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张田勘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5-13 22:37:39
百科全书: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标志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定价:8000.00 元

 
概况
 
新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总卷数为32卷(正文30卷,索引2卷),共收条目6万个,约6000万字,插图3万幅,地图约1000幅。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是在1993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的基础上编纂的,而第一版的编纂则耗时15年(1978年至1993年),由中国2万多名一流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也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结束了中国没有百科全书的历史,被誉为“中华文化的丰碑”。
 
在历史的长河中,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几乎没有什么时代能赶得上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巨大步伐,谁拥有了尖端的科技和优秀的文化,谁就拥有了发展的基础和利器,谁就能走在世界的前列。而新旧世纪之交之时,科学正处于新的黄金时代,这个黄金时代不仅属于天文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也属于揭示原子深层结构和夸克奇异世界的粒子物理学家以及探讨遗传秘密、借助遗传工程来设计和理解生命本身的生物学家和遗传学家,同时也属于众多的社会科学家和人文科学家。
 
因此,编纂新的能反映时代飞速变化和科学文化全貌的新的百科全书迫在眉睫。1995年12月31日,中国国务院批准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指出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是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一项基本建设。
 
新旧世纪之交科学发展的特点是,发展速度快和学科交叉日益明显,因而这个时代被称为交叉科学时代、综合科学时代,或大科学时代。为忠实记录和反映这些特点,《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按照发生学的原则,把人类一切知识按发生学系统划分部类,构建了以世界客观物体演化和发展为主轴的本体论知识框架体系,同时把本体论和各学科有机结合起来,这成为第二版的编纂原则。
 
按照这个原则框架和知识进行编纂有三个层级。第一级采用了本体论方法,以事物本体为纲,遵照发生学原则,分为12个部类,即物质、宇宙、地球、生命、人类、社会、技术、艺术、历史、科学、区域地理、人物和机构。第二级为144个部门,即144个一级学科和门类。第三级为1508个分部,包括1508个二级学科和重要类别。这一知识框架体系有着基底扎实、稳定公认、开放性高、兼容性强、覆盖率高、遗漏点少的优点,能确保《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真正担当起介绍人类一切知识的重任。
 
同时,《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又建立了一系列科学的编纂程序,包括总体设计、组稿撰稿、学科审稿加工、全书统编审稿加工、通读检查出版。通过问卷调查,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确立了第二版的编纂方针,即保留条目、合并条目、分设条目、学科或分支学科间移动、改条目标引词或部分改变条目主题、增加新条目。
 
这一工作重新解构了第一版的77859个条目,12568万字,重新确立了6万个条目和总字数6000万字的内容,并约请2万多名专家作者撰稿。
 
启蒙、学术和服务
 
世界各国百科全书编纂的历史表明,百科全书既是各国文化和科学的重大工程以及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但更为重要的是具有启蒙、学术和服务的作用和意义。
 
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百科全书起源于欧洲。《不列颠百科全书》(又称《大英百科全书》,简称EB)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知名也是最权威的百科全书,是世界三大百科全书《美国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科利尔百科全书》之一。18世纪中期在苏格兰诞生了名为“苏格兰启蒙”的文化运动,而《不列颠百科全书》即滥觞于这样的启蒙运动。当时的爱丁堡是一个即将进入黄金时代的城市,是学习的中心,是作家、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的家园。在此背景下,书商和印刷工人科林·麦克法卡尔和雕刻家安德鲁·贝尔决定以“绅士协会”的名义出版一套工具书,并聘请当时28岁的学者威廉·斯梅利编辑一部三卷、共100章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主要目的就是用知识、技术和文化启蒙和服务于公众。
 
第一个版本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于1771年完成,共三册。1788年至1797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开始编辑第三版,由麦克法卡尔任编辑,麦克法卡尔死后由乔治·格雷戈任编辑。第三版共18卷,加上2个补充卷,16000多页。这一版聘请了大量专家和学者特别为《不列颠百科全书》撰写文章,至此奠定了该书后来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工具书之一的基础。
 
由于《不列颠百科全书》全书采用字母顺序排序法,以新方法编撰,使不同的科学艺术科目被分解成为一目了然的论述或系统,从而使得工具书跳出了过去惯有的烦琐,变得更加便利和实用,因而广受全社会的欢迎。此后,《不列颠百科全书》11版(1910年~1911年)开始与剑桥大学合作编纂,撰稿人包括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知名学者和专家。在其4000多位撰稿人中,三分之一是美籍学者,其余来自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再次奠定了《不列颠百科全书》在世界上的权威性地位和广泛影响力。
 
而在法国,1745年巴黎出版商普鲁东打算将1727年英国出版的《科技百科全书》译成法文,后来发现该书已落后于形势,遂决定新编一部法国的《百科全书》(原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大词典》),并邀请启蒙作家狄德罗和数学家达朗贝主持此事。而狄德罗等人又坚持以启蒙为宗旨,并成为百科全书派的核心人物。狄德罗等人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对公众和社会进行知识的启蒙,倡导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两条轨道相辅相成,共同推进人类认识,坚持国家起源于社会契约,封建专制政体终会消逝。因而狄德罗等人把编纂百科全书既当成是学术工作,又看成是伟大的启蒙运动。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于1751~1772年共出版28卷,1776~1780年又增加补遗及索引7卷,是一部影响巨大的大型参考书。
 
在中国,《永乐大典》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由明成祖朱棣敕纂于永乐元年(1403)至永乐五年(1407),全书22877卷,分装11095册,约3.7亿字,是18世纪法国的狄德罗所编著名百科全书的12倍。但是,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在中国一直阙如,直到有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
 
今天,《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出版不仅仅是为全社会提供一部权威的包罗万象的工具书,而且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软实力。例如,2006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进入尾声之时,其中有关中国内容的条目被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全部采用。这意味着,《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正在输出中国自己的价值观,也因此正在向大国行列迈进。
 
权威、新颖和实用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第一个特点是权威,而这正是所有百科全书所追求的目标。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权威性首先表现在作者和编纂者的权威性上面。第二版的作者有25000人左右,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就有1100余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47人中有25人,荣誉学部委员中也有相当大的比例。目前中国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有代表性的重要专家学者大多参加了全书第二版的编撰。例如,生物学主编贝时璋、外国文学和语言文字学科主编季羡林、土木工程主编李国豪、化工学科主编汪家鼎、化学学科主编唐有祺、航天航空学科主编王希季、中国历史学科主编戴逸、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学科主编吴良镛、天文学科主编王绶琯等等。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权威性还体现在内容和编辑质量上。全书第二版是对中国最高科学和文化成就的全面概括,内容精简凝练,既涵盖过去,又注重现代;既介绍世界各学科的前沿领域,又侧重中国的科学和文化成就,为读者提供的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在编校质量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近100人参与了第二版的编辑、审稿、通读和校对,打破了传统的书籍编审和校对的一至三审和一至三校,主要的审稿和校对至少在6次以上。在全书快要定稿付印之前,出版社又组织全社的各学科资深编辑用近一年的时间对全书进行了三遍审稿和通读,进一步确保了全书的质量。
 
权威性其实也是公众选择和使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首要原因。今天,上网查资料和网络百科盛行固然对传统的纸媒版的百科全书提出了巨大挑战,但是,后者的权威性无疑大大高于前者。衡量工具书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其是否客观准确,对于百科全书更是如此。英国《自然》杂志于2005年12月15日发表了一篇文章,比较《不列颠百科全书》与维基(网络)百科之间的质量优劣。在对42篇科学条目的文章进行比较后,《自然》杂志得出的结论是,维基百科有162个错误,《不列颠百科全书》有123个错误。
 
尽管这一比较存在各种问题,也引起了巨大争议,但《自然》杂志坚持自己的看法。但无论怎样,这一结论已经说明,传统编纂的纸媒百科全书质量显然要高于网络和其他形式的百科全书。因此,以此类比,以传统方式编纂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尽管也有缺点,但其质量和权威性显然位于中国工具书之冠。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第二个特点是学科知识的新颖和前沿。以农业学科而言,农业部原部长、《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农业部分主编陈耀邦指出,全书第二版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提高和修订:一是充实了有关国家农村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二是介绍了农业机械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最近二三十年生物科学的进步,在植物方面的转基因工程,在动物方面的克隆技术等新进展;三是更新了统计数据,比如机械方面、农业方面的情况,采用了最新的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四是在文字方面,力求精练,力求准确。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第三个特点是简便和实用。例如,第一版是按学科分类、陆续分卷出版的,在查检、使用方面有诸多缺点和不便。但第二版在编排上按世界各国编纂百科全书的一般通行做法,全书的条目不按学科分类,而是按汉字全音序统排编次,便于读者寻检查阅。所以,这是中国第一部符合国际惯例的大型现代综合性百科全书。尽管《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有32卷,但也已从过去一版的12568万字压缩到6000万字,条目仍然是6万条,解释更加通俗易懂。即使是个人阅读查询和收藏,也只占据其一个书柜的两层而已,值得拥有。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主任周光召指出,百科全书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尺,在传承文明、传播知识、开启民智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学时报》 (2009-5-14 B3 社科 视点)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