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王卉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4-8-27 16:12:01
紧急叫停洋草坪
 
●网上“洋草皮”的叫卖声仍在继续
 
●一些新建居民小区仍在使用一铺就绿的洋草皮
 
●在西三环的紫竹桥下,大面积平坦的洋草皮地还在作为精品绿化工程样板而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
 
●应该研究开发适合中国国情且省事又好看的草坪
 
从国外引进的冷季型草,英文名称叫“Kentucky Blue Grass”,中文译名为“早熟禾”。在1999年美国出版的可持续发展名著《自然资本论》一书中,有一段对这种草消耗水资源的专门阐述:“由于早熟禾培养于湿润的肯塔基州,根系极浅,下雨时储留雨水的能力极差,大部分雨水白白地流失;因此,即使是在下雨后不久,这种植物也需浇灌。”
 
在中国大肆风行并仍方兴未艾的洋草坪,大江南北,从大城市到小城镇,到处都可以看到它的单一而平坦的身影。许多城市把大面积栽植洋草坪立为独一无二的“绿化验收”标准,甚至在古都北京,不少古典园林被强行铲除了乡土植被,更换为洋草坪;在西安,城市中许多大树被砍掉,为洋草坪让道。北京的报道称,到1999年,北京新植冷季型草坪达到90%左右。而在今天的上海也占到了草坪的50%。
 
面对洋草坪,“四季如春”的欣喜感叹言犹在耳,但花了大价钱从国外引进的这些洋草,到底能为我们的城市环境带来些什么?反思之声也没有停息。今年6月底新华网组织的《北京城市“化妆运动”:造绿还是毁绿》主题文章又激起波澜。7月传出消息,深圳叫停大面积“洋草”,原因是,付出的代价太大了。7月,上海有报道称,“冷季型草种不适上海气候 两成常绿草坪难过夏”。
 
浪费了多少宝贵的水资源
 
关注城市环境保护的北京地球纵观环境科普研究中心的李皓博士说:“流行于欧洲的草坪文化起源于英国,主要是英国北部的苏格兰地区。那里气温低、海风大、海洋性气候使当地天天有雨,也使那里的土壤肥沃而湿润,因此那儿适合冷季型草的生长。但这样的条件,在整个中国都很难找到。”
 
中国所处的纬度比多数欧洲国家低,受到的日照强烈,地面水分蒸发大,中国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少雨,南部的许多城市炎热而缺水,因此引进美国的“早熟禾”并将其作为我国城市绿化的首选草种是一个极大的错误。李皓感叹:在北京这种严重缺水的城市,自1999年开始大面积种植冷季型草地以来,浪费了多少宝贵的水资源!
 
记者了解到,冷季型草坪的灌溉要求是:浇水应使土壤湿润至15厘米深(另一说为10厘米)。除干旱类型或水分损失太大的土壤外,一般1周浇2次。根系一旦干燥就要浇水。
 
对那种喷头在草地上喷洒的情景我们并不陌生。北京的颐和园,去年才引种冷季型草的万寿山北坡,因大量浇水,一些地方已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将坡面冲刷得沟壑纵横,地被寥寥。
 
在深圳市1000万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中,有近700万平方米是草坪。而草对“热岛效应”的改善作用微乎其微。一年多耗1400万元“护草”。而且草坪年“饮”掉2万人用水。深圳是全国七大缺水城市之一,每年需花费4亿元购买约5.3亿吨原水。《自然资本论》的作者指出,最简单的绿化节水办法就是用各具地方特色的土生野花野草取代单一的早熟禾草坪。
 
但也有草业专家称,洋草坪并不像人们所批评的那么费水,是浇水的方法有问题。
 
容易产生过敏物质
 
让李皓博士极为担忧的还不光是这种外来草对水资源的浪费,更为严重的是,它可能危害人们的健康,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近几年我国大城市中花粉过敏症、哮喘病的发病率快速上升,她怀疑,这与大量引进洋草洋花有关。在欧美国家,花粉过敏症发病率很高,几年前李皓遇到过一个在天津定居的加拿大人,他说是因为花粉过敏而无法在自己的国家居住,才来到中国。国际免疫学界发现的能引起花粉过敏的物质不仅来源于花和树,还会来源于草类植物。而且只要不属于本土植物,就容易产生过敏性物质,就是所说的‘异源植物’。”李皓认为,维护冷季型草坪需要不断喷洒的化学农药也可能会带来对健康的危害。
 
记者向北京协和医院关注植物过敏问题的现代反应科大夫乔秉善教授求证,他表示,他们在临床上还没有就洋草坪是否会引起花粉过敏症和哮喘病的显著增加采集过数据,不过他也表示,虽然洋草坪不是攻击性很厉害的那种植物,相比较过敏性不像有些外来物种那么显著,但外来物种,容易有过敏性。他对洋草坪的第一反应是:“早该取缔了,太费水了!”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曾表示,根据该所近来对广州市儿童哮喘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哮喘病近年有增多趋势,他认为“城市绿化卫士”树木花草也有可能成为引起哮喘病的“元凶”。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人类生态学会副主席王如松表示,本地草种、树种,都经过千百年的进化,适合当地的生态条件,而外来物种可能引起一系列生态系统的退化或者不良状况的发生。有相当比例到国外尤其到美国留学的学生及其家属,发生花粉过敏症,这说明如果不是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共生关系,植物容易引起人的过敏。
 
破坏我国的生物多样性
 
中国从北到南,都仿照一个绿化模式,铲掉大量的野草、灌木和乔木,种植单一的进口草皮,完全破坏了环境效益很好的原生生态系统,对生物多样性所造成的危害十分明显。
 
有文章说,北京的天坛和颐和园改种冷季型草以后,林下草本植物结构单一,种类贫乏。林下植物的改变,以及经常进行喷灌导致的土壤水分条件的改变,不仅使古树出现了不健康的现象,还引起了动物群落的变化。有专家说,引种冷季型草的地方,昆虫、鸟类数量明显减少,就连蚯蚓都很少见了。
 
被化肥、杀虫剂污染的土地
 
施肥是洋草坪的必要养护手段之一,高尔夫球场是洋草坪的一块集中地,虽然有草业专家辩护说“高尔夫球场草地的施肥对土壤和环境无一点点污染,与农田相比,危害要小得多”。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苏杨博士表示,施肥不可能不污染环境,单是这些海外来客的水土不服就离不开浇水呵护和各种化学制品防护。再加上为了使草坪不长杂草、保持新绿,要大量喷洒化肥和各种农药——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等,所使用的农药量高达庄稼地所需的5倍以上。这些化学制剂会随着雨水和灌溉水渗流到周边水体和土壤之中,毒化土壤,甚至会污染地表和地下水。
 
20世纪90年代日本科学家的调查研究表明,长期在高尔夫球场周围居住的人、球场雇员和经常打高尔夫球的人较容易表现出慢性中毒的症状。苏杨自己曾三次光顾高尔夫球场,一个本来应该倍感舒适的细节却让他如今回想起来恍然大悟:正是暑热季节,其中一次还正逢蚊虫饭点——黄昏时分,偌大的绿油油的高尔夫球场却没有一只蚊子光顾他这个O型血大餐。连蚊子这样无孔不入、吃苦耐劳的生灵都无法栖身于高尔夫球场,这高尔夫球场到底是动植物的天堂还是“死海”,昭然若揭!
 
当然高尔夫球场的洋草坪属精品级养护,但一般的洋草坪也需遵循常规的修剪、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等措施。
 
美国的环保人士指出,在美国东部的城区,三分之一的用水消耗在草坪上。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磅的化学物也倾泻在草坪之中。
 
李皓介绍说,2000年,一场向人工草坪告别的运动席卷了加拿大。人们看到了在那片绿色下,是被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污染的土地。西式园艺模式因其不可持续性而在近十年中受到了欧洲园艺界广泛的批评。
 
什么是真正有效的绿化
 
对于已被我国城市园林部门作为城市绿化标准而认可的养护费用惊人、环境代价极大的冷季型洋草坪,李皓表示这是一种“无效绿化”,甚至可以说是“负效绿化”。这是因为,城市绿化的主要目的在于净化空气、保护水土、增加生物多样性、吸收噪音和减少热岛效应。但由于草坪专家要求冷季型草坪必须频繁修剪,草叶高度只能保持在3~5寸之间,这样的平面绿化几乎没有吸尘、降噪、降温的作用,蓄水功能基本为零,它也不能提供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因此李皓认为:在中国开始倡导科学发展观、建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今天,建设部应当出台强硬文件,对流行全国的铺设冷季型草坪的做法立即叫停!对这种洋草坪能在中国如此快速泛滥的现象,李皓认为:“应当把那些不顾中国国情而只为自己公司营利的‘草坪专家’的名字公布出来,他们在给全国这么多城市造成了如此巨大的经济、生态和文化损失的事实面前,他们应当被追究责任!”
 
有消息称,现在大部分业界专家都反对种植洋草坪。由于这种非议之声甚多,记者了解到,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的草皮组甚至不复存在。
 
2002年北京市园林局也已经明确要求,各单位一律不再建超大规模的草坪,而对国外引进的绿色期长达三百天左右的冷季型草坪也不提倡种植,要求栽植土生土长、抗旱、耐践踏的本地野牛草。
 
不过现在走到北京市区,很多地方还都可以看到这种洋草坪,比如北京三环边的一些地段洋草坪处处可见,固定喷头傲立其间。同时一些新的洋草坪还在继续上马。
 
为什么不符合国情需要的冷季型洋草坪能够在中国这么风靡呢?王如松表示:一方面是现代化的概念不清,中国有些地方领导,比如市长、县长,出国看一趟以后,盲目学习攀比西方;另一方面,大众,尤其是一些官员,对生态学的理念、知识、方法掌握不够。同时他表示,不能盲目地或者种树或者种草,现在新的趋势是要把城市绿化与城市林业、城市农业结合起来,不光是考虑生态的效益,还要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外来草也不是一概不能引进,但不管什么植被在大量推开时,都要在充分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生态室、中国草协会草坪专业委员会委员陈佐忠研究员认为,一般的草坪没必要弄得像高尔夫球场那么纯而又纯,“我去巴黎都没有看到有北京那么好的草坪。中国很多地方的绿化,还是长官意志作祟,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作祟,非要四季常青,非要整体划一,非要限时完成!”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旭研究员也表示,不管树还是草,任何地区都不能大面积种植单一植被,纯而又纯不符合生物规律。
 
园林专家、北京林业大学孟兆桢院士强调,草地作为一种绿地类型,比较来看,它的生态功能是最弱的,乔木、灌木、草地多层次结合的效果才是最好的,而且什么绿地都应该以乔木为骨架,“大树底下好乘凉,树阴效果很明显,改善局部气候条件,对粉尘的吸附能力也相对强些”。
 
对于如何改造已经大面积铺设于我国大小城市的冷季型洋草坪,李皓说,最省钱的方法是停止对这些草坪的定期修剪,停止拔除野草,而让其自然生长。这样一来,草地需水量会大大减少,而适应于当地气候和水土条件的野草野花会慢慢生长起来,就能形成草种的自然更换。
 
洋草坪能在中国这么流行,也反映出一种审美需求,有一种意见是,应该研究开发适合中国国情且省事又好看的草坪。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