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陆琦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5-26 0:59:55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兴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让天堑变通途

 
渤海海峡位于环渤海地区C形环岛的缺口处,海峡两端最短距离约为106公里。长期以来,由于渤海相隔,使环渤海南北两岸成为交通死角,极大地限制了该地区的发展。而如果能在渤海海峡南北两岸建设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将使环渤海由原来的C形环绕运输变为I形直达运输,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是否可行呢?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横亘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的渤海海峡天堑一定会变通途。”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课题组总负责人魏礼群对此充满信心。
 
近日,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环渤海经济发展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影响研究》一书正式出版发行。这不仅是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课题组与其工作平台——鲁东大学环渤海发展研究中心取得的一系列最新的研究成果,也标志着历时17年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跨越渤海海峡三部曲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的主要设想就是利用渤海海峡的有利地理条件,从山东蓬莱经长岛至辽宁旅顺,建设公路和铁路结合的跨越渤海的直达快捷通道,将有缺口的C形交通变成四通八达的Φ形交通,进而形成纵贯我国南北的东部铁路、公路交通大动脉。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始于1992年。14年后的2006年11月6日,我国首条运距超过100公里的跨海铁路轮渡项目——烟(台)大(连)铁路轮渡正式开通试运营,实现了两个半岛的软连接。至此,第一阶段的研究任务——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东通道的研究圆满结束。
 
与此同时,第二阶段的研究任务——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西通道开始进行桥梁、隧道比较论证,其先期试验工程的研究论证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目前,第三阶段任务——该通道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区域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影响研究也已经展开,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共50余人参与了课题的研究。
 
截至目前,课题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有了170多万字的研究专著,并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和省部级奖励。
 
2008年底,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课题组与其工作平台——鲁东大学环渤海发展研究中心撰写的最新研究成果——《国家应极早决策加快推进跨海通道工程研究与建设》和《关于推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研究与建设的建议》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刊登。2009年初,中共中央党校《思想理论内参》刊登了山东省委党校副教授徐清照与课题组有关人员撰写的《应尽快规划兴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2009年3月,在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成果被山东、辽宁两省代表团作为重要提案提交。
 
目前,这一研究成果已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国家有关部门已着手对该项目的研究和建设进行具体安排和部署。
 
大通道必将带动大发展
 
多年来,数十名专家学者先后围绕“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环渤海发展战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影响”的问题,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他们一致认为,兴建这一工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兴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可以大大缓解环渤海地区进出关运输、我国南北运输和沿海港口集疏运输等诸多矛盾。”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课题组副组长、鲁东大学环渤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鲁东大学副校长柳新华说。
 
“这条南北沿海交通大通道的建成将加速全国大市场的融合,在东部沿海更大范围和更多领域内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它将北上与亚欧大陆桥相接,南下与陇海线相交,从而形成直达长三角、珠三角和港澳台地区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中国沿海、东北亚及环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重要条件。”中科院院士陆大道如是说。
 
“兴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可以直接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加速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加快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山东省九届政协常委、山东省交通科研所研究员许云飞说,“通道还将串联起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两个发达的城市群,将东北经济区和山东经济区联成一体,这样也使得东北的资源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鲁东大学环渤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良忠还对该通道与已经投入运营的东通道——烟大铁路轮渡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两者不仅互不排斥、互不替代,而且可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兴建跨海通道条件已基本具备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课题组对该通道的各方面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当前兴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课题组成员、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教授杨忠振指出,从国内外跨海工程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看,以悬索桥、斜拉桥等为代表的跨海桥梁技术和以盾构法、掘进机法、沉埋法等为代表的海底隧道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对于在蓬莱和旅顺之间修建一个铁路、公路结合的桥梁或隧道跨海工程,我国已经完全掌握相关的工程技术,具有自主设计、自主实施、科学管理的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坪认为,两个半岛直线距离106公里,最大水深仅80米,而且海中沿线一字排开众多岛、礁、滩。以此为依托,将大大降低工程难度和造价。
 
杭州湾大桥工程指挥部副总工程师方明山则对通道建设的筹资前景表示乐观。他指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如果按公路、铁路双通道计算,总投资在2000亿元左右。该项目可参照和借鉴国内外大型跨海工程多渠道进行融资的经验,国家只要能够给出相应的政策,可以少用政府投资或不用政府投资进行建设。
 
课题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成后,通过车辆收费和各种管线收费等,每年利税即可达200亿元以上,若加上土地增值、旅游开发等综合社会效益。10~15年左右即可收回全部投资,大大高于一般的大型工业投资项目。
 
决策步伐有待加速推进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涉及多学科、多领域。虽然17年的前期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这一工程项目的研究和建设仍待进一步推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课题组对如何加快推进这一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提出了5点建议。
 
一、尽快成立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协调小组。由国家有关部门会同跨海通道两端的山东省、辽宁省(及吉林、黑龙江二省)的有关部门联合研究方案,上报国务院决策。组成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加强对该项目的前期研究、规划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使这一工程的研究与策划工作由专家研究层面上升为国家决策层面。
 
二、推进前期研究论证工作。在前期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学习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和杭州湾大桥建设的经验,分解研究任务,落实研究经费,尽快拿出权威的确定性意见。再由国家有关部门牵头,组织相关专家,就有关专题分别落实领军人物,展开具体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工程实施方案。
 
三、统一沿线十省(区)一市认识。渤海海峡通道和沿海运输大动脉的建成,对沿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途经的省市大多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实力强,应协调动员这些地区本着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原则,共同支持完成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研究与建设。
 
四、及早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在国家即将启动“十二五”规划之时,将该项目列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专项规划,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鉴于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已列入国家发展规划,并确定为公铁两用跨海通道,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也应与其一并规划、设计,避免出现两大通道互相不衔接、南北难贯通的问题。
 
五、启动蓬莱—长岛试验工程。蓬莱—长岛的跨海通道作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试验工程,具有投资规模小、工程难度低等优势,可以先行启动。为整个工程项目积累经验,但前提是必须从大通道着眼,从小通道着手。
 
《科学时报》 (2009-5-26 B4 视点)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