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团结出版社出版了熊春锦所著《道医学》一书,书中介绍了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医学,并且认为道医学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是东方智慧的集大成者。据此,在出版方举办的“《道医学》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上,各路嘉宾畅所欲言,共同探讨中医理论、东方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发展。现将嘉宾观点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毛嘉陵:
道医学是一种
综合的健康知识体系
历史上流传着一句话:“凡学仙者,皆当知医”,同时,还有另一句话:“医不近仙者不能为医”。可见,道教与医学有着很深的渊源。道医学是将中医药学与道教的思想主张、特殊修炼状态下对生命的独特认识和体悟,进行了融会贯通,从而形成的包括了疾病防治、社会、心理、宗教、信仰等丰富内容的一种综合的健康知识体系。
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简称,其中包括有道医,所以不能认为道医是独立于中医药之外的医学体系。需要强调的是,由于道医学是在古代特定历史时期中形成的,而且在很多方面可以说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因此难免会存在着精华与糟粕同存、有价值的医学科学知识与玄秘的甚至是故弄玄虚的成分混杂。不过,从学术的角度对道医学发现的一些人体生命现象进行研究,即使不能完全和全部肯定这些内容都具有医学科学价值,甚至从中还可能发现一些糟粕,也就是说如果仅仅只能达到区别精华与糟粕的作用,那也是具有很大价值的。
团结出版社编审韩金英:
生命的道德本质
《道医学》的隆重推出,让人感到我们都是大道的儿女,道医学区别于普通医学的地方,就是道与医疗的关系,道与我们身体的关系。作为一名医生,如果没有悟道,根本就没有资格给我们看病。本书作者深入的慧观,带我们第一次会见了本来的自己,道德就在我们身上。
道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高能量精微物质,充满宇宙太空,养育滋润着天地人万物,德是道的基础物质元素,人通过德的品格而获得德的能量。道生德而为炁,德一之炁朴散为五:仁义礼智信五德之炁,分别主宰着人体五脏和它们的子系统。德能在人体内的分布在肝含仁德与木相应;心含礼德与火相应;脾含信德与土相应;肺含义德与金相应;肾含智德与水相应。人体某种德性品格的缺失,必然导致其中相对应质元炁的缺失而产生疾病。
西南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杨玉辉:
道医学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首先是道医学的完整体系结构,虽然《道医学》一书已经为我们勾画出了一个道医学体系,但这个体系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疾病治疗方法的阐述就需要更完整的阐述;还有道医学与中医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也需要作进一步的说明。
其次是道医学基本概念和命题的澄清。《道医学》一书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和命题,为新的道医学的建构作出了巨大的努力,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其中的一些概念和命题确实还不够清晰,使人难以理解。
再次是道医学的病因病理的探讨。《道医学》一书对道医学的病因病理已经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但仍然存在许多欠深入的问题,传统道医学也是如此,以致人们很难清楚地梳理道医学的病因病理,今天需要根据现代的认识作深入的逻辑梳理。
第四是道医学独体诊断方法的总结和研究。道医在疾病诊断上的独特方法往往具有个体性、神秘性,难以从科学的角度加以认识,要使道医学更好地被大众接受,就需要运用当代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总结和研究,以便能找出其科学的原理,更好地被人们掌握运用。
第五是道医学治疗方法的总结和研究。道医治病的方法往往秘而不宣,让人觉得神秘,今天如果我们要使道医学真正得到发展就必须改变这种局面,要将其治疗方法及其疗效展示出来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考察和研究,以便能广泛推广,造福大众。
此外还有道医学的现代化问题研究。道医学研究还需要关注道医学的现代化问题,即怎么与现代接轨,借鉴当今科学技术成果来充实和发展自己,使其成为与时俱进的现代道医学,而不是抱残守缺,被历史淘汰。
全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会长
胡孚琛:
“道医学”神悟的层次
中医应该有三个层次,一个是她的经验层次,叫验方。第二个层次,是理论层次,就是辨证施治,像张仲景的那一套,这个理论层次实际上中医药学,就是道里边还有一个层次,那才是真正的“道医学”,是神悟的层次,就是你的“神”能不能达到那个水平,就是你的“道”能不能达到那个水平,达到道的程度,治病也就没问题了。
我们现在的中医这些年来经验层次有所发展,因为毕竟这60年来在进步嘛,发掘出了好多的验方、偏方,但是理论层次没有一点儿发展,还是古人的《黄帝内经》、《灵枢经》那些东西,但是某些个“道医”在理论层次上头却有所发展,我认识了好多的“道医”。
第三个“神悟”的层次,也就是“道”的层次,现代中医根本就全部脱离了,就是他不知道中医里有一个“神悟”,他不知道华佗没上过中医药大学,扁鹊也没有读过这么多书,但是人家的辨证施治你是用理性来分析,你已经落后了,真正的中医应该是“见证施治”,就是一看你就知道你得的是什么病,立刻、随手就能拿出药来。
新华社高级记者姜岩:
东方科学的探讨
东方科学的思想是整体论,整体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我们所在的宇宙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宇宙是和谐的,即总体上是符合逻辑的、可以被认知的;不论怎么划分,宇宙的各要素都是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宇宙间所有的一切,包括物质、能量、信息和时间等都是发展变化的,更确切地说是演化的,在一个时间箭头指向无序化的同时,必然有另一个时间箭头指向有序化;与西方还原论科学重点研究物质和能量不同,东方整体论科学更侧重于研究宇宙万物之间的联系,即“象”。
东方科学就是以整体论为指导思想,以“实用化”方法为基本方法的一种科学体系,它正在带来第二次科学革命。第二次科学革命在20世纪初见端倪,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随后兴起的被称作“新三论”的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和突变论,以及被称作“新新三论”的分形论、超循环论和混沌论,更以磅礴的气势席卷全球,复杂科学的兴起,向第一次科学革命的成果提出了巨大挑战。第二次科学革命的持续时间可能长达几百年,它与第一次科学革命的关系不是简单地否定,而是在第一次科学革命基础上的“扬弃”。
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贾海忠:
知道了,勿轻言
我作为一个临床医生,我们面对病人,其实主要面对三个问题:一个是治疗,那就是我现在从事的工作。再一个就是保健,吃点什么,做点什么可以让我不生病,少生病,这属于保健范畴,这个一般还都是从外求的。我觉得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养生,就是怎么样使我们生命更加健康,不用专门去吃什么,做什么运动就能使身体好,这个养生我体会到最主要的是养心。《道医学》里边提到了,但提得比较含蓄。心神在这里用灵光这个词来表示,我觉得这样表达比较好。神到底存在不存在,如果一说神,就说你是迷信,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认识能力极其有限。
《道医学》我看完后总体上的印象是:书很好!但是很深,有很多的新词我们理解不了,如果没有文字的功底,有些引文还看不太懂。另外确实是难行,因为照着这个办,要是真的悟出道理来你得真正去学呀,这很难去办的。比如说我学中医,当时我对经络的存在到底有没有我很怀疑。现在我看完这本书以后,我觉得我中医功底还差很多,就是这块知识还欠缺很多。所以我还得好好学。这就是我的一些体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原主任
王凤岐:
道家、道医学和中医学
我觉得一个问题应当分清,就是道家、道医学和中医学,严格来说,是三件事情,因为我听了前面发言,我是学中医的,应该把这个讲清楚。我们是源于所谓东方哲理也好,思路也好,逻辑也好,文化也好,但是三个是不同的。因为我对道家学,学得很不够,谈不出什么,但是道医学和中医学,因为它们有很多相同之处,我根据多年来从事中医工作的经验,我觉得道医学的提出是非常好的,非常值得的,因为通过道医学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道家,或者说中国的传统道学文化,就是像黎老讲的,它确实是指导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不但是在医学上有用,而是在我们所有的,所谓哲学也好,逻辑也好,东方文化的核心。
道医学里,它提出了两个观点,在我们中医里面也有这样的事情,但是没有明确地提出这样的观点,那就是所谓的慧观和智观,那么一般的医学都停留在所谓的智观,对于慧观谈得少。所以,中医学和道医学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道医学很强调慧观,那么中医学强调的是智观,可是跟西医比起来,西医又认为他们是智观,我们中医是慧观。
哲学家黎鸣:
道医学是中医学的核心
中医有自己的理论,而且中医的理论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你看这本书里讲的道医学。真正中国医学,中国中医学的理论的核心,就是老子的《道德经》里所说到的那些理论。我们的很多中医学家就走了跟《道德经》相反的路。
所以为什么我们中医到后来理论上没有什么发展,发展不了了呢?一直到今天我们的中医,很多人感觉到我们的理论非常难办,在技术上我们有进步,但在理论上我们的进步几乎是停止了。为什么?我认为这里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严格地遵循《道德经》的理论前进,而现在又在这儿转了个弯,从王弼以来对《道德经》的理解就是错误的。
我现在的中医,都讲的是阴阳五行,《道德经》讲的是阴阳三行,我们一走入阴阳五行你的理论就中止了,你没法再前进了。只有三,才能够构成活力!三,就是全,三,就是动力。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没有说五生万物。五,就死了!五生不了万物,五就停止了。这就是我们中医的理论。因为与《道德经》的理论背道而驰,这又是受了儒家的影响。
北京大学中国平衡论研究中心主任
李继兴:
《道医学》问世的现实意义
熊春锦的《道医学》的出版,标志着中国传统医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这是因为《道医学》既立足传统又兼容现代,对传统中医“有质无形”、“可感难见”、“为而不争”的“炁”的系统研究,达到了传统医学、东西方医学的最新水平。这对进一步提升传统中医,尤其对研究经络原理、认识生命真谛、提高疾病防治、促进传统中医走向世界,拓开了一扇科学合理的大门。
关于“生命的本质”有许多说法,但目前还没有达成基本共识。研读熊春锦老师的《道医学》受到启发,本人朦胧地感觉到:生命是一部精密的情感机器。
说“机器”,是因为生命终究是由物质(炁、精)组成;
说“精密”,是说目前最高智能的计算机也没有人体结构先进;
说“情感”,是由于生命体具有一定程度的人性化取舍。
如果是这样,生命就可以“既是大到无外的大宇宙,又是小到无内的小粒子”。当然,这只是本人的朦胧想象。但就“科学”而言,倒也需要这种想象。
总之,初学熊春锦老师的《道医学》本人受益匪浅、启发良多。现在最想说的是:中医就是以中和哲学为指导的疾病防治学问。中医药绝对应该是中华民族的六个最大发明之一!
《科学时报》 (2009-5-22 B4 健康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