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潘希 李玉俐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4-27 22:48:8
实验动物能否快乐着走向终点

 
打开玻璃窗,一阵动物的吼叫声令人战栗,隔着铁丝网和内层房间的窗户望去,笼子里的“猴王”仿佛意识到了我们这群不速之客的到来。
 
“对于它来说,你们是陌生人,所以才会发出这样的声音,告诉你们这里是它的地盘。”北京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兽医尚书江对《科学时报》记者说。
 
“灵长类的猴子是相对比较高级的实验动物,饲养条件也比较复杂。目前,我国的实验动物主要还有大小鼠、豚鼠、兔子、小型猪、毕格犬等。”尚书江介绍。
 
虽然因为操作规程问题不能亲自走进饲养间,但通过监视器,记者仍能感受到这些生命被科学所赋予的特殊意义。
 
金融危机下更艰巨的使命
 
不可否认,因为有了动物实验,才换来了许许多多的科学突破。
 
实验动物是医学、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医药、化工、农业、航天等许多领域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应用都离不开实验动物。
 
“尽管动物实验的规程和操作在不断完善,但在西方,仍然不断有反对动物实验的声音传出。”全球每年大约有2000万只动物被当做实验对象。在西方,一些极端动物保护组织主张不能用动物做实验,甚至要求把实验动物全部放生。
 
在北京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主任朱德生看来,一时间,科学的进步还离不开这些实验动物,现在要做的,“只有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实验动物”。
 
这意味着,实验动物的命运会有一些改变。
 
更令很多人想象不到的是,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这种改变在加速。
 
但无论是购买还是饲养,实验动物的成本还是很高的。“无菌的实验动物要比SPF级(无特定病原体)实验动物在价格上高出很多。以小鼠为例,如SPF级小鼠每只20元,那么无菌的就要至少100元,而且饲养环境要恒温、恒湿”。而小鼠也是最常见、相对其他实验动物价格较为便宜的。
 
以此计算,全球仅每年购买小鼠这一种动物所用的成本就需数千万元。
 
“在目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对实验动物的整体投入会减少,因为各个科研机构的经费在缩减,冲击到对实验动物的投入也是难免。”
 
但这只是起因。
 
这种情况会带来很大影响。比如,每年一些检测很可能就会因为经费问题做不了;还有饲养成本,原本要求的12小时照明如果缩短,对实验动物的整个生命周期、生活规律都会造成影响。
 
“最大的隐患就是可能造成实验结果的差别。”一旦这样的情况真正发生,动物实验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因此,只能缩减实验动物的数量,来保证科研成果的真实准确,这也是全球科学界正在发生的事实。这并不表示科研的速度会减缓。“相反,提高实验效率一直是科学界在呼吁的。”尚书江说。
 
实验动物的优化、减少和替代在国际上被称为3R(英文Refinement、Reduction、Replacement的缩写)原则,在1959年,由两位英国科学家提出。
 
半个世纪过去,3R原则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接受。而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也在加速这一原则的实践。
 
“这就要求科学家们必须更合理地利用实验动物,其前提是更科学地设计实验,还有就是加强对实验人员的培训以及进行实验手段优化,使用技术熟练的实验人员,避免造成实验动物的浪费。”尚书江解释说。
 
尚书江粗略地算了一下,北京大学每年仅为实验献出生命的小白鼠就有2000多只。“我每天都要到实验室去看一看它们,动物实验最终是为人类解决一些问题,也希望所有的科研人员能更严肃地面对这些生命。”
 
动物福利谁说了算
 
必须承认,科研可能会在不经意间造成对动物福利的破坏。
 
“以前还出现过有些科研人员做动物脑部实验,将电极直接插到动物的脑子上。虽然是为了科研,但也要考虑到尽可能减少动物的痛苦。”说起这些,尚书江不免感到痛心。
 
1988年,我国颁布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之后不断完善。记者手中拿到的2006年版本,已经非常明确和详细地说明了各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减少动物的痛苦。而1994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我国第一个实验动物国家标准,2002年重新修订。
 
情况在逐渐好转,科研人员也意识到,有生命、有知觉、有感情的,不只有人类。
 
“近30年来,我国在实验动物健康和福利的保护、动物实验设计、笼具的标准和制度管理上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云波说。
 
确实如此,现在很多科研单位都有了专业供应商提供合格的实验动物,用标准的动物环境和动物设施开展一系列动物实验。
 
在动物伦理方面,最容易忽略的就是随意使用动物,盲目的实验造成动物生命的浪费;其次是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做到减少动物的痛苦。
 
“比如,实验需要给动物进行外科手术,那么动物也需要麻醉,因为动物也会感到疼痛。而用哪种药品麻醉、麻醉计量是多少、麻醉到什么程度、手术的结果是否成活,存活的如何止痛等,都需要事先说明和报告。”这是北京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的做法。
 
如果实验后动物需要处理,以小鼠为例,以前的方法是令其脱臼。“也就是把小鼠脖子拧断,这在现在看来已经是违规的了,按要求必须在麻醉的情况下进行安乐死,一般来说是使用二氧化碳过量麻醉。”
 
在很多从事动物实验研究的科研人员看来,如何在动物活着时给它们一个好的生存环境也颇为重要。
 
如小鼠一般应采用透明笼具,这样它可以看到同伴,也可以闻到同伴的气味。“没有特殊实验要求,一般不单独饲养,因为小鼠是群居动物。”
 
此外,动物实验室和手术室也要分开,因为动物嗅觉非常敏感,比如给一只猴子做手术的场景就决不允许被另一只猴子看到。因为动物也有心理上的压力,看到同伴被实施手术会变得十分暴躁,情绪发生很大变化。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实验立即终止,所有相关人员重新培训。”尚书江说。
 
“负责实验动物的兽医还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以满足动物实验的需要。”北京实验动物中心主任卢胜明认为,兽医必须遵循兽医伦理学的原则,保证不受研究机构利益的影响而伤害兽医动物。
 
更重要的一点是,现在任何动物实验都需要严格的审批程序。
 
例如,为什么选择这种动物做实验,实验的目的、研究方法、动物的使用数量、使用药物的种类和剂量,都需要申请人给予合理的设计和解释说明。如果涉及到手术,还必须说明是哪种手术。
 
此外,数量上的限制更为苛刻。“如果申请了10只,却用了20只,这是不允许的。超过10%必须重新申请,重新合理规划实验设计。”尚书江的一项工作,就是对本校申请的动物实验进行审批。
 
一旦某个单位的动物实验出现问题,审批出现漏洞,被人举报违规,该省市的动物管理委员会就有权力对管辖范围内的单位进行处理。
 
严格审批的另一个作用是保护实验操作者。没有经过严格疾病控制的小鼠进入实验台,后果可想而知。
 
目前,我国的实验动物伦理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和国际的非常接近。从动物福利角度来看,只有给动物一个更好的环境,实验结果才能更准确可靠。
 
双重意义
 
几天前,国际实验动物评估和认证管理委员会(AAALAC)刚刚与北京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联合开展了一次培训。
 
作为一个非官方、非赢利的国际认证机构,AAALAC认证体系目前已得到国际上的公认,并且在29个国家和地区超过700个单位取得认证。
 
“这些单位都是自愿申请参加评估认证的,因为不仅能使动物实验达到高标准,而且也符合其所在国家地区的政府法律或相关管理规定。”负责此次培训的朱德生说。
 
其实,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研究机构在得到认证之后,也就有了在国际上的“发言权”。
 
“在通过认证后,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会变得更容易,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也更能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因为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更真实可信。”朱德生说。
 
在很多人看来,我国的动物福利更多的是在实验科学的角度中去诠释的,具有双重的意义。
 
“我国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其实也都包括了动物福利方面的内容,只不过是出发的角度不同。”朱德生解释说。
 
确实如此,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研究员贺争鸣也认为,实验动物伦理研究是在保证动物实验结果科学、可靠的前提下,从伦理方面研究保护动物的必要性。
 
“有两家笼具公司参与了这次培训课程,这是之前没有想到的。”朱德生说。
 
这也意味着,动物福利在我国的影响已经显现。
 
“这几年我国动物福利研究的发展形势非常好”,这在几十年前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我们也到新加坡及我国香港等地参观,虽然我们的设施不亚于它们,但在管理上与它们相比仍有差距,不过这种差距也越来越小”。
 
在一些发达国家,科研人员对待动物福利的观念非常强。在国际上,日本在动物福利上的研究做得较好,尤其是替代工作。
 
“日本有专门的实验动物替代学会,研究用离体模型,比如培养一些细胞系,做一些电脑模拟模型来代替动物的某些组织器官或个体。细胞系可以做一些化妆品研究,来检测药物的毒性。”目前,国内也有此类研究,但主要还是用于科研的基础研究。
 
采访即将结束时,朱德生告诉记者,几乎每个动物实验基地都会有实验动物纪念碑。
 
《科学时报》 (2009-4-28 A1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