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张赋兴 张林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4-19 22:28:43
问城盘锦: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产业抉择

编者的话: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而经济高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非常大,因而催生了许多号称“煤城”、“油城”的因资源开采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它们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经过几十年的开采,许多城市的资源已难以为继,而且还出现了生态环境恶化、地质结构不稳定等问题。这些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近年来,各地一直在探讨每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面临的问题、所采取的模式、有什么思考和经验等等。但由于每个城市的自然条件、资源基础、发展优势各不相同,我们一直在试图寻找的最合理、最有效、最具有普适意义的转型方式并没有找到,也很难找到。
 
其实,归根结底,转型不是最终目的,实现城市乃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目标。如果我们把眼光过分放在“转型”上面,而忽视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那么就真正是缘木求鱼,与我们的目标背道而驰了。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掘城市本身具有的资源环境优势和产业基础是关键所在。只有立足于城市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接续产业,才能真正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而这个发掘的过程则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尝试。
 
国家于2008年和2009年先后确定了两批共44个问题相对突出的市、县、区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将给予特别的优惠政策和专项资金用以扶持它们探索地区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在这个背景下,借国家扶持的东风,根据地方优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将是这些城市接下来的主要工作。
 
辽宁省盘锦市作为国家首批确定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了许多努力和尝试,重点打造了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和辽滨经济区两个经济增长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期《区域周刊》问城盘锦,在分析盘锦市所选择的这两条产业发展路径的同时,也为读者提供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借鉴。
 
 
 
熟悉姜冰的人对他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说他好的,认为他有魄力,是改革需要的人才;说他不好的,则认为他过于冒进,不够踏实。
 
但就在这样的争议中,姜冰用短短6年的时间,仅以盘锦市下属一个区的财力,便规划构建起了盘锦石油装备制造基地这样一个省级产业园。目前该基地已开发区域面积为3平方公里,并实现了企业入驻,累计投入资金5亿元。
 
“其实我对这样的速度还并不满意。主要是因为我们现在还缺乏资金。如果省里能够给我们像大连、丹东一样的优惠政策,新增财政收入全部用于继续建设的话,我们的推进速度还会更快。”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姜冰这样说道。
 
发展路径一:石油装备制造业
 
记者注意到,姜冰是盘锦市兴隆台区的区委书记,同时又是市级领导,在市领导排名中位列副市长之后。经了解,这种设置的由来便缘自于盘锦石油装备制造基地的不断发展。
 
石油装备制造基地是盘锦市经济开发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市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993年3月晋升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而在市经济开发区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兴隆台区建立的兴隆经济技术开发区从石油装备制造业入手,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当时选择这个产业方向,我是经过了周密考虑的。”姜冰介绍,盘锦发展石油装备制造业有“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的优势。
 
辽河油田的独特地质构造便是他所讲的“天时”。
 
盘锦市的兴起,缘于我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坐落于此。虽然油田石油储量很大,但辽河油田的石油油品复杂、储藏又较分散零碎,开采难度很大。
 
不过面临的种种现实困难并没有难住盘锦人,他们反而在长期的开采实践中,都锻炼成为了找油、采油的高手,在开采技术和设备设计方面都具有了较高的水平。这也成为发展石油装备制造业的良好基础。
 
“地利”是指盘锦位处环渤海油区和松辽油区的结合部,在周边12小时车程内有我国70%的开采油田。而且辽宁省有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产业关联度较高,容易集聚产业和人才。
 
已有的技术人才队伍,加上距北京较近,可以吸引北京的高端石油产业人才则共同构成了姜冰所指的“人和”要素。
 
由于兴隆经济技术开发区定位准确,发展势头良好,2002年8月,盘锦市作出决定:盘锦经济开发区与兴隆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并,合并后的开发区与兴隆台区合署办公。这使其成为一个区级开发区兼并市级开发区的不同寻常的案例。
 
2005年12月,开发区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检查验收,成为全国首批通过审核的省级开发区之一。
 
2008年4月,盘锦石油装备制造基地经辽宁省政府批准,被纳入“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区域,同时又被中石油集团公司确定为主要石油装备制造基地之一。
 
“省里规定,‘五点一线’重点支持区域要有市级领导直接管理,而兴隆台区本来没有市级领导,所以就把我提了一格。其实我主要还是管这个基地的事儿。”姜冰这样解释他的头衔。
 
据了解,盘锦市本来并非辽宁省构建“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主要城市,但国务院副总理、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的李克强同志在视察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和辽滨经济区后,对盘锦市发展的成绩和思路表示了认可,所以才把盘锦也列入到“五点一线”里面来。
 
列入“五点一线”后,盘锦也得以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盘锦石油装备制造基地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孟鑫告诉记者,首先是辽宁省会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实行贴息政策。去年补贴数额即达两千多万元,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加快建设的积极性。
 
还有就是扩大了基地的影响,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现在,银行开始积极主动地为基地企业提供贷款。我们办理项目,如征地和规划的时候,由于有省里的明确政策支持,实施起来更快,效果也更明显。”他说。
 
据了解,辽宁省也在积极推动“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希望“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也能享受与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等国家重点经济开发区同等的政策待遇。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不断深化,盘锦石油装备制造基地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孟鑫介绍,前两年基地的产值增速一直保持在70%以上,而今年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增速可能会放缓。基地也适时地调整了发展思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包括搭建服务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平台,以提高产业关联度;发展大物流、大仓储,使产业发展达到更高层次;建立石油装备生产的产业发展基金,促进产业孵化和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才等几方面内容。
 
这样的思路调整,来源于姜冰对“后危机时期”石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认识。
 
“谋求‘后危机时期’发展是我们面对当前金融危机的主要思路。我们现在面临的冲击还不算很大,但我们也不能坐等。几年后危机会过去,届时经济复苏,能源需求一定会得到释放。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是在为以后更好的发展做准备。目标是在未来的几年中,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级的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姜冰说。
 
发展路径二:船舶工业
 
作为促使盘锦列入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重点城市的另一功臣,辽滨经济区的组建时间稍晚。虽然它2005年12月才正式组建,但发展速度较快,规划目标更为宏大,发展方向也更加多元化。
 
辽滨经济区坐落在盘锦市南端,地处大辽河入海口东岸,位于盘锦市大洼县境内。规划总面积73平方公里,拥有8万亩滩涂和3万亩闲置荒地。滩涂和荒地较多使得征地方便,同时该区傍河邻海,发挥区位优势发展船舶制造业成为必然的选择。
 
但在该经济区建立之初,曾有人提出疑义,认为盘锦市海岸淤泥位较高,并不适合建造大船,发展船舶制造业没有前途。
 
而盘锦人却认为,这正是一个错位发展的良好条件。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盘锦位于辽东湾中部,与大连和葫芦岛都相距不远。如果要发展大船制造,必然会与这两座城市形成竞争。大连和葫芦岛均为我国主要的船舶制造基地,实力非常强大,再加上盘锦自然条件限制,与其竞争的难度很大。
 
所以,经济区转换思路,基于资源优势,把发展重点放在了5万吨级以下中、小船舶制造,石油化工中下游产业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上来,与大连、葫芦岛两大船舶修造基地形成错位的立体化发展,共同打造辽宁船舶工业基地,形成集团优势。
 
准确的定位、正确的发展思路带来的是令人瞩目的成绩。经济区成立后不久即成功地引进了辽宁宏冠船业有限公司、辽河石油勘探局海洋装备制造总厂等19个项目,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2006年6月,辽宁省政府正式将盘锦辽滨经济区纳入“五点一线”沿海重点发展区域。
 
辽滨经济区后来的发展速度更是令人咂舌。截至目前,经济区已签约入驻项目104个,计划投资总额达到875亿元。
 
辽宁宏冠船业有限公司是经济区首家入驻企业,记者看到,船台上两艘为德国建造的16500吨Ⅱ类化学品船正在紧张舾装中。
 
该企业负责人介绍,目前为止,辽宁宏冠船业有限公司已接订单28艘,而且尽管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深化,现在不但没有一家船东要求撤单,反而待接订单10艘,产值近70亿元。
 
记者在走访经济区内另一家企业辽河石油装备制造总公司时,也感受到了企业面对危机时的充足信心。该公司海工基地生产科科长肖胜军介绍,目前公司生产能力为每年7艘3万吨以下船舶、一座海上钻井平台,销路基本上都能保证。他还特别提到,目前企业在建的HTV双体海上起重船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大的双体海上起重船,可起重2万吨。该船将销往挪威,价值4亿元人民币。
 
记者在船台上见到了建造中的这两艘船。公司顾问陈玉昌今年已经70岁高龄,但由于经验丰富,仍然被返聘回来担任该船的建造经理。他向记者自豪地介绍,虽然由于水深的原因,公司不能建造5万吨以上的船,但现在在建的船都是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品种。
 
“我在这工作不是为钱,其实这里待遇不算高,如果去南方一些公司每年能拿到几十万。但在这,一方面离家近;另一方面船舶建造技术水平高,工作起来也有意思。”当记者好奇地问他为什么如此高龄还要来工作时,他一本正经地说。
 
船舶业的发展是辽滨经济区的主打产业,但随着辽滨发展的形势越来越好,大洼县的人们又对辽滨经济区的定位有了更高的要求,准备在辽滨建起一座“水城”。
 
辽滨经济区管委会主任助理杨志宏介绍,现在,“水城”的规划已经制定完成,正在紧锣密鼓的实施中。“水城”里将包括世界上唯一的湿地高尔夫场、大学城、盘锦新港、船舶制造基地等一系列工业和服务业产业。规划目标为聚集100万人,使其真正成为一座盘锦新城。
 
同时,按照规划,辽滨将填海造地,建起一片水路纵横的水城新区。届时,在其中工作、生活的人们将享受到水城威尼斯一样的良好环境条件。
 
“我们还准备在这个水城里架设500座各不相同的桥,搞成一个万国桥梁博览会,以提升其旅游价值。”杨志宏介绍。
 
3月25日,在辽滨经济区召开的科级干部大会暨一季度经济工作总结会议上,盘锦市委常委、大洼县委书记、盘锦船舶工业基地建设指挥部总指挥高科也指出,辽滨经济区不应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产业园,而要成为盘锦的一座新城。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一定要高标准、高要求、高效率的推进工作。
 
“我们要建设的这个‘水城’一定要是世界领先、全国顶级、独一无二的。这就要求我们要遵循好、快、省的要求,继续推进园区建设。”高科说。
 
专家视点:两条腿走路更稳健
 
当前,盘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政策面上可谓多重利好、前景光明:涉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支持、位列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也有几条能够惠及盘锦的产业类型。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大力发展现有的石油装备制造业和船舶制造业似乎是必然选择。
 
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雷建议,对盘锦来说,农业的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应给予更大的重视。工业、农业一起发展,两条腿走路,会走得更稳、更好。
 
张雷指出,盘锦本身装备制造业和船舶制造业基础均相对薄弱,即使注重了合理的发展定位,也会不可避免地与周边的老牌工业城市沈阳、鞍山、辽阳、大连等存在竞争。
 
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未来20~25年间,将有3.5~4亿人进入城市,城市对相关农业支持的需求也会大幅度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农业发展本身就有很好的前途。
 
具体到盘锦来看,其周围一圈都是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未来正需要一个农业城市为其服务。盘锦地处辽河三角洲中心,土地平坦肥沃,适合农业发展。而且盘锦大米一直是我国知名的粮食品种,其本身农业品牌基础较好。未来发展农业,前景非常好。
 
“在这方面,河南的发展模式很值得借鉴。近年来河南的经济发展很快,与其合理定位,侧重农业发展是分不开的。既然本身工业基础并不好,那么扬长避短,发挥农业优势,效果将会更好。”张雷说。
 
同时,张雷指出,石油装备制造业与船舶制造业本身很有前途,但发展过程中不能过分求大、求强,准确的市场定位非常重要。
 
他介绍,今后陆地石油资源越来越少,浅海和深海石油开采将成为未来趋势。我国陆地石油装备制造业水平很高,但海上石油装备制造业将是未来的发展热点,值得予以格外关注。
 
“未来石油开采热点可能会是巴西、古巴、委内瑞拉等地区。其中委内瑞拉的蕴藏石油类型即属于近海稠油。盘锦具有开采稠油的技术优势,如果海上采油装备制造业能得到发展,则必将在未来石油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
 
张雷说:“船舶制造业一直是我国努力发展的方向,现在整个势头是好的。如果能够找准市场定位,也可以实现较大发展。”
 
当谈起盘锦市“水城”规划时,张雷指出,市场调研、成本核算以及环境评价是需要重视的几个方面。
 
他解释,市场调研就是要确定客户群体,保证规划目标的可行性;成本核算则不只包括建造的投入成本,更要考虑维护成本;环境评价是指在当前全球变暖、海平面持续上升的大背景下,设计“水城”的时候需要对环境变化的影响给予充分考虑。本版稿件采写:
 
张赋兴 张林
 
《科学时报》 (2009-4-20 B1 区域周刊)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