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我国有色金属产业也难以幸免。今年2月25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有色金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为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应对危机和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多年来,致力于打造国家有色金属资源接续基地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以资源和现有产业为依托,加快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迅速,并成为该市的核心优势产业。
当下,金融风暴中的赤峰市有色金属产业也在经受着阵痛。低迷中,产业路向不明。危机下,企业进退难抉。在国家振兴规划的刺激下,未来产业回升的时机要如何把握。有太多问题等待解答。
《科学时报》记者日前走访了赤峰市两家较大的铜冶炼企业——赤峰金峰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金峰集团)和赤峰金剑铜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金剑公司),以期通过企业的具体行动折射出行业应对逆境的勇气和信心。
喜:循环经济成减压阀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土地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460万,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市地处大兴安岭有色金属成矿带,有色金属资源极其丰富,现已发现矿产70余种,约占全区已发现矿产种类的70%。近年来,赤峰着重发展有色金属相关产业,现已形成包括矿山开采、选矿、冶炼和深加工在内的完备的有色金属产业链。
采访中记者的一个最突出的感受是,该市不少企业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有关政策。在改进工艺、控制能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基本实现了零排放、无污染、低耗能的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带来的成本降低、能耗减少等经济效益,成为这些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减压阀。
金剑公司成立于1998年,2008年经过股权转让,现成为安徽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企业。记者在面积不大的公司厂区看到,粗铜冶炼车间、硫酸回收与储存设备、“三废”产品(炉渣)回收利用设备、阴极铜生产车间等都有工人在工作。
据金剑公司团委副书记王鹏飞介绍,近年来,公司注重改进生产工艺,从澳大利亚引进了先进的奥斯麦特(Ausmelt)铜熔炼技术设备。公司技术装备水平已达到国内同行业一流水平,目前已拥有年产标准阴极铜8万吨、工业硫酸24万吨、铜渣磨料10万吨的生产能力。
而与此不同,金峰集团则采取了集团化企业分工合作的办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金峰集团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工业园区,目前拥有的主要企业有集团母公司赤峰金峰铜业有限公司及其控股的赤峰金峰热力有限公司、赤峰云铜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内蒙古东岳金峰氟化工有限公司等。
在集团各公司中,金峰铜业有限公司在金峰集团发展循环经济产业中起着龙头带动和核心辐射作用。该公司始建于1997年,2005年4月开始实施11万吨铜冶炼搬(迁)、扩(产)、改(造)项目,并于2008年4月完工。搬扩改项目的成功实施及其主副产品的延伸深加工,促成了独具特色的金峰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赤峰云铜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是金峰集团循环经济产业链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金峰铜业公司与云南铜业集团在贸易合作的基础上,又于2006年6月共同组建了赤峰云铜有色金属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07年7月1日竣工投产,主产品为电解高纯度阴极铜,生产能力为年产10万吨。
赤峰云铜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从生产加工对象到生产规模都与金峰铜业公司匹配,不仅实现了金峰铜业公司主产品阳极板铜的就地电解精加工,也为下一步就地发展各种形式的铜材深加工奠定了得天独厚的基础。
金峰热力有限公司是发展金峰循环经济产业的能源 “动脉”。2006年11月,金峰集团投资6000万元的热电厂二期扩建工程竣工后,年发电能力达到1.4亿度,供热能力达到150万平方米。作为金峰集团的自备电厂,金峰热力可为集团各企业供应低价电和优质足压的工业用汽,提供可靠的动力保障。同时,也为金峰集团招商引资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
这样,通过集团化企业分工合作的方式,金峰集团勾画出了一个铜冶炼经济的“大循环”,实现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忧:铜价下跌、硫酸滞销
当谈到经济危机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时,金峰集团党办主任闫荣辉告诉记者,最明显的两个不利影响就是铜价下跌和炼铜主要副产物——硫酸的滞销。
闫荣辉介绍,铜在许多工业领域都是必需的原材料,现在市场销路并没有大的问题。但经济危机影响使得铜价大幅下滑,从危机前的每吨6万元直线下降到现在的3万元,这也使企业利润下降超过50%。
“原材料的价格也随着铜价的下降而下降,不然我们真的要赔得厉害了。”闫荣辉说,“幸好去年奥运会后,铜价下滑而原材料价格高涨时,我们正在检修机器,并没有囤积大量的高价原材料,所以相对来说受到的价格损失并不大。”
相比之下,金剑公司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去年以来,他们一直都在满负荷生产。由于原材料价格下降相对于铜产品价格下降来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铜冶炼企业通常需要囤积足够的原材料以保证生产的连续性,所以他们在价格较高时购买的原材料反而成了“烫手的山芋”,价格波动让企业受伤不已。
王鹏飞告诉记者,事实上价格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不紧迫,由于企业前期积累较好,即使现在短期亏本也能够继续生产。真正急迫的问题是炼铜副产品硫酸的销路不畅。
“去年硫酸价格在每吨1500元上下,现在就连120元还发愁卖不出去。硫酸作为高污染物又不能排放,我们总在担心随着生产的进行,产生的硫酸量会超过储酸罐的容量。”他说,“现在有些企业已经开始白送硫酸了,不要钱,拉走就行。只求能腾出地方来继续装炼铜产生的硫酸。”
闫荣辉也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担心:“以前硫酸价格高的时候还是集团的一项重要盈利来源,如今却成了负担。我们现在每天就想着把硫酸卖给谁。”
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有色金属冶炼企业不能随便停工。停工再复工的代价非常大,而且很可能会丢失原有的市场份额。所以,即使亏本,企业也只能继续生产来等待市场好转。因此硫酸的储运问题暂时就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信心:增收节流与创新同步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种种困难,企业也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应对措施。这些措施被企业称为“三大法宝”。
首先是增收节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增收尤为困难。但对于有色金属企业而言,能把产品卖掉,尤其是把像硫酸这样白送也得运走的产品卖掉,实际上就达到了增收的目的。为此,金峰集团积极开拓硫酸销路,以前与化肥厂联系,现在也开始跑药厂等其他需要硫酸的企业。
节支方面,金峰集团为确保就业,行政管理人员工资统一下调了10%,同时工人上班时间由三班改为四班。在工资总额不变的情况下,采取了减少工人工作时间以保证就业人数的办法。
“即使如此,我们仍然裁撤了几百名员工。”闫荣辉介绍,“这是由于我们是一家福利企业,出于一种社会责任,我们园区里面3000名工人中有一半以上是残疾人。但金融危机使得我们也要更注重工作效率,所以也只能裁掉一些工人。”
其次是比较直接而有效的办法——新建储酸罐。
既然硫酸难存,那么新建更多的储酸罐,把卖不掉的酸暂时存起来就成为最简单的办法。
两家企业在这一点上都作好了准备,已经制定了明确的计划,拟在厂区周围新建更多更大的储酸罐。
最后就是自主创新。
金峰集团充分利用自己多年的铜冶炼经验,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熔炼炉——金峰双侧吹熔池熔炼炉,并已于2008年4月投入使用。
闫荣辉介绍,这个熔炼炉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的清洁生产和环保水平,同时价格要比进口的同类炉子低1.5亿到2亿元。
“现在我们正在积极申请专利,专利下来后我们还可以开拓这项成果的市场,成为金峰集团的又一利润增长点。”他说。
困惑:招商难和土地制约
“现在我们有信心继续生产,继续拓展企业业务种类和规模,在金融危机过后取得更大的发展。”谈到未来时,两家企业均表现出了强大的信心。
信心之下,两家企业也表达了不同的发展困惑。
王鹏飞说,金剑公司目前面临的问题是粗铜冶炼和阴极铜生产能力不配套,急需进一步扩大产能,但却遇到了土地难题。
金剑公司交付了3000万元的土地出让金,欲征用旁边一块800亩的土地,并已得到政府批准。土地补偿金额较为合理,80%的原住户已经搬迁,但仍有十几户居民拒不搬迁,现在仍然处于僵持阶段。
金峰集团则没有这样的烦恼,由于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工业园本身选址较偏,并且政府已事先征好了大片土地,土地并不是他们面临的问题。
他们担心的是,在集团发展规划中,为继续延伸产业链、发展铜冶炼的相关产业,需要进一步招商引资,引进化肥厂等关联企业,并扩大企业产能。但现在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投资不活跃,所以规划设想也迟迟难以实现。
“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和本地区的区位条件其实非常吸引人,但在现在的经济形势下,招商引资非常困难。我们也只能不断出去接触和洽谈,希望能有所突破。”闫荣辉说。
《科学时报》 (2009-3-30 B3 区域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