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7月16日,哈佛大学著名非裔教授在家中被捕,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就连奥巴马总统也站出来表了态。究竟是“种族歧视”还是“正当执法”,两厢泾渭分明,各自的立场与观点尖锐对立。这起事件的前因后果是什么?事件之后,哈佛师生如何看待?这起事件为什么会在美国引起如此大的风波呢?
□郭英剑
哈佛教授在家中被捕
7月20日,美国各大媒体在头版头条报道了哈佛大牌教授亨利·路易斯·盖茨被捕的消息。
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
7月16日,现年58岁的哈佛著名非裔美国历史学教授盖茨从中国旅游归来,回到他在剑桥家中的时候发现前门打不开了,于是,在(同为黑人的)出租车司机的帮助下,强行把前门打开。但刚刚进屋没几分钟,哈佛所在地剑桥警察局的詹姆斯·克罗里警官就赶到了,并且要求盖茨从屋内出来。这个要求遭到了盖茨的拒绝。
从这一点开始,双方的叙述开始有了分歧。
盖茨一方的说法是:
盖茨所聘请的律师、他在哈佛的同事、法学教授查尔斯·奥格里特里说,盖茨教授告诉警官,他住在这里,并且向他出示了麻省的驾照和哈佛的身份证,但克罗里警官似乎仍然不相信盖茨教授住在这里——这里距哈佛校园只有几个街区。因此,盖茨教授感到非常生气,于是开始询问警官的姓名与警徽上的号码,但没有得到回应。他指控警官完全是出于种族歧视的动机而对其表示怀疑。在他随警官走出房间、来到门廊、再次询问警官的姓名和徽章号码的时候,他被警察逮捕了。
盖茨教授和他的律师都认为,他并没有违反任何法律,在自己的家中受到入室盗窃的指控无任何道理可言。因此,要求尽快撤销对盖茨的指控。
而警方的说法是:
盖茨教授最初拒绝出示自己的证件。在事后的报告中,克罗里警官写到,他接到一位白人女性的报警,称她在12点45分左右看到有两位黑人站在一座房前的门廊内。这位女性称,她看到其中一位黑人“正使劲儿地用肩膀在顶门,好像是在强行进入”后引起了怀疑而报警。克罗里警官说,当时他告诉盖茨教授,他正在调查一起有可能是入室盗窃案,要求对方配合。当盖茨每次要求他告知自己的姓名与徽章号码时,他多次告知对方,但对方只是对着他大喊大叫。他只好退出屋外。盖茨教授不断地在高喊:“难道就因为我是美国黑人吗?”同时,指责他是种族主义者。
克罗里警官在报告中写道:“就在我逐渐相信盖茨在这住所中并无违法之处的时候,我很惊讶、也很迷惑他对待我的那种言行。”盖茨教授随他走到门外——报告中写道——对着他大喊大叫,尽管已经警告过他多次,“他的言行已经不当了”,但盖茨教授继续高叫他是种族主义者,这惊动周围大约有7个“惊讶而又有些担忧的”旁观者。随后,克罗里警官逮捕了他,并给他戴上了手铐。
此后,盖茨教授在警局被羁押了几个小时,在上交了保释金后被释放。对盖茨的传讯定在8月26日。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不当行为”最多可罚150美元。
然而,事件在第二天峰回路转。7月21日,全美各大媒体的跟踪报道又在通栏标题中称:“对盖茨教授的指控已经撤销”。报道称,剑桥市与剑桥警察局已经向当地米德尔塞克斯地区的司法官发出了建议,撤销对盖茨教授“行为失当”的指控。地区司法官办公室已经同意,不再追究这一案子。
据报道,剑桥市、剑桥警察局与盖茨教授三方都承认,2009年7月16日的案件“令人遗憾和不幸”,但“这一事件不能被视为是有损盖茨教授的人品与声誉或是有损剑桥警察局的名誉的事件”。因此,三方都同意,就此结束这起令人遗憾的事件。
亨利·路易斯·盖茨:哈佛“校级教授”
盖茨教授绝非等闲之辈。他不仅是哈佛的大牌教授,而且是全美闻名遐迩的非裔美国学者,现任哈佛大学W.E.B.杜博伊斯非洲与非裔美国研究院院长。
盖茨于1991年进入哈佛大学之前,一直在耶鲁、康奈尔、杜克等大学任教。进入哈佛后,从1991年到2006年长达15年的时间里,他一直担任哈佛大学非洲与非裔美国学系的系主任。其间,在1997年,他曾被《时代》周刊杂志提名为“25位最有影响的美国人”。目前,他是哈佛大学仅有的22位“校级教授”之一。需要说明的是,“校级教授”是哈佛大学一个很高的荣誉,主要用于表彰那些在跨学科研究中作出了重大学术贡献者。
盖茨现在主办一家网上杂志,主要探讨非裔美国社区的问题。他与人合作编有《非洲百科:非洲与非裔美国经验的百科全书》以及八卷本的传记百科全书《亚裔美国人的民族传记》(剑桥,2008),他最近的著作为《寻求我们的根》(皇冠,2009)。他的著作包括《能指的猴:非裔美国人的文学批评理论》(剑桥,1988),曾获得1989年的美国图书奖。他还整理出版了两本著名的小说,都是由非裔美国女性作家撰写的。2006年,他与人合作编辑出版了《注解版》(诺顿版)。
除此之外,盖茨教授还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文化批评家,一直在为《时代》周刊、《纽约客》、《纽约时报》等撰稿。他还编辑出版有《诺顿非裔美国文学选读》(1996)。盖茨还是位经常与媒体合作的学者,他在美国公共广播公司主持并参加拍摄了很多纪录片,最近的一部是《寻找林肯》。
盖茨获得过无数的荣誉。比如,1998年他获得了国家人文奖章,1999年成为美国艺术与人文学院院士。他获得过50个荣誉学位,这些学位都来自美国国内外的著名高校,包括:宾夕法尼亚大学、达特茅斯学院、纽约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另外,他还是很多机构的董事会成员,包括:纽约公共图书馆、惠特尼博物馆、林肯中心剧院等。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就是一位哈佛的普通教授被捕,都可以在社会上产生怎样的影响,更何况像盖茨这样一位蜚声美国的学者了。
在7月22日,哈佛校长德鲁·福斯特发表了一则声明说,虽然她很高兴对盖茨教授的指控撤销了,但她仍然“对事件感到忧心忡忡”。她说,“种族的不平等,仍旧是美国经验不幸而又令人痛苦的一部分”,而正如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所说的那样,“我们可以,也必须要做得更好一些”。
哈佛师生的3种态度
谈到种族问题,有两个最基本的词汇是经常挂在美国人嘴边的,一个是“种族脸谱化”或“种族意识”,一般指的是对某一特定的种族所具有的固定的偏见,比如,认为黑人都有暴力犯罪倾向、犹太人吝啬刻薄、中东人都是恐怖分子等等。而“种族歧视”则是指不公平地对待某些种族。那么,对于盖茨教授被捕,究竟应该算是警察在执行公务,还是有“种族脸谱化”的嫌疑,抑或就是“种族歧视”呢?这在哈佛内部和社会上,都有一定的争论。
哈佛的校内媒体如校报《深红色》等在同一时间对此作了详细的连续报道。7月22日,哈佛校报《深红色》发表了《哈佛师生看盖茨被捕事件中的种族事实》一文。总的来看,大家的意见大致可以分为3个方面。
首先,尽管越来越多的人指控警察是因为“种族脸谱化”而抓人,但在采访到的师生中,还是有人出言谨慎,并没有急于给事件贴上这样或那样的标签。可虽说如此,他们也都认为警察至少有行为不当的嫌疑。一位名叫大马力斯·泰勒的哈佛校友和黑人学生会前公共关系部主任说,如果根据警察的报告,他个人认为拘捕并没有什么种族歧视的动机,因为警察在执行公务。但即便如此——教授有过激行为甚至行为粗鲁——警察也不应该对他实施逮捕。
其次,有不少学生认为,盖茨教授受到了不公待遇,他不应该面对这样的指控。哈佛黑人学生会主席斯宾塞·哈德威克认为,需要对警官的动机进行调查,同时,对剑桥警察局的政策与执行过程进行调查,防止此类事件再度发生在那些无辜公民的身上。而且,该学生组织已经与哈佛管理层进行了一次对话,以探索该组织如何能够帮助解决类似问题。
第三,事件引起了许多黑人师生的共同关注,大家都提到,在哈佛,很多老师和学生还会遇到歧视与偏见。因此,有一些师生,特别是在非洲学与非裔美国学系,明确无误地将矛头直指美国社会中持续不断的“种族脸谱化”与“种族歧视”问题。非裔美国学教授詹姆斯·希达纽斯说:“这事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非裔美国人身上,这一点都不奇怪,像这样的事情太平常了。”他指出,因为非裔美国人总是更多地被警察拦住询问,更多地遭到逮捕,更多地被判有罪和抓进监狱。他说,当盖茨教授出示了自己的证件、证明了自己是在自己的家中之后,事情就应该到此为止了。但事实却让人“感到不安”。另一位非裔美国学教授沃特尔·约翰逊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控告一个人在自己的家中“行为不当”荒诞不堪,而更令人感到震惊的是这样的“思维架构与制度”。
哈佛医学院黑人教授艾伦·康特尔的质疑无疑最有代表性:假如盖茨是位白人教授,这样的事情是否还会发生?!他说,这个事件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人身上,而不仅仅是名人,这一点令人感到不安,而且事发时在中午,完全是大白天,这令人震惊。它自然令人质疑,黑人男性是否就是剑桥警察骚扰的对象?有人说得更为直白,逮捕盖茨的事件,“说轻了,是警察滥用职权,说重了,就是种族脸谱化的典型例子”。
奥巴马表态引批评纷争仍在继续
截至美国西部时间7月22日下午,笔者在google上用“harvard professor,arrested” 关键词搜索,获得了大约 214万条的查询结果。当然,也并非都是与盖茨被捕相关的消息,但这样的一个数字,还是可以让我们看到这一事件在短时间内受人关注的程度。而在《波士顿环球时报》、《纽约时报》、CNN等的网站上,每条消息的跟帖都有数百条到上千条之多,由此可见社会对此事件的关注程度。
对这次事件所反映的问题,各大新闻媒体都有自己的调查。在被问到“您认为盖茨被捕与种族歧视有关吗?”大约超过67%的人回答了“是”。这或许基本反映了美国民众对此次事件的看法。
笔者注意到,美国总统奥巴马自上任以来,一般不大愿意涉足国内的种族问题,但就在7月22日,奥巴马在有关医疗保健的记者招待会将要结束的时候,谈到了盖茨被捕事件,严厉批评进入私宅逮捕盖茨的警官,说“任何人都会愤怒的”,并称其“行为愚蠢”。总统话语既出,就在美国媒体引发了新一轮的争论。
7月23日,美国各大媒体的新闻节目,几乎都在播报有关盖茨事件的评论,还有一些直指奥巴马的评论,甚至有人公开要求奥巴马收回他指责警察“行为愚蠢”的说法。白宫发言人称,总统并不对他所说的话感到后悔。
但到了23日的晚上,事情就又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奥巴马在白宫例行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他并不准备对自己的言辞表示道歉,但也承认自己应该更“谨慎地选择词汇”去表达对此事的看法。他说,他已经与克罗里警官和盖茨教授分别通了电话,他在电话中称赞克罗里是位杰出的警察,是好人。他还邀请他们在不久的将来到白宫做客。
种族问题一直是美国的社会问题,没有、也不会因为奥巴马这第一位非裔美国人成为了美国总统而悄然消失。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讨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而且一旦有种族事件出现,相关讨论就会成为热点问题。比如,在美国,笔者看到依然还有人在质疑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的合法性。就在最近的一档美国电视节目中,一位妇女当众振振有词:奥巴马不是美国公民,他是肯尼亚公民!所以,没有资格当选美国总统。实际上,在奥巴马竞选过程中,就有人质疑奥巴马的身份问题,当时奥巴马一方就出示过他出生于夏威夷的证件,确认他是出生于美国的“自然美国人”身份,毫无疑问。出现这样的质疑,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美国社会种族问题的严重性。
当然,所谓的种族问题,绝不仅仅是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是包括了白人与所有有色人种(包括非裔、亚裔、西班牙裔、墨西哥裔等等)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这样的问题,绝非一天就可以解决,更不会、也不可能在奥巴马当选总统后就迎刃而解了。
盖茨被捕事件还没有结束——或许,事件所涉及到的争论,永远都不会结束……
《科学时报》 (2009-7-28 B3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