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文道,1970年生于香港。1988年开始撰写艺评、文化及时事评论,并曾参与各种类型的文化及社会活动。现职凤凰卫视评论员,为《南方周末》及《南方都市报》等中国内地、香港及马来西亚十余份报刊杂志专栏作家。
继今年1月出版的《常识》热销十多万册之后,香港著名媒体人、公共知识分子梁文道近期推出了他在大陆出版的第三本书《我执》,这本以其几年前在香港媒体上的专栏“秘学笔记”为主体的散文集,夹杂着梁文道对爱情、生命、死亡等人类永恒主题的大量感悟,兼真实与虚构的双重特性,是梁文道所有作品中最私密、最感性、最特别的一本。
一个星期三的下午,名为“梁文道的下午茶”的新书见面会在北京圆明园附近的单向街书店举办。虽然是工作日,但慕梁文道之名而来的读者仍然非常多,其中不乏五六十岁的老年“粉丝”。
“大男人”的细腻文采
2006年下半年,香港文坛前辈叶辉盛情邀请梁文道在他主编的报纸上开一个新的专栏。游走于时评、食评、艺评、书评等诸多题材的梁文道,在思考很久之后,决定模仿他最欣赏的作家之一,法国作家罗兰·巴特的经典作品《恋人絮语》来为这个专栏开头,并称之为“秘学笔记”。
在那份发行量很少、即将走到尽头的报纸上,“秘学笔记”却成了当时香港文艺青年如染了毒瘾般一样追看的热门专栏。香港青年作家邓小桦说当年他们每每谈起这一系列文章时都会激动得语无伦次,因为所有读过这些文字的朋友都惊呼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梁文道,敏感、柔软、细密又极其脆弱,实在与他那个无所不知的“文化百足”、公共知识分子的身份大相径庭。就连梁文道也自嘲说这是唯一能体现他“文采”的文字系列。
在写实与虚构间谈情说爱
而通篇下来,爱情无疑是全书的重心,从相恋、热恋、苦恋,到背叛、分手、出走,无所不含,梁文道希望能将这样一部看似松散,实则完整的散文系列,作为他“爱情类型学”思考的一种尝试。
但有着深厚哲学功底的梁文道,思考问题的时候自然有着深刻的一面,他说他多年来一直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就是写实与虚构之间的差别。《我执》中的文章,就是他多年来思考的一个尝试,这批看似日记体的真实叙述,会不会是作者的刻意营造?而私密的虚构段落中,是否又隐藏着梁文道对于现实与想象的深层思索?
梁文道说:“我在写的时候有一些是真实发生在我身上的,有一些是虚构的。比如说,这本书里其中一篇是讲在香港书展的经历,那篇文章写到最后,说我碰到一个旧人,就好象暗指我以前爱过的女人在书展遭遇的经验,这一段是完全是虚构的,其实没有这个事。很多作品之所以让你觉得像自传,是因为有自传效果,而自传效果作为文字上修辞的效果是可以营造出来的,比如可以透过一种很私密的耳语般的语调,这个时候你觉得它像自传。”
写作如演戏
看多了梁文道铿锵有力的文字,连友人都会对《我执》玩味咂摸,猜测他写作时的心理状态,他们认为通过《我执》可以偷窥到作者内心柔软脆弱的地方,这也打破了很多人对梁文道保有的一惯认识。
而在梁文道看来,所有的写作,包括时评、专栏等等都不过是一项任务、一份功课,而写作的过程恰如演戏,“就是你在进入一个角色,进入一个状态,我是特别容易掌握这一点的。比如我今天写这个《我执》,要写一个感性的,谈感情的书,我一刹那就会进去,比如说谈到失恋,其实我失恋很久了,我会假借这个经验,或者我曾经有过的经验,然后达到这个任务。演过戏的人就知道,你要调动你的记忆,调动你真实的回忆、体验,所以这个感情是真的,当时的想法会被调入出来,然后投入进去,这就产生一种效果。”有着多年电视媒体经验的梁文道果然深谙演戏之道。
这是一本谈爱情的如此感性的书,但是梁文道的思考依然充满理性:“我很少有过度激情的状态,哪怕写《我执》这种很沉溺的感情状态的时候,其实还是思考很多事情,甚至是非常理性在思考。爱情对我来讲,是充满理性的,我一直讲爱情是非常复杂的精巧的自立的活动。”
出书密集源于“存货太多”
今年上半年,梁文道一下出版了三本书(《常识》、《噪音太多》、《我执》),不少读者反映过于密集。对此梁文道也略显无奈,他说没想到《常识》会卖过十万,成为畅销书,随后出版社希望跟进,并且过去签了合同,但觉得卖不动的书,现在也想着尽快推出,而这些作品,是他过去多年来积累的文字,其实并无太多新作,因此与其说他近期高产,还不如说是过去“存货过多”。梁文道还表示,下半年开始会慢慢调整出书节奏,也给读者一个慢慢消化,辨认好坏的时间。
很多人惊异于梁文道的旺盛精力,电视、媒体、论坛、学校、社会运动等场合中永远少不了他的身影,如此忙碌的工作,仍能保持每周平均7本书的大阅读量,更令人不可思议。对此,梁文道直言他的疲惫,常常拖稿,无力应付热心读者的问题,但是他仍表示,既然占据了如今这样一个位置,拥有了别人难以获得的发言权,就同时也有着与这个地位相等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他说会尽量保持清醒的头脑,尽到自己作为一名媒体人的义务。
“我最想念的事情就是将来有机会出家”
“我执”是一个佛学概念,而梁文道为何以此为书名呢?梁文道说:“因为这本书写的就是一个人特别执著于自我的状态。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有我,要相信有独立自存的实在的我在,就是我执,而人的种种欲望、想法,想要一些东西,特别执著一些东西的时候,其实都是处于贪、嗔、痴,这种状态就是处在特别执著的状态下,所以叫‘我执’。”
而佛教是让人们放下“我执”,基本上过度强烈的感情都不是好事情,都会有碍于“我执”的破弃。“所以我现在基本上处在一个冷淡的状态,挺好的。我最想念的事情就是将来有机会出家,虽然不一定有这个福缘。”梁文道平静地说道。
《我执》,梁文道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定价:26.00元
《科学时报》 (2009-5-21 B3 社科 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