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马晓岚 何志勇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5-19 23:11:57
中国农大与曲周携手向盐碱地要高产
校县合作启动百万亩双高示范基地

 
中国农大校长柯炳生(左二)与曲周县县委书记申玉娥(右)以及德国专家等在百万亩双高示范基地启动仪式上郭忠/摄
 
36年前,这里是一片盐碱滩,20年前,这里变成了米粮川,今后,这里将成为高产、高效的示范田。5月5日,中国农业大学、河北曲周县万亩小麦玉米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在曲周白寨乡揭牌,中国农大长江学者、资环学院院长张福锁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决心与曲周人民一道在昔日的盐碱地上实现“作物高产、资源高效、环境友好”的目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资源环境安全探寻答案。
 
人口持续增长而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国情决定了我国未来粮食生产必须走大幅度提高单产的道路。近年来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粮油高产创建工程,各地涌现出一大批高产典型,在探索保障国家未来粮食安全的道路上走出了重要一步。但与此同时,粮油高产创建中也出现了不惜牺牲资源、不惜成本的做法,不仅增加了粮食生产成本,加大了对环境的威胁,而且加剧了水资源的消耗,不利于高产技术在更大范围内应用。因此,探索将作物高产与资源高效利用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资源环境安全的关键一步,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华北地区,尤其是黄淮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该地区小麦、玉米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45%和25%,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着关键作用。华北地区又是一个水资源紧张、农业集约化程度高、农业生产资源环境代价大的地区。因而,在华北地区开展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技术研究、示范,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曲周县位于河北省南部,邯郸市东侧,地处黑龙港流域,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县。曲周县过去是为一片盐碱地,有收成的土地不足10%,当地群众有“吃粮靠供应,花钱靠救济”的说法,自1973年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们来到曲周县开展旱涝盐碱综合治理以来,该县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全县的盐碱地综合治理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已成为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县。曲周县作为黄淮海中西部地区典型的平原农业县,是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一个缩影。在曲周县开展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技术研究、示范,对于华北乃至全国粮食的高产、高效都具有指导意义。在此背景下,根据农业部2009年全国粮棉油高产创建工作方案,由曲周县政府和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依据“立足曲周、面向华北、走向全国”的指导原则,共同制定了曲周县小麦玉米高产高效创建活动方案,并将建立万亩小麦玉米高产高效示范基地。
 
据介绍,曲周万亩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将运用耐密高产优良品种应用技术、增密晚收高产栽培技术、测土配方高效施肥技术、秸秆还田和土壤培肥技术四项技术围绕“一条主线、两个节约,三层培训,四个丰收”的宗旨展开。一条主线即高产、高效创建这一主线;两个节约即节约农民的资金投入、节约农民的劳动力投入;三层培训即技术骨干培训、电视台大众培训、专家到田间地头现场培训;四个丰收即核心区单产丰收、万亩示范方的总产丰收、总结创建活动的论文获得丰收、培养各个层次农技人员丰收。
 
《科学时报》 (2009-5-20 A4 产经)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