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廖洋 吴晓丹 张晓娟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5-10 23:4:46
麒麟菜遭病告急 海洋所寻因治病
 
日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收到了两封特殊的感谢信。它们来自海南陵水的两家公司。信中说,海南陵水是我国麒麟菜栽培的中心和种苗繁殖基地,2008年夏秋季节爆发了大规模病害,海菜大量死亡,所有种菜也全部腐烂,经济损失巨大。病害发生后,海洋研究所专家将培育出的优质新苗种无偿提供给菜农,用于产业恢复和生产自救,为该产业的全面恢复和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麒麟菜冰样白化病大规模暴发
 
2008年6月份,我国北方大规模暴发了浒苔。与此同时,在我国南方,另一种海藻——长心卡帕藻(俗称麒麟菜)遭受了一场大规模的冰样白化病害。
 
麒麟菜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的大型海洋经济藻类植物,是提取卡拉胶的原料。卡拉胶可用做增稠剂、凝固剂、乳化剂、澄清剂等,是软糖、饮料等食品必不可少的添加剂,应用广泛。麒麟菜过去并不被食用,近年来,随着海洋藻类开发的深入,通过处理、脱腥、软化、杀菌等工艺加工,麒麟菜被制成直接食用的风味食品。
 
研究组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国向记者介绍,此次病害最早发生于菲律宾西南栽培区,该地区为国际上麒麟菜的主要栽培区,干菜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从4月开始菲律宾西南海区栽培的麒麟菜大规模出现冰样白化症状,菜苗局部腐烂,不仅造成海菜陆续死亡。而后,印度尼西亚的部分海区也出现了冰样白化病害症状。6月,我国海南省海菜栽培和保苗基地陵水黎安发现有病害症状出现,随后发病面积迅速扩大,至7月20日,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从菲律宾引进、并已经成功栽培24年的长心卡帕藻(热带海藻麒麟菜的1个品种)种苗基本全部发病,死亡率达到99%以上,到9月,整个海区的海菜几乎全部死亡。
 
据刘建国介绍,在我国,麒麟菜的需求量为每年5万吨以上,但我国实际每年生产量不足一万吨,产品供不应求。此次大范围的病害导致种菜全部腐烂死亡,造成苗源严重匮乏,市场价格飞涨数倍,由原先的500~600美元/吨飞涨到近3000美元/吨,国内外原料供应均发生断货现象。此次病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至少几十亿元,且间接影响了国际卡拉胶生产和食品制造加工业。
 
天气变化是主要致病因素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海洋公益专项资助下,研究小组通过实地检测,对比气象、水文和微生物等指标变化,经过人工培养重演实验等实验室模拟,最终探明了麒麟菜大规模爆发冰洋白化病害的根本原因。
 
刘建国表示,根据当前相关研究,引发这次病害的根本原因是天气。此次大规模暴发的冰样白化病害涉及范围非常广泛,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到我国海南地区,远隔数千公里的直线距离。因此,病害发生不可能系短期或局部人为活动因素造成,而属于大环境变化因素导致。
 
刘建国分析说,从天气情况分析,影响海菜生长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阴雨天气多、光照时间降低、降雨量增加;从水文资料分析,影响海菜生长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海水盐度下降和温度偏高。综合气象和水文资料可以认为,过多的阴雨天气和连续突降暴雨,造成海水盐度骤然下降、光照时间降低和温度偏高是导致这次热带产胶海菜大规模暴发疾病死亡的诱因。盐度重演性实验也反证了海水盐度剧烈下降可迅速导致藻体出现冰样白化症状,随后导致藻体死亡。所以,2008年大量降雨造成的海水盐度降低是这次大规模病害发生的最重要诱因。
 
刘建国举例:“就犹如一个人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使得身体的免疫力降低,就容易受到病毒的侵入而产生疾病。”
 
深入探究,育得良种
 
除了探明引发此次麒麟菜死亡的根本原因外,研究小组还成功从印度尼西亚爪洼岛、巴厘岛等多个海区采集并引进了十多个形状不同的热带产胶海藻株系。海区栽培对比试验表明:从印度尼西亚引进株系的抗病能力不同程度强于原产菲律宾的海菜。研究组已筛选出了形状优良、生长快、抗病力最强,没有出现任何冰样白化病的株系,并对这些株系进行了扩大培养。这项工作也引起了地方政府、水产管理和技术推广部门的重视。
 
刘建国表示,这种优良的、抗病能力强的株系会得到推广,这种株系的生长周期大约一周,比一般株系的10天左右的周期要短,能缓解产品供不应求的现状。
 
据悉,该优良株系大范围推广以后,我国乃至世界的麒麟菜产量将逐步恢复。此外,这些研究工作不仅有望为我国热带产胶海菜培育提供生长快、抗病力强的新品种和优质苗源,而且为生产不同化学结构性能的卡拉胶提供可能性,也为恢复甚至推动热带产胶海菜培育产业向更高层次开拓发展奠定了物种基础。
 
《科学时报》 (2009-5-11 B4 区域 产业)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