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杨进修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6-18 22:48:23
闪耀的人文诗河

 

我国西南黔北遵义,素有“黔北粮仓”之称,1998年撤地设市,1935年元月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在这里召开,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革命,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著名的国酒茅台酒也出在所辖仁怀市茅台镇。在改革开放之初,在全国产生影响的小说《乡场上》作者何仕光、叙事诗《呼声》作者李发模、电影《良家妇女》作者李宽定、小说《公路从我家门前过》作者石定等一批知名人物云集遵义,出现了一种较为奇特的地域人文现象。
 
在这里我们要捕捉的是另一人文脉搏跳动的音符。在距遵义城40多公里的绥阳蒲场镇至遵义县新舟镇之间有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河,沿着这条小河追根溯源,却可以挖掘出在中国可圈可点的李白、白居易、柳宗元、陈子昂、王卓夫、陈宗源、尹珍、冉琎、冉璞、郑珍、莫友之、黎庶昌、廖公弦、李发模、杜兴成等古今名家的影子和足迹。这条河的上游叫大溪河,中段名为双龙河,下游被称为乐安江。
 
神秘的古播州遗址
 
遵义古称播州,据史书记载: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置播州。唐末为土豪杨氏所据。以后设播州宣抚司驻地在今贵州遵义市,统辖黄平府、南平綦江、珍州思宁、旧州草塘等十九个长官司和诸峒寨。大致相当于今贵州遵义市、瓮安、黄平、凯里、湄潭、余庆、金沙、仁怀、习水、赤水、桐梓、绥阳、正安、道真以及四川綦江等县地区。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平杨应龙,分播州地为二,改设遵义府属四川,平越府属贵州。自唐末杨端据播州始,至万历杨应龙止,凡二十九世,七百二十余年。
 
我们前面所述的这条河的上中段就在现在的绥阳县境内,开初的古播州治所也就设在大溪河与双龙河交接处。这里经正安、道真进入四川南川大约300公里,再经200多公里即到成都。可见当时这一带是当时播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发展的中心,但是传播至播州的文化主渠道主要还是来自长安、成都、重庆等地。于是后面涌现的很多社会现象自然便得到了释疑。
 
猎奇的大诗人掠影
 
传说诗仙李白也曾到过这一带,如今绥阳县设有太白镇就是一个例证,但是史实无考。
 
也有人说白居易也来过这里,原因是双龙河畔曾经建过白圣庙。
 
柳宗元在这一带有一美谈,大诗人刘禹锡被发配到播州,柳宗元认为播州比柳州还要艰苦,刘禹锡家有80多岁的老母,柳宗元主动要求顶替刘到播州,后因有人帮忙,才未能成行。于是有人在大溪河尾与双龙河头交接傍边距古播州遗址两里地修起了柳公祠,即后来的濡溪书院以作纪念。
 
陈子昂到播州却有记载,并且传说执教处就是濡溪书院,还有很多纪念他的设施也还可寻觅。
 
惊诧的众名流荟萃
 
西汉著名大学者许缜的弟子播州正安人尹珍,曾在距此河不远的洋川、旺草等地传播中原文化,尚有一些旧建筑物可供考证。
 
在朝廷也有影响的翰林学士王卓夫的家坐落在双龙河旁的金城村。王卓夫曾经在现在的越南凉山等地任知府,至今比较茂盛的一棵铁树就是从凉山带回来的。他写的诗在山东学术界引起注意,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
 
出生在金城村的还有一位翰林学士,名叫陈宗源,也是一个颇有影响的文人。
 
这里还有一个大画家陈人山,虽然本地不太了解,但在外面却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
 
修建著名合川钓鱼城的军事建筑专家冉琎、冉璞两兄弟,其家在双龙河对面的山顶上,死后也安葬在距河不远的大路旁。有学者说,这座钓鱼城与遵义的海龙囤军事城堡为延缓宋朝的灭亡达二十多年。
 
两度出使日本的黎庶昌,曾是曾国藩的门生。他与被梁启超称为天下第一府志——《遵义府志》的作者莫友之、著名学者郑子尹等人互为姻亲关系。他们的府宅则坐落在乐安江畔。
 
平凡的传奇式诗魔
 
撰写《山中月》一书的著名诗人廖公弦家住绥阳县城,他母亲却来自金城村王家,他本人从小就在舅父家接受了诗歌艺术的耳濡目染。所以当他成名到省城任职后,总是忘不了双龙河畔的孕育之情。
 
在大溪河首,坐落着一个叫四衙寨的村落。历史上曾出过一个进士和两个武举,也出过贵州省长周西成的秘书之类的文职人员,寨子的村民世代推崇文风。于是就孕育出了轰动诗坛的李发模,他的一首名叫《呼声》的叙事诗,在中央电台播出时,一些有知青阅历的人为了听得更清楚,竟然扭坏了收音机旋钮。这首诗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有人把他称为“诗魔”。
 
全国知名军旅词曲作家杜兴成也出生在这一区域,他的很多词曲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拿出自筹的10万元在绥阳县设立了“杜兴成文艺奖”,为推动地方文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可观的农民诗阵容
 
这一带最让人感叹的是较为普遍的民众诗人和众多的诗人家庭,大家以写诗为时尚,交谈以诗为题,开展活动以诗为内容,民间组织的各种诗社等社团和所办的刊物更是不计其数,真不愧诗乡之称。
 
这里的民间诗人阵容曾经轰动全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人民日报》等一流媒体报道过这样一条消息:因集中能写诗的农民写诗,光发放钢笔就达2000多支。可见这里的农民诗人阵容是何等的壮观!
 
说来也有趣,廖公弦、李发模的母亲的娘家分别在这一区域的金城村和相邻的田坝村。儒溪书院与金城村及王卓夫、陈宗源两个翰林学士居住地相距5里左右,与李发模出生的四衙寨相隔不过六七里地,与郑珍、莫友之、黎庶昌故居十数公里,与尹珍执教点、廖公弦出生地距离10多公里,与冉琎、冉璞居住地大约八九公里。这一带非常推崇传统文化。这种人文现象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
 
像这样集中而且富有影响的人文地域,在全国也是很少有的。我们今天进行梳理,无非是要通过这个案例寻找出人文地理的某种内在因素罢了。
 
(作者系中共遵义市文联党组书记)
 
《科学时报》 (2009-6-19 B3 科艺天地)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