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久旱的南粤,喜逢甘霖。在春雨的滋润下,广州花城的市花——木棉,近日迎着春寒怒放。满城红艳艳的木棉花如火如荼,广州人都爱称它为红棉,又叫它英雄树。它红焰似火,燃起人们新一年的希望,激励着人们战胜金融风暴的斗志,展现美好的前景。
木棉在广州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秦汉南越王赵佗之时有“烽火树”之称。在越王台故址(今越秀山孙中山纪念碑附近),就有两棵“烽火树”。拆城时曾拍下它的照片,如今珍藏在广州博物馆。按文献记载,这两棵“烽火树”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目前广州市区最古老的一棵“木棉王”,坐落于中山纪念堂北门,树高30多米,树龄363年,今年仍开着红艳艳的上千朵花,成为游客参观的一个春景。明朝文学家屈大均在《南海神祠古木棉花歌》中曰:“十丈珊瑚是木棉,花开红比朝霞鲜。天南树树皆烽火,不及攀枝花可怜!”据说现存在黄埔区庙头村南海神庙的古木棉,树龄已逾千年。
木棉为亚热带树种,在我国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福建等省区。是落叶大乔木,属木棉科。主干通直挺拔,枝条平展,树冠伞形,劲健壮观。花大,瓣红,蕊艳,极其美丽,是优良的园林树种,适合公园、庭院及做行道树,也可嫁接矮化做盆景。
笔者由云南省昆明市出发西行,穿过滇西横断山脉地带的“丝绸南路”,在这山峦连绵的河谷地带,到处都能看到木棉树。过去,当地少数民族同胞采摘木棉果实的纤维,织成“桐华布”,出口到西域各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时,他就在外国的市场上看到云南的木棉布出售。据《华阳国志·南中志》云:云南保山“梧桐木其花柔如丝,民绩以为布,幅广五尺以还,洁白不受朽,俗名曰‘桐华布’。”书中说的“梧桐木”,是当地的土语,不是我们现在说的梧桐树,而是木棉树。可见我们祖先的衣料,最初是用木棉花的纤维织成的。后来,棉花从外国引进,而被棉花所淘汰。
广州人在木棉花盛开时,多采摘用来煲凉茶或做祛湿汤。而结籽成熟的棉絮,满城飘飞,令人讨厌。随着现代科学的研究发展,人们发现这种木棉花絮大有用途。它的纤维光亮洁白,柔软而富有弹性。人们除用来做枕头、垫褥外,更利用它质轻、纤维细胞内贮满空气、富含脂肪而不易透水、真菌不易寄生的特性,作为救生圈、救生衣、军用浮桥的填充物;又因为它具有不导电、不传热的绝缘性,还被用做飞机壁、冰箱壁的填充材料。木棉纤维与硝酸混合,可制成炸药。
科学实验研究证明,木棉纤维是天然超细和高中空纤维,被誉为“植物软白金”。全世界动植物与人造纤维中空度最高为39%,木棉纤维中空度为80%,居世界第一。到云南插队的上海知青晏国新等人,经过多年的研究摸索,创造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新型纺纱技术,组建了上海攀大木棉科技应用有限公司,研制开发木棉纱线、木棉高效保暖内衣、木棉絮料、木棉面料服装等四个系列,一百多种的木棉产品。如木棉被子、枕头、毛毯等整套宾馆系列用品,木棉T恤系列、内衣系列、牛仔系列、天鹅绒、摇粒绒、呢绒、绒毯、袜子、毛巾等日常用品,以其质轻、柔软、舒适、光滑、鲜艳、抗静电、不易缠结、吸湿导湿、不霉不蛀、常温下耐酸碱、绿色天然环保等特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2006年12月,中国工程院将木棉纺织列为与棉纺、毛纺、麻纺、丝纺、化学合成纤维五大产业平行的行业。
木棉浑身是宝,木材木质轻软,加工容易,可做火柴、胶合板、包装箱、家具及造纸原料。种子含油脂可榨油,能转化为生物柴油,代替石油。花、根、皮可入药,有祛湿之功效。
《科学时报》 (2009-3-27 B3 科艺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