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召开以来,南开大学师生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渠道密切关注两会动态,并对热点问题展开讨论。
教师热评《政府工作报告》
3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听取了政府工作报告后,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医学院教授朱天慧感到十分振奋。她说,虽然当前金融危机对经济社会产生很大影响,但是温总理用了8个“来自”充分说明了我们应对困难的信心和力量的源泉,也让我们看到了政府克服困难的决心。《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地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要点和今后的工作方向,特别是对自己关心的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报告提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努力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对服务民生、改善民生有着积极作用。会议期间自己将认真履行人大代表的责任。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侯欣一说,《政府工作报告》思路清晰,对于当前形势具有准确的认识,特别体现出着眼未来的战略眼光。报告贯穿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线,重点解决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报告中特别提出“合法行政,合理行政”,这对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家、九旬教育家申泮文认真收看了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他认为,温总理的讲话非常重要,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最近自己一直关注两会相关报道,其中教育制度改革和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最关心的问题。申泮文说将会更新自己的博客,分享这些体会。
军事教研室教授艾跃进指出,《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作风,既肯定了过去一年的成绩,也正视面对困难。
对于自己十分关注民生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问候。艾跃进表示不久前温家宝总理视察南开时也特别提出,学生的就业政府是放在心上的。全社会应该共同面对困难,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自己首要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而在日常教学中教给学生真本领是最关键的。
学子关注身边问题
不仅是教师,对于今年的两会,生活在南开校园中的学子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经济学院大四学生张萌谈道:“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用相当长的篇幅谈就业创业问题,说明党和政府对全国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高度关注,积极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措施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他表示,作为应届毕业生,自己一定将《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出的积极信号传递到同学当中,鼓励、动员周围同学用好用活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开动脑筋,转变观念,解决好自己的就业问题,争取不给政府、学校增加压力和负担。
法学院2008级研究生符廷康认为,两会期间,很多代表将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议案进行提交,在现在看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人会选择创业。“目前,在没有专门创业机构的情况下,更需要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一些组织机构开展的创业活动,如共青团组织的KAB创业教育,‘挑战杯’创业竞赛,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大学生就业创业实习基地等,这些都为我们大学生创业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我也相信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在我们自身的努力下,大学生就业的前景还是很好的。”他说。
外国语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彭熙祎对于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全面加强“三农”工作所要采取的五大措施倍感振奋。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这一项中有大幅度增加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投入的内容。
作为来自中部省份湖南的学生,彭熙祎认为东部地区是最早得到国家扶持并进而发展的,西部地区则在10年前由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增加。中部地区虽然在近年来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但是时间较短、扶持力度较弱、发展程度较低,尤其是中部农村地区的发展就更为落后。“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那么中部地区在未来一段时间必然应该成为国家各项政策支持的重点。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态,使得中部地区省份的人民信心更大,干劲更足。”彭熙祎说。
《科学时报》 (2009-3-10 B3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