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杨新美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3-25 20:43:48
“迄今为止,还没有迹象表明中国有这样的睿思,中国只是计算其积累的美元数量,而未意识到中国持有的美元越多,中国经济的损失就越大,因为真正的财富已从人民币经济出口到美元经济,如同日本在冷战结束后一直所做的那样。希望中国领导人能更多地了解美元霸权这一祸根。”
解读美元霸权之祸




 
《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美]迈克尔·赫德森著,嵇飞 林小芳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定价:48.00元
 
《金融战争——中国如何突破美元霸权》,[美]廖子光著,林小芳 查君红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定价:38.00元
 
《突破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缘由与对策》,[法]弗朗索瓦·沙奈等著,齐建华 胡振良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定价:39.00元
 
《全球经济突围》,[美]约翰·卡瓦纳 杰瑞·曼德尔编,童小溪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11月第二版第二次印刷,定价:48.00元
 
金融全球化的真面目
 
从2008年4月至2009年1月期间,中央编译出版社陆续推出了4部解读金融危机的著作,《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金融战争——中国如何突破美元霸权》、《突破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缘由与对策》和《全球经济突围》。
 
这4本书的作者都是国际知名的经济学家,他们从不同角度对全球经济发展及可能或已经发生的金融危机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几年前,中央编译局的一些研究新自由主义的中青年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了这些国外经济学家的新研究成果,于是建议出版这些书,以期能给国家领导干部和学界相关人士进行参考。这4本书也由此被收入中央编译出版社的“领导干部参考译丛”中。
 
从书名上,便能很快判别出这4本书的谈论主题都离不开金融危机。《金融帝国》揭露了美国金融外交如何推动美国金融霸权建立的秘密,梳理了美国与欧洲和美国与亚洲的金融关系背景,并且解释了自1971年黄金非货币化之后,美国财政部的债券标准如何为美国提供了一份免费的午餐,却为什么不可以预期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提供帮助的原因。
 
“引起我们关注的是,《金融帝国》的原著出版之路一波三折。”该书责编董巍说。该书原著第一版于1972年9月由美国霍尔特出版公司出版。当时这本书在华盛顿卖得特别好,有人告诉该书作者赫德森,美国政府是主要客户,将其作为培训手册。“如何将国际收支赤字转变为通过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来剥削他们的具有经济进攻性的杠杆。”但正因为赫德森在书中揭示了美国如何通过国际货币体系本身剥削世界这一秘密,所以这本书后来遭遇了这样的“不幸”——“它几乎很快被翻译为西班牙语、俄语和日语,但我被告知,美国外交界向日本施压,迫使出版者(在购买了译文权后)撤回该书,以不触怒美国”。此外,因为此书的出版,很多大学都不敢聘请赫德森任教,并且此后他的其他著作都一直受到了正统经济学家的抵制。2003年,赫德森对第一版进行了修订,并补充了1972年以后美国的金融战略,写下了新的序言和引论。
 
赫德森作为一位独立的金融和经济分析专家,在20世纪90年代曾频频访问过跌入美国金融战略陷阱的俄罗斯和东欧一些国家,他的财政金融政策建议帮助普京政府摆脱了金融危机,扭转了俄罗斯危局,值得中国高度重视。
 
与《金融帝国》不同的是,《金融战争》是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主要谈及了中美政治经济关系,其中揭示了美元霸权运作机制的方方面面,还针对全球各国,尤其是中国如何应对美元霸权,如何重建这个被颠覆的世界提出了富有见地、催人警醒的思考和建议。《金融战争》的作者廖子光曾任美国著名的洛克菲勒公司的投资顾问,现为美国纽约廖氏投资集团董事长,是成功的金融实业家。他在《金融战争》一书中重点分析了美元霸权对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美国全球霸权战略的地缘、军事、经济意义,以及美中关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这三个领域。
 
《突破金融危机》是2001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金融全球化》的重印版,由世界银行原高级顾问弗朗索瓦·沙奈主编,欧美7位著名的金融大师详细全面地分析了金融危机的缘由、发展经过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书的原著于1996年出版,共8章。1999年该书主编沙奈发表的论文《在金融占统治地位的积累制度下危机的特征及其向世界传导的机制》,收入书中作为第九章,使本书对金融全球化的分析延续到东南亚金融危机。此次再版时,沙奈在书中又添加了2008年6月撰写的《一次更大危机的序幕》和再版后记,针对本次金融危机进行了解读。
 
《全球经济突围》一书则主要批判了经济全球化,并列出了其负面的经济和环境后果。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所长黄平介绍,该书的21位作者来自多个国家,他们对于由跨国大公司所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批评以及改革建议,对于我们建设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社会有非常大的启发意义。
 
“这些书研究的内容都较前沿,甚至有些观点可能还存有争议,此外,因为学术性较强,可能对一部分读者而言阅读时可能有一定困难。”董巍说,但是即便如此,买书的人还是很多。策划这几本金融书是在2006年,当时他们并没有预见今天所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意想不到的是它们会如此受欢迎。如2008年出版《金融帝国》时,董巍觉得这本书学术性较强,在国庆节前首次只印了5000册,但是到国庆节时这本书就脱销了。
 
《突破金融危机》的责编冯章说,实际上现在中国还是有一些专家学者跟随美国亦步亦趋,认为美国体制没有缺点,很完善。所以出版这几本书是希望人们能从西方经济学家的眼中看到美国经济制度和金融制度的缺陷。
 
美元霸权游戏
 
八国联军侵华是用真枪实弹直接打破国门,掠走国宝、文物。而现在美国也同样是在侵略,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从《金融帝国》、《金融战争》中我们看到了美国利用美元这种货币在全球范围内展开霸权游戏,利用金融制度、美元在无形中掠夺。董巍说,国内有一派经济学家认为我国的外汇储备应越多越好,在国际市场上才有话语权,抵抗经济危机的能力才会增强。但在《金融战争》、《金融帝国》中我们看到了另一面,美国如何利用美元来掌控整个霸权游戏。实际上中国目前正处于这个状态,美国还是用经济的杠杆来剥削着你,利用金融来压迫中国,剥削中国。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国际收支赤字日益增加,以法国戴高乐政府为首的一些国家政府用手中的美元大量兑换美国的黄金,正当美国政府为此忧心忡忡时,赫德森却意外发现,大量的国际收支赤字对美国有利,但如果长期保持这种形势,对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不利。此后,1971年8月15日美国全面放弃美元与黄金挂钩,从此开始不受任何约束地放任自己的国际收支赤字无限扩大。
 
在《金融帝国》中,赫德森指出美国的货币霸权“已完全颠覆传统的经济世界”,美国就是通过国际货币体系本身剥削世界。
 
美国如何掌控货币霸权游戏,《金融战争》的作者廖子光如此描述:“美国发现,为了挣钱,美国所需做的就是印发更多的美元,世界贸易于是成为这样一种游戏:美国以法令发行美元,而其贸易伙伴生产不兑现的美元纸币可以购买的从石油、衣服到电视机和汽车等一切商品。美国保持其国防工业和研究,将老的经济制造业首先外包给日本和德国,再将服装业和低技术产品外包给亚洲和墨西哥。最重要的是,美国实质上已以垃圾债券和其他结构性金融产品建立并经营一种新型金融部门,而直到10年后,其他发达国家对此才有所理解。借助于美元霸权,美国步入金融资本主义,而其贸易伙伴落入工业资本主义。”
 
同时廖子光指出,这种“美元霸权导致当前全球金融处于一种恐怖平衡状态,任何实质性的变革都可能招致全球金融和经济体系彻底崩溃,正是害怕彻底崩溃,全球金融体系的上层国家例如欧洲和日本虽然已经感受到美元霸权对全球经济平衡持续发展的危害,但是却不敢提出任何具有实质性改革内容的替代方案动摇美元霸权。世界金融体系就日益混乱而脆弱,危机四伏” 。
 
“迄今为止,还没有迹象表明中国有这样的睿思,中国只是计算其积累的美元数量,而未意识到中国持有的美元越多,中国经济的损失就越大,因为真正的财富已从人民币经济出口到美元经济,如同日本在冷战结束后一直所做的那样。希望中国领导人能更多地了解美元霸权这一祸根。”廖子光曾表示,中国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已步入史无前例的金融资本主义时代:在金融资本主义之下,美元霸权是渗透于全球经济所有部门的根本性垄断;美国的新帝国主义是由美元霸权作为金融中介的;在新自由主义金融全球化催生的金融资本主义时代,不仅劳动力,而且甚至资本也来自被剥削国。
 
中国传媒人联盟特约观察员时寒冰说,廖子光和迈克尔·赫德森的著作使我们认识到,当金融工具成为掠夺工具时,它的主导者即可以轻松地将自己拖欠的债务一笔勾销,也可以明火执仗地掠夺他国民众的辛勤的劳动成果。
 
金融风暴,一次体制危机
 
如果《金融帝国》、《金融战争》让我们看到了美国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把控金融大权,那《突破金融危机》的再版则是让我们看了此次猛烈的金融危机的时代背景,揭示了美国的金融霸权游戏带来的后患,如金融资本主导的积累制度的产生、运行方式和面临的绝境,虚拟资本埋下的隐患,美元贬值的原因。
 
1996年撰写的《金融全球化》一书中已阐述的许多事实和分析揭示了目前发生的危机的隐患。不过,沙奈表示危机来得如此之猛是意料之外的,他觉得是由两方面的综合原因造成的,一是对自由化和资本全球化的纵容,二是美国那些把他们的金融技术和他们的武器技术相提并论因而自信为“世界的主人”的人太沾沾自喜了。
 
“2007年8月高风险抵押贷款(次贷)引起了金融领域的危机。这场危机是一场局势(周期性)危机,更是一场体制的危机。”沙奈说。此次危机标志着世界经济和政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断裂。
 
在再版后记中,沙奈表示,马克思依然是资本主义研究方面的最伟大的理论家。尽管马克思没有经历过金融领域如此恶性膨胀,或者哪怕是与我们所经历的形势稍微有点接近的局面,但马克思还是在对金融危机发生原因的分析方面,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方面的说明。他尤其阐述了一种有关生息资本和虚拟资本的理论,这一理论十分有助于我们理解金融及其危机的性质。
 
沙奈给出了这样一个思考题,当前危机至少使“法国、欧洲、美国这些受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国家的工薪者必须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应该接受失业和贫困,还是应该走出资本主义?谁也不能说工薪者会作出怎样的回答,尤其是如果危机日益严重并将长时期持续下去”。
 
“以前资本主义国家是国家内部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而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通过世界市场的扩大,世界上的资产阶级联合起来剥削无产阶级。”冯章说,沙奈他们通过分析这次金融危机,看见了马克思主义论述的真理,共产主义有可能会由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联合起来一起来实现,最终就表现成为两个阶级的一个对立了。而国家跟国家的这种界限已经就淡化了。
 
董巍说,马克思主义在100多年前就指出来,以美元霸权或者美国经济为首的这种西方的体系有致命的缺陷。沙奈他们这些人通过收集新的资料,进行研究,论述得出的观点,资本主义包括美国的金融经济他就是有缺陷有问题的。这是他们最根本的观点。
 
《科学时报》 (2009-3-26 B1 读书周刊)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