树州等地建立了挑选培育纯种藏獒的基地,还有富有经验的藏族专家带着自家纯种的藏獒加盟公司。
 
李建平认为,藏獒下高原要过几道关。
 
首先要过海拔关。藏獒从高原到平原,易患厌氧症。通过几年摸索,他们在青海、四川建设适应养殖场,帮助藏獒适应富氧地区生活。
 
其次要过食物关。下平原后,藏獒食物链要调整,藏獒原先在高原主要吃肉,但是到平原地区后,也要多吃粮食和蔬菜。另外,藏獒原来生活的环境一天有四季,冷热无常;平原夏季天热,藏獒安全度夏也是课题。
 
三是过感情关。藏獒极忠诚,留恋主人,留恋高原气候,留恋原来的生活环境。下平原后,要训练它们“移情别恋”,使其安下心来。这也是要研究的课题。
 
李建平说,藏獒要走向世界,产业化是出路,要形成规模效益,就要依靠科技。延续纯种藏獒,就要建立保种和选育基地,这样不仅能保住良种的优势资源,防止优良个体的流失,而且还能有效进行良种繁育,扩大种群数量,做到可持续发展。现在散养较多,各自为战,不利于产业化。
 
科学管理,就需要制定规划,有序繁育,改变目前雌雄比例失调的问题;科学繁育,就需要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加强联合,尤其是现有藏獒养殖机构的技术和物种的交流,利用人工授精等现代科学手段,严把配种关,避免近亲繁殖,确保提纯复壮,并保障种群的数量和规模;国家应该支持建立民办公助的研究机构,发展藏獒的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建立藏獒血统谱系,建立藏獒基因数据库,保护好藏獒良种资源,确保持续发展。
 
《科学时报》 (2009-7-31 B4 文化长廊)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