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下),王立群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定价:29.00元《部长与国家》为国庆献礼
随着4月《王立群读史记》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播出,《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下)也于近日正式与读者见面。该书是百家讲坛主讲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的呕心沥血之作,刚刚做完心脏支架手术的他,抱病出席了在北京举办的新书发布会。
生命换来巅峰巨制
王立群的健康状态无疑成为了发布会最引人关注的话题,百家讲坛的制片人万卫揭秘说,《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下)可以说是这位已经64岁的老人用他的生命换来的一本书。因为在录制百家讲坛节目《秦始皇》之前,王立群就已经在学校查出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两个主动脉,一个堵塞80%,另一个基本上堵死了,当时医院要求他赶快住院做手术。而他一直坚持把节目都录完,都没有告诉任何人。万卫说:“王老师身上体现了老学者对事业、对工作负责的精神。”
当被问及身体状况不佳是否与参加百家讲坛录制工作过度劳累有关,王立群很是豁达,他说这几年确实比较劳累,校内外各种事情比较多;但是,疾病的形成往往都有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不是三年两年就形成的,而是长期的体力透支造成的。
王立群表示,《秦始皇》是否是与百家讲坛最后一次合作不好说,如果健康情况允许,完全可以继续合作,学术研究固然需要,普及有时更为重要;因为利用强大的媒体进行普及对自己或普通百姓而言,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焚书坑儒”一说需要改正
在《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下)中,王立群对秦代一些历史迷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比如,孟姜女哭长城是子虚乌有,而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流传和误解?带着三千童男童女求仙的徐福到底去了哪里?日本人是徐福等人的后裔吗?神秘的秦始皇陵是否被盗过?如果皇陵打开,我们能否一睹秦始皇的真颜?
此外,王立群提出,现行中学历史课本与影视剧小说广泛沿用“焚书坑儒”之说不准确,最准确的说法是“焚诗书坑术士”。他说,“焚书坑儒”之说是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形成的,很可能当儒家学者对秦始皇使用法家那一套治国之术并且焚烧诗书的本能抵制与下意识的反感有关,对秦始皇坑术士的行为进行了放大与丑化。而焚书对典籍造成的影响也被后世放大了。首先古代典籍传播具有口耳相传的特征,其次秦代国祚短暂,所以当汉代建立以后,大量诗书依靠口耳相传仍得以保存。当然,秦始皇是烧不尽天下书的,汉初的从墙壁、孔子旧宅等处就发现了保存起来的诗书。
谈到对历史的理解,王立群提出“四种历史”,真实的历史,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转瞬即逝的历史;人们把自己知道或是道听途说的或亲身经历的从自己的角度写下来了,这就是记录的历史,而记录的历史和真实的历史实际上是有差别的;而后人根据这些记录对历史进行解读时,就是解读的历史;而普通听众,对这些解读会有不同程度的接受,这是接受的历史,到了这时差别就更大了。“按照我比较悲观的讲法来看,我们几乎找不到一个办法能够把历史完全真实地再现出来,我们只能在某些方面贴近它,或者在某些方面去比较真实地反映它。但是不是真实的?很难讲,包括我的书也如此,这个只能靠读者去鉴别分析。”王立群说。
秦始皇是“纯爷们”
尽管王立群在百家讲坛上作过多个专题讲座,然而秦始皇却是他着力最多的一个。那么,在王立群的眼中,秦始皇是什么样的呢?据说,在一次访谈中,主持人要他用一个词概括秦始皇是什么样的人,王立群写的是“纯爷们”。
他说:“秦始皇身上有三股气,第一股气是英气,英雄之气。第二股气是豪气,豪杰之气。第三股气是霸气,霸主之气。这三股气共同支撑秦始皇。所以在秦始皇的身上这三股气表现非常明显。他的一生很短暂,可以说英年早逝,50岁就死了。他用10年时间完成了对六国的兼并,又用12年时间北征匈奴、南伐南越、修万里长城、统一文字、统一车轨,他五次大巡游,建立中央集权制的皇帝制度。所以秦始皇在短暂的生命中做的事情非常多,应当说是个大男人,所以我说他是‘纯爷们’,身上的英气、霸气、豪气体现的都很足。”在书中,王立群写到,秦始皇可以与孙中山相媲美,因为他们二人都是旧制度的终结者和新制度的创建者,“秦始皇与孙中山都开创了历史新阶段,都是旧时代的终结者,又是新时代的开创者,并制定了相应的典章制度,且一生都努力不懈。他们都有一套治国方略与意识形态,而且,都是英年早逝”。
当然,秦始皇的血腥残暴不可否认,“我们经常说一个词叫国计民生,我的看法是秦始皇是重国计轻民生,为国的事都记得住,民生他没有注意到,因为秦始皇这样的专制统治者有一个最大的致命伤,视人命如草芥。秦始皇以及所有中国古代帝国制度之下的封建帝王草菅人命、滥杀无辜的本质,这个是不能改变的。”王立群说
《科学时报》 (2009-5-7 B3 社科 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