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贺根生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6-28 22:2:28
广西红薯种植实现一年三熟
 
本报讯 种植红薯的习惯多是秋种冬收。而由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韦本辉研究员主持选育的“弱感光型红薯新品种”将打破这一现状,让广西红薯种植实现一年三熟。
 
6月23日,广西农业厅组织由广西大学等单位专家组成的验收小组,对该所在北海市银海区实施的弱感光型红薯新品种春种夏收技术示范项目进行现场验收。验收结果显示:经生长期88天采收的桂引薯9号、10号、11号,亩产鲜薯分别为1737.16公斤、1402.55公斤和1633.78公斤。
 
据介绍,此前,这些品种在冬种春收、夏种秋收大面积试验示范中,平均亩产薯分别达到1970公斤和3119公斤。韦本辉大胆提出 “利用弱感光品种,冬种兼春繁苗,春种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冬收,实现广西红薯一年三熟”的生产理论框架。2005年,他们将从北京、福建等地引进红薯材料与当地品种进行杂交,经多次试验、筛选,于2007年成功地选育出“弱感光型”红薯新品系和筛选出新品种。这些品种,不仅种植适应性强,而且口感好、营养高,深受消费者喜欢,具有广阔的市场。
 
据悉,到今年6月,这些品种已在广西、广东等地推广种植面积达5万亩。(贺根生)
 
《科学时报》 (2009-6-29 B3 地方 综合)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