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工频场强仪给微波炉测电磁强度。
在整个检测过程中,绝大多数居民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的电磁辐射危险忧心忡忡,而且他们也比较缺乏相关知识。很多居民在得知了测量值后,仍关切地向检测人员提问:“这就是我家的电磁辐射强度吗?”而赵连石则强调说,这是“电磁场强度”,并非“电磁辐射”。
□实习生 李玉俐 本报记者 易蓉蓉
在高压线环绕的城市小区,电场和磁场辐射是否强烈?最近的一个下午,民间环保组织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和自然大学组织专家、志愿者及小区居民来到明天第一城小区一探究竟。
“明天第一城”小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立水桥附近,小区周边有许多高压线环绕,这也正是小区居民对所居住的环境产生担忧的主要原因。居民李雪婷主动联系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的负责人赫晓霞,组织了这次电磁环境检测活动。
在被问及开展这次活动的目的时,赫晓霞说:“我们主要是对大家进行科普,让大家从科学的角度,更加关注和了解自己所居住的环境。”成立于2009年的达尔问自然求知社,主要开展环保、公益、科普等活动。
负责这次电磁环境检测的,是曾在原国家环保总局、机械部等单位工作,多年从事环境技术和环境工程工作的环保志愿者赵连石。他说:“我们不仅仅要关注野生动物及自然生态,还应该将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相结合,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发展,我们的关注焦点也应该转入到城市生态环境。”
赵连石手中所持的检测仪器类似球拍状,有一个屏幕显示测量数据。这是一种由美国HOLADAY公司生产,叫做工频场强仪的专业电磁检测仪器。
首先,队伍来到小区外围,从4个地点分别对小区的室外电磁环境进行了检测。1号院6号楼北侧临近高压线处,电磁强度测量结果在35~65纳特之间,越靠近地面检测值越高,最大达120纳特,“可能是因为地下有电缆经过”。
接着,大家来到小区南侧靠近另一条高压线北侧,在高压线下测得的数据在20~40纳特之间,在距离高压线约10米处、15米处和30米处测得的电磁强度分别为10纳特、13纳特和17纳特。
在小区南侧靠近另一条高压线南侧,距离高压线约20米处测得的数据为110纳特。
测过了几条高压线附近的电磁强度后,大家来到小区中间路边一变压器旁,测量的电磁强度在24~40纳特之间。
由于活动参加者多为非专业人员,大家对“纳特”这一单位及电磁强度对人体产生危害的临界值都不是很了解,赵连石给大家现场科普起来。
“刚才测量所用的单位是纳特,1纳特是1微特的千分之一。所以,几十到100多纳特的电磁场强度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危害。”他说,虽然这个小区的居住环境离高压线比较近,但实际上工频电场的辐射很小,而且会随着距离的加大而迅速衰减。
紧接着是室内检测。8户自愿报名的居民,有的离高压线很近,有的家中有孕妇,还有的孩子很小,他们很担心居住环境中的电磁辐射会影响家人的身体健康。
队伍来到一户离高压线很近的居民家中。赵连石先测量了南侧窗边的电磁强度,得出的数据是20~24纳特,再到北侧临近高压线的床边,得出的数据是33纳特。另外的7户居民也都测量了家中窗边靠近高压线的电磁强度,得出的数据多在十几到二十几纳特之间,少数有100多纳特。
赵连石解释说,即使是100多纳特(相当于0.1微特),对人体也不足以造成什么危害,因为这一数据离国家标准100微特仍相差甚远。“开窗与否,电磁强度也不会有变化”。
这里提到的国家标准指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它规定的防护限值是可接受的防护水平的上限,并包括各种可能的电磁辐射污染的总量值。
我国《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对电磁辐射照射限制作了详细的规定,其中输变电系统工作频率所在的功率密度标准限值为0.4W/m2,比西方国家的标准严格4倍以上;电场强度比权威机构国际非离子辐射委员会(ICNIRP)导则推荐的标准低,为4 kV/m;电磁感应强度的标准与导则一致,为100微特。
家庭常用的各种电器在运行时的电磁场强度是否超标?这也是大家的疑问。以往被认为电磁辐射最强的微波炉检测值反而是最小的,几乎接近为零,这出乎大家的意料。
人们常将电磁辐射和微波辐射混为一谈,微波炉作为厨房电器与其他家用电器的电磁场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均在绝对安全的范围值内,微波辐射正是公众所担心的。早些年,英国一位家庭主妇因未关闭微波炉门而微波泄露致死,因为当时她正坐在微波炉对面,其胸部被微波烧灼成洞。
而微波炉对于微波的泄露防护较为严密,我国是对此类产品设计生产及安全防护最为完善和成熟的国家之一,每年有数百万台出口到欧盟市场,即是最好的验证。
电灯下测得的磁场强度在10~20纳特之间,抽油烟机运转时的磁场强度在40~300纳特之间,电视工作时的磁场强度在100纳特左右,人们非常担心的电脑在运行时的电磁强度也仅在10~80纳特之间,而且离电脑距离越近电磁强度越强。虽说这个范围内的电磁场强度不足以对人体造成什么危害,但“上网时与电脑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离得过近”还是十分必要的。
冰箱、空调、洗衣机的测量值分别是50纳特、160纳特和1300纳特。在所有被测电器中,电暖器和电烤箱的电磁场强度是最强的,分别是3000纳特和6000纳特。赵连石解释说,这两种电器的在工作时运转的速度快、频率高,电磁场强度会比较大,但这两个数值仍与安全值相去甚远,“可以放心使用,不必过于担心”。
在整个检测过程中,绝大多数居民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的电磁辐射危险忧心忡忡,而且他们也比较缺乏相关知识。很多居民在得知了测量值后,仍关切地向检测人员提问:“这就是我家的电磁辐射强度吗?”而赵连石则强调说,这是“电磁场强度”,并非“电磁辐射”。
正如一位受测居民所说:“在这次测量活动之前,我们一直存在一种对可能存在的危险的担忧,我们一般也不具备电磁的专业知识,而经过了这次科普活动,我们的生活会更加放心、也更快乐。”
赵连石在接受采访时说,虽然所用的检测仪器是专业仪器,但并不是具备专业检测资质的权威机构,提供的检测数据只是提供了一个数据结果供公众参考,公众可以用实测结果与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而确定的我国标准进行对比,从而对住宅小区附近的电磁环境现状具有更加清晰的科学认识。
“很多居民都担心自己生活在高压线附近的环境中对身体健康会有危害,从而产生一种莫名的紧张和恐惧心理。但实际上,由于高压线与居民的住所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居民窗边测得的电磁场强度一般只有二三十纳特,这个数值甚至小于城市一些公园中的测量值。”赵连石说。因为城市供电密集,公园周边的广播等都会增加电磁场强度,城市公园测量的电磁场强度一般也有三四十纳特。
当然,也有专家对这样的活动表示质疑,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钱培芝认为:“至少,检测仪器应该到专门机构去校准,否则检测的数据不足以采信。”
《科学时报》 (2009-6-30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