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节当日,杭州率先在中国针对互联网出台《杭州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条例》第十九条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该建立并落实安全保护制度和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提供电子公告、网络游戏和其他即时通信服务的,具有用户注册信息和发布信息审核功能,并如实登记向其申请开设上述服务的用户的有效身份证明。”
根据《条例》的解释,规定中的“电子公告服务”,就是指在互联网上以论坛、聊天室、留言板、博客等交互形式为上网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条件的行为。《杭州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由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7号发布,属地方性法规。该《条例》经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在外界看来,这其实是以一种管理条例的方式,国内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网络实名制。
曲折之路
所谓“网络实名制”,通常的描述就是每一个上网人(网民)必须以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通过验证后,才能在各网站的BBS上留言,也就是说上网的人如果要在网络上发言,必须要提供自己唯一有效的身份证明。网络实名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监控每一个上网人的行踪,待到有问题时可以非常方便地找到该上网人的踪迹。施行实名制的最主要依据是“打击网络犯罪”。
网络实名制在国内的运作已经有多年的历史,比如2005年7月20日,腾讯公司就表示希望QQ群的创建者以及管理员根据深圳公安局《关于开展网络公共信息服务场所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开展实名制登记工作。
除了在即时通讯软件领域进行实名制尝试外,2006年2月,深圳市警方也曾有过对论坛、BBS的版主、QQ群的创建者进行实名登记,并校验身份证号码的举措。
2008年2月,公安部机关报《人民公安报》刊发长文,首次在国内重要机关媒体上发出“确认要在全国推广版主实名制”的声音。
今年年初,在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公布的“低俗之风首批曝光网站名单”中,很多网站因为“相册、论坛、博客”等栏目对新增低俗内容删除不及时被通报;多家网站同时在网上公开道歉。与此同时,实行网络实名制的呼声再一次在国内响起。在2009年3月,广东东莞也有计划将实行网络实名制,以及时查处、严厉打击涉及淫秽色情视频、图片、文字、链接、广告等不良内容。
只是尚没有相关的信息可以查询到,以上两项举措对网络发言及安全管理的影响何在。
以某个政府行政机构出台条例的方式申明进行实名制,杭州此举算是第一次。
他国之鉴
对于支持网络实名制的人来说,最成功的例子无疑是近邻韩国。
韩国是世界上互联网最普及的国家之一,全国上网人数几占八成;同时,韩国也是全球贯彻实名制最彻底的国家之一,是网络安全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据了解,韩国政府从2002年起推动实施网络实名制,迄今韩国已通过立法、监督、管理和教育等措施对网络邮箱、网络论坛、博客乃至网络视频实行实名制。
2005年10月韩国发布和修改了《促进信息化基本法》和《信息通信基本保护法》等法规,为网络实名制提供法律依据。韩国推行网络实名制后,一些主要网站上人身攻击等不文明内容减少了一半以上。据有媒体报道:“网络实名制促进了韩国网络消费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批资金进入网络产业,带动韩国网络产业不断升级,提升了网络服务的质量。”
但是韩国实行实名制也有负面的消息,不久前有消息称在韩国,谷歌“开放”的理念与韩国目前实施的网络实名制等措施发生了抵触,但拥有强大全球权力的谷歌拒绝接受,并“可能对韩国政府的要求嗤之以鼻并予以了回绝”。因为谷歌拒绝韩国实施的“限制性本人确认制”(相当于网络实名制)和干脆禁止韩国人在谷歌的视频网站“YouTube”进行上传。
而在互联网发展最成功的国家美国,也有人反对实名制的推行,针对网络语言暴力,美国肯塔基州议员提出“用户在注册时须提供其真实姓名”的议案,但是这一议案被认为“违反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另一些则指出除违法外,该法案能否有效实施亦遭质疑。
可以看出,网络实名制并没有在全球获得一致的认可。是不是实行,如何实行,其实还是需要结合自己的国情,根据自己的各方面需要来决定与进行。
争议之源
实名制在国内一直饱受争议,支持者与反对者各有各的道理。
比如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就一直认为,“推行网络实名制其实对于规范互联网世界,防止违法犯罪,保护青少年非常必要。”而且,支持一方认为越早、越快、越广泛地实行越有利。因为实名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利用互联网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减少互联网作为一个虚拟的世界,其“匿名性”所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网络实名制的实施无疑可以让一些人在想违背道德甚至法律的时候有所顾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提升人们的责任感和坦诚度。
而反对者则表示实行互联网实名制,确实能起到打击网络犯罪,维护互联网的清洁环境,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但是在现阶段这有悖于互联网的初衷与精神,因为互联网本来就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却要现实的人以真实身份出现,则无法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
反对者的最大意见基础在于,中国互联网目前的发展还不平衡,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励,而不是管束。“由于实名制登记比较麻烦,而且网民可能因为担心泄露个人隐私而不愿意参加实名制登记,或即使登记了实名制也不再像以前在互联网上那么随意和活跃,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互联网的发展。因为互联网正是由于其开放和自由的特点才会博得无数网民的喜爱,也正是这个特点成就了今天互联网世界的繁荣,一旦失去这些,谁都难以预估会导致何种结果。”
但是针对这一观点,也有支持实名制者表示:虽然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比较慢,但是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比较大,因此在达到一定数量的网民数之后,需要相应的措施对这群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否则网络上的任何言行都有可能流于无度,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有观点认为:网络暴力是国内引发网络实名制的最有力起因之一,但是随着近年来几个有关网络暴力的事件,目前滥用网络搜索的行为已经得到限制;而网络其实还有另一层主要作用,即对某些公众人物与行政机会的民间监督,如果实行了网络实名制,那么将极有可能会形成从此无人再敢说话的现象,而真正得利者,其实是那些失去监督后违法乱纪的人。
有网民表示:“从信息对称的角度出发,实行实名制后,管理者掌握了普通网民的信息,普通网民成了透明人,处处受管理,一言一行都要小心谨慎,是不是应该考虑让管理者们也透明起来,比如他们的家庭财产,职务升迁等等,否则就容易造成另一个层面上的不平等。”
《科学时报》 (2009-5-9 A4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