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县张山营镇前黑龙庙村妇代会主任韩书琴: |
|
推动科技致富是科技协调员的使命 |
|

作为北京延庆县张山营镇前黑龙庙村的妇代会主任,韩书琴还有一个更引以为自豪的身份是北京市科委科技协调员。在近年来北京创新型乡镇建设过程中,韩书琴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也靠着自己锲而不舍的信念,为村里引进葡萄种植技术,带动广大村民致富增收。回首十数载,韩书琴在工作中享受着快乐。
前黑龙庙村不算大,有150多户人家,耕地1000多亩。南临官厅湖,北靠海坨山,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改革开放前,村里主要种玉米和杂粮,生活水平不高,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村里女人的观念就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多数妇女也只有“上炕一把剪子、下地一把铲子、出门儿推碾子、进门抱孩子”的能耐。看到这种贫穷、愚昧和落后的状况,韩书琴心里急得慌。
作为“文革”前的老初中生,韩书琴一直希望能用所学的知识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1990年,经过一番调查,韩书琴发现村里的土质和水资源特别适合种葡萄。1991年春,韩书琴顶着各方面的压力,把自家2亩地的老果树都砍了,种上了500棵巨丰葡萄苗。一年下来,这些葡萄秧长势还真不错。
韩书琴种葡萄取得了初步成果,引起了村党支部的重视。在村党支部支持下,韩书琴带领9名姐妹承包了新开发的葡萄园。1992年,为给全村人做示范,韩书琴又刨掉了自家地里长势很好的巨丰葡萄秧,改种黑奥林等新品种。第三年,葡萄挂果了,一亩黑奥林葡萄就卖了5000多元,韩书琴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为了动员全村妇女种葡萄,韩书琴自己编快板、编歌作曲,组织文艺宣传队,带领妇女们在田间地头表演自编的节目。韩书琴编的节目《前黑龙庙村的葡萄丰收了》,在镇“农家乐演唱会”上获得了一等奖。
可是,种葡萄是个技术活儿,没有技术做后盾,光凭热情是不够的。为此,韩书琴自费到河北葡萄专业村,向那里的师傅请教,还带领村里姐妹去外地参观学习。韩书琴还带头参加镇里举办的第一届中专班,学完13门实用技术课程,拿到了毕业证书,担任了村里的义务技术指导员,田间地头,随请随到。
为了不断更新品种、发展新技术,韩书琴每年都组织全村姐妹办技术培训班,并从北京图书大厦和各大小书店买回400多套科技书籍发给全村妇女学习。为响应“科技致富工程”的号召,韩书琴倡导成立了葡萄种植培训中心和前黑龙庙村妇女致富学校,并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北京农校等地请来了专家、教授,为姐妹们讲解葡萄管理与防病治病知识和嫁接技术。几年来,全村有100多名妇女完成了300多学时的专业课程,拿到了绿色证书,掌握了一整套有关葡萄种植的专业技术知识,引进试种了十几种葡萄新品种。
2000年是个丰收年,家家葡萄园硕果累累。谁知,农历八月十五一过,市场却出现了变化,延庆的葡萄受到了外省市葡萄的冲击,价格下降一半。韩书琴决心带领姐妹们闯市场,到京城的果品批发市场反复考察。这次考察使韩书琴不仅了解了市场,增长了知识,还引来了客商,十多万公斤葡萄被抢购一空。
闯市场的经历也使韩书琴认识到,在田间地头“守株待兔”坐等上门客是行不通的,必须拥有自己固定的销售市场。2001年,葡萄收获季节刚刚开始,韩书琴带领姐妹们来到北京四道口果品批发市场,与市场管理人员取得联系,挂起了“北京市延庆县前黑龙庙村葡萄直销处”的条幅,前黑龙庙村的葡萄在北京市场上扎下了根。
当韩书琴了解到广州水果销得快、价格高的消息后,只身南下,带着装有44吨葡萄的冷藏车队来到广州,并在商家云集的广州打开了市场,赢得了商机。
回想这些年走过的路,充满了艰辛和劳累,儿女们央求韩书琴不要再干下去了,但韩书琴放不下。村里的姐妹们也说:老韩姐,不能没有你,你还得领着我们干啊!
近年来,北京启动创新型乡镇建设,韩书琴的才能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在韩书琴的带动下,前黑龙庙村村民运用新技术发展大棚葡萄和家庭养殖业,搞民俗旅游,让城里人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到葡萄园里观光、采摘。
如今,前黑龙庙村已从过去的贫穷落后村发展成为以葡萄为主导产业的专业村,葡萄种植面积由最初的19亩发展到1000多亩,人均年收入由500元增加到了6000多元。前黑龙庙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富裕村,乡亲们住进了新瓦房,户户居室美化,庭院绿化,家庭电器化,百十户人家安装了电话,有的还买了小汽车。
看着这些,韩书琴的心里也充满了喜悦。韩书琴说,下一步,将借助创新型乡镇建设的契机,把前黑龙庙村建设成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先进种植技术的创新型科普社区。
《科学时报》 (2009-6-29 B1 区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