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光明村5组农户陈连忠的大棚内,两亩大棚茄子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每市斤茄子卖到4~5元,亩地产值8000元。用陈连忠的话说,是科技让农民尝到了增收的甜头。按照常规,茄子4、5月播种,6、7月采收,亩地收入不到1000元。而利用大棚反季节种植,经济效益就成倍增加。
在金山区,增收靠科技越来越被农民所接受。而且,不少专业农民还开动脑筋,在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中增加收入。漕泾镇营房村西甜瓜种植是出了名的。瓜农们采用“双层电加温”,即在常规地加温的基础上,待瓜苗齐苗后,在瓜苗上方的适当高度再架设一道电加温线,这种“双层电加温”,育出的瓜苗健壮,活力足。苗好一半收,这种科技创新有利于移载后瓜苗的优质高产。在水稻生产中,农民们同样在追研新技术,吕巷镇夹漏村农户黄火金,种有85亩水稻,在除草时,他在施用恶草灵除草剂时,严格掌握“封水48小时”的火候,每亩田只用8元钱的除草农药成本就全部清除了杂草。上海金廊公司则是不求高产,只求高端,他们在稻谷未成熟时,从米质好、蛋白质含量高这一点出发,采取“割青稻”的方法,好品质的“博士米”在城市超市、汇金百货等超市,每市斤卖到8~12元的好价钿。金廊公司种粮收益好,种粮农民同样增加了收入。(沈永昌)
《科学时报》 (2009-4-20 B3 地方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