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南极点的阿蒙森

牺牲在南极探险图中的斯科特
1911~1912年,挪威的阿蒙森和英国的斯科特率领各自国家的探险队先后登上南极点,这是20世纪科学探险重大的事件。不过熟悉南极探险史的人都知道,这两支探险队的结局却大相径庭,虽然斯科特是老资格的南极探险家,经验丰富,而且是第二次重返南极,相比之下,挪威的阿蒙森是初出茅庐。然而命运之神却是难以预料的,当1911年12月15日阿蒙森一行到达南极点时,斯科特一行还在风雪冰原上艰苦跋涉。1912年1月18日,斯科特等5人到达南极点,比阿蒙森探险队晚了一个多月。然而更加糟糕的是,当他们返回基地时,由于天气恶劣、体力不支和食品匮乏,最终5人相继死去,为南极考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类征服地球最南端的南极点,就是以这样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宣告结束。
尽管这两支探险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域向南极点进军,表面上各干各的,互不干扰,实际上是一场没有裁判也没有观众的竞赛。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斯科特探险队的悲剧?是偶然还是必然?斯科特的指挥和决策有什么失误?这些都是研究南极探险史无法回避的问题,即便是对今后人类的探险活动,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也是有益处的。
关于斯科特探险队远征南极点的详情,英国探险家阿普斯利·彻里-加勒德的《世界上最糟糕的旅行》(海南出版社2002年翻译出版),是我所见的比较全面的记录,也为世人多多少少揭开了这场悲剧事件的内幕。
阿普斯利·彻里-加勒德(1886~1959)出身于名门望族,其父曾是英国驻印度高级将领。他就读于牛津大学,学习古典文学和近代史,喜好体育运动。当他得知斯科特策划第二次南极探险时,于1909年10月写信给威尔逊医生(他是考察队的首席科学家)恳求参加。开始斯科特认为他没有必要荒废学业,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同意接纳他为探险队最年轻的成员。
阿普斯利·彻里-加勒德不仅参与了这次探险的全过程,并且参与了最后对失踪的极点分队5名队员的搜索。1922年,他完成了南极探险的回忆录——《世界上最糟糕的旅行》。这本书不仅介绍了斯科特探险队远征南极的全过程,还转述作者本人和许多队员的回忆录、日记、书信,有非常珍贵的史料价值。
从书名可知作者对于这次南极探险的评价。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尤其是涉及民族感情和国家荣誉,作者对这次英国南极探险,对几乎每个成员的行为都给予了高度赞美。不过,在以大量篇幅描写考察队的活动、南极的自然环境和生命特征时,阿普斯利·彻里-加勒德也在字里行间透露了一些真实情况,说明当时考察队内部在人员分工、组织安排和实施计划等方面存在的缺欠,对负有指挥责任的斯科特以及英国探险队的全盘计划颇有微词,这里面恰恰隐藏着导致极点分队全军覆没的原因。
据《世界上最糟糕的旅行》透露,英国探险队的失算首先是选择运输工具的失误。阿蒙森是著名的北极探险家,熟练地驾驭爱斯基摩狗是他的长项。挪威探险队在南极冰原跋涉,运送物资,靠的是爱斯基摩狗拉的雪橇。英国探险队虽然也携带了33只爱斯基摩狗,但是斯科特似乎对爱斯基摩狗没有多大兴趣,他别出心裁地配备了西伯利亚矮种马和两部摩托雪橇。不料,西伯利亚矮种马不堪忍受极地严寒而奄奄一息,最后只好将病马射杀;先进的摩托雪橇大概技术不过关,很快变成一堆废铁。失去了运输工具,英国人只好靠人力拖着沉重的雪橇。早期的南极探险如同今天的登山,必须保持主力队员的体力。英国探险队向南极点冲刺的5名队员拉着雪橇,平均每人负重180磅,依靠双脚,走到南极点,付出的体力代价是可想而知的。
另外一个不能原谅的疏忽,是临时仓库里面的食品等补给物资数量不足。临时仓库是为队员从南极点返回基地时在沿途设置的。斯科特一行5人在返回基地的艰苦行程中,不仅遇上了恶劣的天气,最糟糕的事还是临时仓库里的食物数量不够,饼干盒没有一盒是装满的,相当于减少了5个人一天的口粮。他们此刻严重冻伤,身体虚弱,体力消耗到了极限,食品储备的不足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阿普斯利·彻里-加勒德在书中写到,斯科特等人因冻饿而死,但他们的帐篷距离下一个粮食贮存点仅有11英里。这短短的11英里路程,却成为生与死的界线。
还有其他方面的缺欠和问题……
由此可见,一切成功或失败,都有内在的原因。当然,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在人类南极探险史上,斯科特和他的伙伴仍然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他们刚毅、忍耐、勇敢和献身南极探险的大无畏精神,永载史册。
《科学时报》 (2009-3-26 B2 科学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