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家欣

绘画作者:李家欣

绘画作者:李家欣
■刘茂胜
高级工程师李家欣,不仅是中国科学院和纺织科学院的电子显微镜专家,而且是个精通诗词格律,酷爱绘画书法,并旅迹遍布大江南北的老人。
他五过三峡,数次漫游漓江太湖,遍登五岳和黄山,远足嘉峪雄关……所到之处,并非掠影浮光,浅尝辄止,而是融主观情性于山水之间,由自然佳景激活爱国情愫,将万里河山凝于笔端,化作诗歌、绘画、书法之佳作,年逾古稀,仍乐此不疲,愈显才华横溢,受到艺术界推崇。
李家欣上世纪50年代从北京四中考入著名高校中国科技大学,当年的翩翩少年而今已是须发全白,足见劳心之苦,他的同学论及同辈“不乏高官、大款及各类精英,然而能集诗、书、画、佛学、科技于一身者,仅李家欣一人耳”。
见微知著僻蹊径
酷爱古典文学,精通格律,能诗善画的青年人,没有向文学艺术领域发展,而是选定了科学研究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一是他的理科成绩同样优秀,再则就是当时极“左”路线对文学艺术禁锢所致。
李家欣1964年以品学兼优的成绩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他先在中国科学院做科学仪器研制工作近20年,后来又调到中国纺织科学院工作至退休。
高级工程师李家欣科坛驰骋几十年来,他多次参加研制离子光学及电子光学仪器的工作,在不少项目上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作为研究小组的主要成员曾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颁发的科研集体奖等,并多次获得各种奖项,他还撰写了大量电子显微学及其他方面的学术论文,一直踏实、勤恳地工作。
电子显微镜是以电磁场作为透镜的高精尖大型仪器。它的放大率可达百万倍。人们头发的直径,在电镜视场里有足球场那样长。肉眼或一般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的微观世界,在电镜下清晰可辨。那种极微之美是人们难以想象的。李政道先生说过:“科学与艺术是相辅相承的。”即科学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而艺术又是一种特殊的科学。李家欣已经把这种来自极微之美的感受融入到他的书法、绘画和诗歌创作之中,以小见大,触类旁通。
1996年他还参与了由同窗学友张兆生领导和组织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与张兆生等共同发表的论文刊登在美国权威杂志《科学》上,得到了全美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冯元祯先生的关注和赞赏,以及顾方舟先生等国内众多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帮助。
只有具有高度科学思维的人,才能真正欣赏现代艺术。把科学与艺术相结合,以更广阔的视角看待艺术,所以他在研究微观科学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对美学的认知能力,用科学的创新思维在艺术世界苦苦探寻,终于获得成功。
手中自有凌云笔
李家欣对绘画的钟爱源于童年时代看画展。美术大师蒋兆和的《流民图》是他初次接触的美术作品,父亲告诫他:“记住中华民族的苦难啊!”从此在李家欣心里深深播下了爱祖国、爱艺术的种子。这也是一个搞科研的人,为何钟情艺术的原因所在。
少小时他在外祖父的花园里多次得遇当时京城著名的书画家彭八百等老先生,其兰竹习作有机会受到老画家的精心点拨,技艺倍增,绘画功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中国科大读书的五年中,他虽然不能每日写诗作画,但始终没有放弃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历练。
参加工作后,李家欣每天几乎没有按时下班过,他家住在单位宿舍,总是靠路途比他远几十倍的夫人回家做家务。而他则饭后一头扎进诗词、书画、篆刻的艺术世界,一天的劳累顿消。
李家欣曾经偶遇我国第一代试飞员谢新力,现在已是青海玉树天獒养殖公司的董事长,谢新力一家与京城著名山水画家徐北汀昔日有非同寻常的交往。李家欣通过谢家认识了徐北汀,并对徐老的人品、画品、艺法十分钦佩,所以不惑之年时被徐北汀收为入室弟子,专攻山水绘画。拜师之初,李家欣一遍遍地临摹老师的作品,师而不泥,不断创新,在徐老的指导下,他的绘画最终得以从业余嬗变为专业水准。
对于艺术上的难题,李家欣总是孜孜不倦。正如专家说他“对前人所言笔墨的浓淡、干湿、轻重、徐疾等问题,是经过多少个深夜的冥思苦想、反复实践,才终于悟出了其中的真谛”。
李家欣遍游名山大川,擅长为峡江山水作图,他曾五过三峡,大江的惊涛、巫山的云雨、崔嵬的陡岸、催泪的猿啼、遏浪的飞舟、动情的渔歌……无不了然于胸,他均能施以酣畅的水墨丹青,呈现万里河山的艺术写照。其中《神女峰》一幅已被收入《’93北京国际拍卖会精品册》等画集。画面上群峰簇拥,一峰卓然而立,山水松石布局精到,远近呼应有方,布局疏密得当,显示了作者匠心独运的艺术功底。在中国书画精品拍卖会(新加坡)上,李家欣展示的写意山水画《幽谷探胜》、1997年澳门书画展上的《春江垂钓》和《山居图》、收入1999年文化艺术出版社书画精品图册的《山中雨霁》等作品,或涵义隽永,或意境深邃,或因图面大气磅礴令人过目不忘,或因手法细腻,精雕细刻,让人扼腕惊叹,其兰菊梅竹则雅致、清秀,恍若有空谷幽兰送来浮动的暗香,使人神清气爽,获得高雅的艺术享受。
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李家欣多次以“特邀作品”等名义参加全国性书画展。他的作品参加过“庆祝建国40周年全国书画大联展”、北京国际拍卖会、新加坡中国书画精品拍卖会、“全国产业系统艺术大展”等;作品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全国纺织行业书画展”获优秀作品奖,在“曙光杯国际华人书画邀请展”上获银奖,作品《倭寇烟消云散去,龙松铁壁尽欢颜》在“牢记历史、珍爱和平”书画摄影展中获一等奖;1997年李家欣等三人在澳门举办了“北京国际名人画院三教授书画联展”,2002年在德国举办了个人书画作品展览,2004年在北京古玩城艺术馆举办了个人诗书画展。每次展出都获得了好评,他把我国传统的写意画介绍到西方,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李家欣的绘画作品还在多种报刊杂志和图书上登载。专业画刊《美术报》画家专刊曾以整版篇幅介绍其人其作。他于2008年获得“中国改革开放文艺终身成就奖”的荣誉。
一些行家认为,李家欣的作品,最突出的是能将自己的操守、理想追求、诗书画的艺术才华等多种元素,与笔下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能带人进入志存高远,情系天下的情境之中。
李家欣秉承吴门派绘画传统,并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他晚年的作品更多趋于平和与淡泊,笔墨简约而蕴含丰富,构图奇特而无哗众取宠之嫌。李家欣别号为“北汀门下赤龙松”,是因为他的恩师徐北汀喜松、善画松,他自己也喜松画松;还为了纪念已经作古的老师,表达他永远不负老师的期冀和热望的决心。
咏物言志总关情
黑格尔说:“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李家欣就是有着深广心灵的人,他的业余爱好比较多。
李家欣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文学,对我国古代诗词有坚实的基础和精深的研究。李家欣不仅作画,寄情山水,还不断赋诗,咏物言志。他每幅画上都要即兴吟诗,题写其上,诗书画三者紧密结合是其特色。当年一幅由徐北汀先生画石、何涵宇先生画花卉,由他题诗的作品赠吴祖光先生,深得吴老珍爱。李家欣的作品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均有收藏。
1990年由溥杰先生题签,臧克家、汪静之、韩作黎等人题词的《神州漫游百咏志异》诗集正式出版。诗集选登了李家欣写的五言、七言格律诗和古体诗以及赋百余首。格调高古,气势恢弘,歌颂了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诗人的赤子情怀。“极目立绝顶,开卷写自然”是李家欣将身心与自然造化融为一体,亦诗亦画的艺术之路的写照。
淡泊名利,乐善好施,是李家欣的性格特点,而今年逾花甲,但他四处奔波,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曾多次参加各种书画拍卖会和为社会捐赠活动,他愿意将绘画作品和诗词无偿捐给医院、病员、敬老院等社会弱势群体,显示了一个科技专家、画家、诗人的无私情怀。
《科学时报》 (2009-7-31 B4 文化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