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潘锋 张颖娇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4-29 0:58:56
神经发育:一个复杂而又远未解决的难题
 
神经系统是人体最为复杂且最为重要的系统,庞大而复杂的神经网络控制着机体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功能,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会导致多种难治疾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出生缺陷的高发国家之一,神经发育异常导致的脑瘫、神经管缺损等疑难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在日前举行的以“神经发育与疾病”为主题的第341次香山科学会议上,与会专家指出,深入开展神经发育的机制研究有助于指导预防和治疗重大神经发育缺陷性疾病。
 
此次香山科学会议是由中科院分子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申办,强伯勤院士、朱作岩院士、孟安明院士和李巍研究员担任会议共同执行主席。参会人员包括来自我国近20个单位的从事神经发育和神经疾病领域的39位专家。
 
重要问题远未解决
 
迄今为止,神经系统发育的研究主要是在模式动物中开展的,如线虫、果蝇、非洲爪蟾、小鼠等,其中部分领域的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利用模式动物进一步阐明神经发育生物学的关键问题、研究人类重要疾病的发病机制,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趋势。
 
在主题评述报告中,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饶毅全面回顾了发育神经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各国科学家在神经诱导、神经干细胞、神经可塑性等关键问题中不断取得新进展;大量深入的基础研究工作将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支持。但饶毅同时指出,诸多神经发育生物学的重要科学问题还远未解决,许多分子细节有待于进一步阐明。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细胞所研究员景乃禾和神经所研究员罗振革,则分别就神经诱导和突触形成等研究领域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四川大学华西二院教授李华顺指出,在早期发育过程中,多种因素造成的神经细胞发育异常,将会导致多种疾病,比如自闭症、Rett综合征、脑瘫等,只有进一步揭示神经回路的复杂性,才能为神经发育缺陷型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奠定基础。
 
中科院动物所孟安明院士认为,已有研究显示,神经再生与血管再生有密切关系,因此,在神经功能维持研究中,要注意神经元与血管网络的关系。
 
中枢神经的再生与修复是神经科学家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何成认为,神经成熟后,功能的执行有赖于神经系统正常的结构维持,一旦发生神经损伤,将严重影响机体功能。何成提出,在减轻继发性损伤的基础上,改善中枢损伤所处的不利因素和环境,将有可能发展成为促进成体中枢神经再生与修复的有效策略。
 
神经变性导致多种疑难脑病
 
神经变性,是指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由于功能和结构逐步丧失和萎缩而导致的神经变性病,是一大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神经系统疑难疾病,其中以阿尔茨海默氏病(老年性痴呆)和帕金森氏病最为常见。神经变性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患病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神经变性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教授陈彪说,脑疾病是较为常见的影响儿童、青壮年和老年人的疾病之一,研究人员越来越认识到:神经发育不但与许多青少年脑疾病,如唐氏综合征和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等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时还与认知功能障碍,如焦虑、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双向障碍及精神分裂症等,乃至老年人的运动障碍疾病,如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病等有密切关系。
 
陈彪强调,脑疾病症状出现与疾病过程发生时间的不一致性,是这些疾病的最大特点。神经变性疾病的最大特点是其进行性损害,如何减缓或逆转其过程是神经生物学和临床医学面临的最大难题。
 
帕金森氏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影响运动系统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帕金森氏病为代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教授张灼华简述了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以及研究中的重点问题,并建议此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应主要集中在研究已知与帕金森氏病相关基因的功能及作用机理、建立帕金森氏病的细胞和动物模型、筛选与鉴定在与散发性帕金森氏病相关的易感基因等方面的问题上。
 
据介绍,目前,临床上对神经变性病无法早期诊断,更无有效防治措施。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徐涛指出,成熟神经细胞变性后难以再生和修复,因此,神经变性病应注重早期预防,找到神经变性的启动因子对于预防这类疾病有重要意义。
 
遗传与环境因素
 
精神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日益严重,围绕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今后应采取的对策,已成为神经发育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精神疾病的遗传学研究是寻找病因的有效且直接的手段,能为深入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早期生物性诊断以及寻找新的药物治疗靶点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上海交通大学Bio-X中心贺林院士分析了精神分裂症发生中的遗传与环境的作用,并指出,我国约有1亿人患有不同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其中重型精神疾病患者达2500万左右,占我国疾病总负担的20%。
 
长期观察的结果显示,精神疾病的发生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制约。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教授张岱认为,尽管精神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不明,但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遗传因素在精神疾病的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精神分裂症和孤独症均为复杂疾病,是由多个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导致的疾病。但目前,精神疾病的遗传学研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由于不同种族的人群遗传背景不同,导致实验结果在不同人群中的重复性差。
 
智力障碍又称智障或称精神发育迟滞,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普通人群中智障的发病率约为1%~3%,如何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智障疾病,是临床医学和人口健康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张永清认为,根据现有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我国应加强智障基因的诊断、筛查,并结合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实现对智障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同时,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临床病人资源,开展新的智障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鉴定,对智障基因的神经生物学功能的基础研究将有助于了解智障发生的病理机制,促进自主知识产权药物的研发。
 
我国正面临人口增长量大、出生缺陷多、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与会专家认为,神经科学是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中最重要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学科,通过建立新的研究体系和模式系统,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的交叉合作,强调离体研究与在体研究的有机结合,寻求神经发育生物学领域科学理论的突破,阐明这些发育神经生物学的关键科学问题,将有助于提高我国预防和治疗先天性出生缺陷和重大神经系统疾病的水平。
 
《科学时报》 (2009-4-29 A2 国内)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