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杨新美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4-15 23:36:16
追寻达尔文的足迹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物种起源》是国内人们读得较多的版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物种起源》附上了内容丰富的导读


达尔文手绘“生命树”


今年是英国伟大的科学家、博物学家、现代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诞辰200周年和《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世界各地举行着各式各样的活动来缅怀他。《物种起源》的发表,标志着人类对生物界认识的重大进步。以自然选择理论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科学地解释了物种的起源和发展,阐明了生物界发展的规律,从而在生物学领域中完成了一次伟大的革命。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达尔文与《物种起源》
 
让我们回望200年前的2月12日,一个婴儿在英国一个名为什鲁斯伯里的小镇上呱呱坠地。后来他的名字——达尔文被永远地铭刻在生物学史上。
 
达尔文从小就对周围的生物感兴趣,常常津津有味地观察昆虫、鸟类习性,在他16岁那年,便被父亲送进了苏格兰的爱丁堡大学学医。由于他对学医毫无兴趣,1828年他又转入了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学神学,但他依旧醉心于采集并研究植物和昆虫。
 
1831年12月27日,达尔文经导师、植物学教授亨斯洛推荐,作为博物学家,踏上了“贝格尔号”军舰与其船长费支罗伊一同开始了环球考察之旅。这一去,原本计划2年的旅程却延续了5年。旅行中,他每到一个地方,或是海岛、大陆,或是草地、丛林,都仔细采集标本,并进行分类、记录、收藏;每天他都会坚持写旅行日记,把所见所闻都仔细、生动地记述下来,并将26本日记适时地分批寄回英国,并时常写信给家人和导师。这些日记和书信,无意中成了达尔文日后研究工作的非常有价值的原始资料。
 
1836年10月2日,达尔文结束环球考察回到了英国,此时“达尔文”这个名字早已名声大噪,被列入当时卓越的科学家之列。
 
众所周之,达尔文最经典的著作是150年前面世的《物种起源》,可孰知这部著作的出版却历经长达15年之久。1837年7月达尔文整理记写《第一本笔记本》,其中的内容就是《物种起源》的原始事实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人工选择是人类创造动物和植物的有用族类的基本原理。1838年9月13日,他阅读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突然闪现一个观点,在自然环境下,有利的变异应该有被保存的趋势,而无利的变异则有被消灭的趋势。
 
1842年6月,他将自己长期思考的进化理论写成了一个35页的概要。在1844年夏天,他又增添内容,将其补充到230页之多。在1858年,年轻的生物地理学家华莱士给达尔文寄去自己的论文并希望达尔文能将论文转给苏格兰地质学家赖尔。达尔文看过论文后,惊讶地发现其内容与自己的理论不谋而合。这一机缘巧合的事情直接促使了《物种起源》在1859年11月24日出版。据相关记载表明,该书出版的当天,所印的1250册全部售罄。
 
在《物种起源》出版后,达尔文还著述了很多书,如历时50个月紧张劳动得以面世的《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兰花传粉》,1871年出版的《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1872年出版《人类和动物表情》。
 
“‘物种起源’给生物学建立了一个理论框架,达尔文进化学说不仅能解释自然神学所解释的一切现象,而且能解释自然神学无法解释的问题。达尔文主义让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对自然界、人本身都有飞跃性的认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朱敏说,达尔文学说与拉马克学说不同之处在于,达尔文强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以及重视物种起源这一关键问题。达尔文学说与其他进化学说之间最显著的区别,在于以唯物主义的自然机制解释了生物界似乎充满“目的”与“设计意图”的适应现象,解决了偶然给予与结果的关系,使造物主的意图和其他超自然的解释失去存在的必要。
 
“《物种起源》的发表,标志着人类对生物界认识的重大进步。以自然选择理论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科学地解释了物种的起源和发展,阐明了生物界发展的规律,从而在生物学领域中完成了一次伟大的革命。”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汪子春说,“达尔文诞辰200周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中国人眼中的达尔文
 
目前,达尔文和他的《物种起源》对国人而言可谓是如雷贯耳,有关他的传记也出版过许多。达尔文的名字最初是如何漂洋过海传入中国的?
 
“达尔文”最早进入中国并不是因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汪子春列举了此前的1871年,我国学者华衡芳和美国传教士玛高文合作翻译的《地学浅释》曾提到过达尔文和拉马克,并简要介绍过他们的进化思想;1873年,《申报》也曾报道《人类的由来及性的选择》出版的消息。但由于传教士传播过程中有意回避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观点——自然选择理论。“直到严复根据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论文》编译出版了《天演论》,达尔文学说才真正产生重要影响。”汪子春说。据统计,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天演论》在1905年~1927年间曾再版了24次。
 
在20世纪初,马君武着手翻译了《物种起源》,并在1902年和1903年先后将书中“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译为中文,并单行出版了《达尔文物竞篇》和《达尔文天择篇》。汪子春说:“至于《达尔文自传》第一个中文译本《天演学者初祖达尔文传》也于1903年就问世。”这本书的译者是当时进化论的拥护者李郁,书中除了自传外,还增添了《达尔文以前之生物学》和《天演学》两章,这种方式增强了进化论的传播。
 
“在20世纪初,中国近现代生物学还处在孕育时期。因此,在遗传学影响下,所形成的新达尔文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的近现代生物学的孕育和产生,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汪子春表示。正是在达尔文学说的影响之下,20世纪30年代,我国老一辈古人类学家在古生物学和古人类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目前国内,能看到很多达尔文的传记,但相关专家表示,大部分传记并非优秀经典著作,国外有很多关于达尔文经典著作却未能引入。同时推荐如果想追寻达尔文的身影,可以读读《达尔文回忆录》。
 
《达尔文回忆录》第一版由商务印书馆于1982年4月出版,由毕黎译注。而毕黎实际上就是国内达尔文进化论翻译界人称“南周北叶”中的周邦立。据了解,现如今该书经周邦立之子周国兴修订后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周邦立在译注该书时,综合国内外各种不同版本的达尔文回忆录,翻阅全文,会发现译文的笔调忠实于达尔文原著《我的思想和性格的发展回忆录》。专家指出,该书的精髓不仅仅在于自传出于达尔文之手,更在于占全书一半篇幅的注文和附录。
 
周邦立在译者前言中说,这篇《回忆录》在达尔文逝世6个月后由其子法郎士·达尔文删改后更名为《自传》,载入《达尔文生平及其书信集》中于1887年出版。在1929年,它以单行本出版书,名为《达尔文自传》。但这本小册子大约只有原手稿的四分之三的内容,因为此前书中亲友的姓名、评论、家中情况和宗教问题都被达尔文夫人艾玛删去了。
 
对此,周邦立在将其译成中文版时,针对原文,参照英、俄文编者的注释,查阅相关资料,增加了不少注文。如书中补充1908年,英国为纪念华莱士和达尔文联合论文首次发表50年,出版纪念集,初次刊印出了两篇论文——《1842年和1844年关于物种变异理论的概要》;在提到现在已经不使用的旧名词——自然经济时,注文中对其进行解释。这些注文和附录能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书中内容,理解达尔文的传奇一生。
 
不可否认的科学地位
 
达尔文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物种起源》出版至今已走过了150个春秋。在中国,据了解,人们读的较多的版本就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由周建人、叶笃庄、方宗熙三人翻译的《物种起源》。如朱敏表示,自己看过的《物种起源》即为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中译法严谨准确。
 
《物种起源》第1版于1954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其后由三联书店转给商务印书馆,1963年重印一次,1981年后又多次重印,均未进行修订。据了解,商务印书馆将在8月左右再版《物种起源》。据该书的责编徐奕春介绍说,该书在2005年曾再版并发行近几万册,因此此次再版不会以平装本形式出现,而是以精装本出现并将其收入到“汉译学术名著珍藏本”中。
 
北京大学出版社在2005年曾出版过西北大学教授、进化生物学者舒德干等人翻译的《物种起源》,并收入到“科学元典”丛书中。该书是在2001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译本基础上对译文、导读和附件共修改、增删一千四百多处后推出的,底本是美国纽约现代图书出版社1936年的《物种起源与人类起源》第一版。
 
这个版本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版本颇有不同,书中正文前有舒德干执笔的《导读》一文,其中介绍了达尔文的生平及其科研活动,简要介绍了达尔文学说问世以来生物进化论的发展概况及其展望,还附上了西蒙·康威莫里斯为《物种起源》中译本所写的序言。“科学元典”丛书策划周雁翎说,导读是书中一个重要部分,它能帮助读者更了解达尔文,看清达尔文建立进化论学说的整个思想发展脉络,让读者不仅仅能够了解历史,还能够了解未来学科的发展。
 
《物种起源》论证了两个问题:一是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这种进化是极其缓慢、渐进的过程。第二,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通过生存竞争这个方式来实现。《物种起源》发表这么多年,曾受到不同学者对其中观点的质疑,如在2006年,514名拥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家曾联合签署了一份声明,对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了质疑。朱敏说,《物种起源》是生物学史上的里程碑,达尔文的进化论中的核心思想在今天依然是站得住的。
 
对此,舒德干也曾表示,传统达尔文主义的主要缺陷在于缺乏遗传学基础。也正因此,孟德尔遗传理论的创立为达尔文主义向新达尔文主义提供了契机。此后还产生了将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与新达尔文主义遗传理论综合的现代综合进化论。而在20世纪60年代末,进化论从理论论证向实证科学转型,并逐步形成了内容广泛的进化生物学。这次转型带来了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和古生物学的复苏。
 
汪子春说,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并没全盘否定达尔文学说,而是进一步证实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观点的正确性。当今生物学科的快速发展,一定会进一步冲击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的观点,但我们相信达尔文学说与其他所有伟大理论一样,正面临着新问题,这正是人类走向认识新阶段的目标,人们也一定会对生物进化机制有更深度的认识。当然,这并不能否定达尔文学说在科学上的地位。
 
《科学时报》 (2009-4-16 B1 读书周刊)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