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张彩娥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5-7 0:20:2
抛弃痛苦 选择坚强

 


 
《我叫猪坚强》,霞子著,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2009年3月出版,定价:18.00元
 
《酷蚁安特儿奇遇记——飞跃火海的蚂蚁球》,霞子著,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2008年6月出版,定价:19.80元
 
《酷蚁安特儿历险记——把大象搬进蚂蚁窝》,霞子著,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2008年6月出版,定价:19.80元
 
《酷蚁安特儿梦幻记——遨游太空的蚂蚁行》,霞子著,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2009年5月出版,定价:19.80元□采访者 本报记者 麻晓东
 
实习记者 张彩娥
 
□受访者 儿童文学作家 霞子
 
对很多人来说,一年前的“5·12”汶川大地震是我们记忆中一个难以磨灭的日子。巨灾袭来,全国哀悼,众志成城、抗震救灾,那些悲痛与泪水、坚强与爱心汇聚在一处的景象,似乎仍历历在目,宛如昨日。
 
近日,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出版了儿童文学作家霞子的童话作品《我叫猪坚强》,作者以在汶川大地震中在废墟下顽强存活了36天的“猪坚强”为原型,讲述了一只普通小猪快乐成长的故事,作者希望通过童话告诉小读者,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坚强。
 
霞子虽然在2005年刚刚步入儿童文学创作行列,但在短短几年中,她就推出了三部《酷蚁安特儿》童话系列,并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与肯定。2008年7月,中少社与霞子携手向地震灾区的孩子们捐赠了10万册《酷蚁安特儿历险记——把大象搬进蚂蚁窝》,引起当地孩子的热烈反响,并收到了该书的读后感5万余份。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霞子。
 
《科学时报》:您是如何开始创作童话的?缘起与动力是什么?
 
霞子: 2004年9月,我偶然参加了一次动漫策划会。在这次会上,我了解到目前咱们中国的孩子们缺少自己的原创童话书,我当时就觉得这个事情应该有人来做,虽然写作童话书可能要付出很多精力,也没有什么钱可赚,但是我觉得中国的孩子应该有自己的原创,而且我本人对这件事情也非常有兴趣。《酷蚁安特儿奇遇记——飞跃火海的蚂蚁球》是我的第一部作品,创作这本书起初的想法是要塑造一个可爱的动漫形象,然后从文学原创开始,看看市场的反应。目前看来市场反应不错,这些书将来也有可能做成动画片。《酷蚁安特儿》目前也做成了一套系列书,这也是我当初没有想到的。
 
《科学时报》:您创作的《酷蚁安特儿》广受好评,并获得“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奖,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林瑶在此书的序言中也指出:“本书把蚂蚁的趣闻和课本知识相结合,以童话的形式写出来,除了能提高孩子们的兴趣、普及科学知识外,还能让孩子们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懂得各司其职,密切合作的重要,是很有意义的。”您能否介绍一下本书的创作过程?
 
霞子:2004年9月我参加了动漫策划会后,第二天就开始查阅资料,进入创作状态。当时我把所有的工作都推掉,专心准备这本书的写作资料,跑图书馆找书,整整研究了一年,到2005年才开始动手写作。
 
我自己学了很多蚂蚁知识后才发现蚂蚁是这么让人着迷的一种动物。我觉得蚂蚁很适合孩子们,蚂蚁不仅很守纪律,又很勤劳,很好玩,孩子们都很喜欢。现在的孩子们阅读量越来越小,有些课外书学校是不让孩子们看的,而且家长也不愿意买,我就想能不能把这三者结合起来,创作一本孩子们既爱看,学校、家长也支持孩子们看的书。
 
首先,蚂蚁有一些优秀的品质,家长们很喜欢,也愿意让孩子们接触。其次,蚂蚁很好玩,孩子们也非常喜欢。我又去作了一些调研,很多学校都有自然知识的课程,我发现如果是关于动物的知识,一般都会选择蚂蚁,因为它们具有的勤劳、勇敢、团结、奉献的品质,正是孩子们需要学习和培养的。
 
我们都知道,孩子们不愿意听从家长强制性的说教,但是把一些道理融入童话里,效果会更好一点,孩子们也更容易接受。像在《酷蚁安特儿历险记——把大象搬进蚂蚁窝》一书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处心积虑对安特儿使坏的琳达公主要自杀,安特儿却救下了她。有的孩子看过书后表示,真没想到安特儿会这么做,我要向安特儿学习,学习它的宽容、博大;有的孩子则表示喜欢黑牛儿,因为它在孤独、没有朋友的时候还能那么快乐。通过这样的故事,也就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科学时报》:将科普知识融入童话故事中有困难吗?您认为当前国内缺乏少儿原创科普作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霞子:这也是我重点研究的问题,我在这方面也下了很多功夫。我们都知道,科普作品里有两个分支,一个是科学童话,一个是知识童话。科学童话承载科普的任务,而知识童话类型的书里面会涵盖很多的知识,但是它不承载科普的任务。所以我就选择了知识童话,也许你在阅读时会认为我是在讲童话故事,但是因为书里介入了蚂蚁的知识,就像是你去学了这门课程,你掌握了几乎所有蚂蚁的基本知识,那你懂的就会比周围的孩子要多。
 
现代社会人们比较浮躁,要写知识童话首先你自己要消化掉这一门类的知识,自己要弄明白,像我研究蚂蚁用了一年的时间,相当于一个研究生学习的时间,我甚至比研究生还要下功夫,找资料去看,去研究,因为本来你不懂,所以你自己首先要弄懂这些知识,你自己要知道哪些知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能接受的,哪些知识又是不适合孩子们的,然后再决定把哪些知识传授给孩子们,写到书里去。写作知识童话要比写一般的东西花费更大的力气,而且这种书虽然能出经典,但是很难像其他书一样在市场上炒作,这样就牵涉到一些利益问题。我个人非常愿意去写作童话,愿意给孩子们去看一些东西,了解一些有趣味的知识。
 
《科学时报》:汶川地震后,您和少儿社向灾区儿童捐赠了10万册图书,并亲自走进灾区,当时的感觉是什么?
 
霞子:汶川地震以后,我正在出第二本书(《酷蚁安特儿历险记——把大象搬进蚂蚁窝》,我觉得这本书对孩子们来说是种鼓励,虽然遇到这么大的困难,但你也要努力地去解决,要有敢把大象搬进蚂蚁窝的精神,你才能够坚持住。当出版社决定捐献10万册书给灾区孩子的时候,我也把10万册书的版税全部捐献出来,和出版社共同做这件有益的事情。后来收到5万余份灾区孩子的读后感,有些读后感让我都很感动。孩子悟出了很多东西,有勇气、有坚持、有团结、有永不言败等等,后来有5份孩子的读后感和5册书一起,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科学时报》:我们知道您在灾区期间专程去采访了收藏“猪坚强”的民营博物馆,为什么对它这么感兴趣?
 
霞子:因为当时人们都很关心汶川地震,天天都在关注这些新闻, 6月26日我在网上看到猪坚强的新闻,当时我很激动,恨不得马上去采访。我觉得一只猪创造了生命奇迹,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再说单纯从动物学角度来看,猪和猪也是不一样的,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不是每只猪都能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在这次大地震中,很多动物与灾难抗争的故事也是非常感人的。我主要从事动物童话写作,应该从自己擅长的视角对这个大事件和这一事件中出现的奇迹,给予记载,并挖掘提炼出值得我们思考的精神内涵。
 
《科学时报》:《我叫猪坚强》刚刚出版,在创作这本书时,您想通过此书向孩子们传达哪些想法?
 
霞子:地震过去了,可人们受伤的心却一时难以修复。面对今后的生活,人们需要坚强。坚强是一个人能够成功所必须具备的品质,但是这个坚强是有基础的,它的基础是勇敢和乐观。勇敢地去面对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乐观地相信明天会更美好。一个人一生当中不可能不遇到坎坷,小到孩子们之间因为一块儿橡皮而生气,大到一个国家遇到的更大的问题,比如现在的金融危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你都需要坚强,要勇敢,有勇气。“猪坚强”在废墟下(埋了)那么多天还能活下来,从300多斤瘦到100多斤,我们不妨假设它依靠的就是坚强的意志,意志在人的一生当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遇到事情不是勇敢地去面对,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一味的意志消沉、自怨自艾的话,那么他就无法到达理想的彼岸。抛弃痛苦,选择坚强,正是《我叫猪坚强》这本书所要传达的一种愿望。希望孩子们读了这本书后能得到一些启发,变得更加勇敢坚强。也希望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中的年轻人,能从这本书里得到有益的精神食粮,生活得更加快乐。
 
《科学时报》 (2009-5-7 B4 精神 生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