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潘启雯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2-11 23:4:13
西方女性眼中的中国男人

 
《中国男人调查》,张结海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定价:28.00元
 
国产男人被“矮化”已有一些时日了,曾有位觉醒的香港女性在《大公报》上振臂一呼:凭什么看不起中国男人?是谁误读了国产男人?又是什么原因让中国男人被低估甚至丑化?确实,中国男人总的说来,在体格、性格等方面,没有欧美男人“粗枝大叶”,也不太善于做“花样文章”。比如,体育界一直有“阴盛阳衰”之说,幽默感、女人缘也比较欠缺。据说上海还有“一等女人嫁欧美,二等女人嫁日韩,三等女人嫁上海”的风俗。可见中国男人们的“委屈”是从女性的爱情诅咒开始的。尤为糟糕的是,2009年年初对于中国男人们来说更是一点也不轻松,美国《人物》杂志和美国E!娱乐频道分别评选出2008年全球10大和25大最性感男人,中国男人只有郎朗、陈冠希和金城武分别入选,陈冠希的当选多少有些偶然性和娱乐性。
 
中国男人较之于西方男人,多年来许多说法流传甚广,比如“中国男人在床上不行”、“中国男人对女人不感兴趣”、“中国男人尤其不能满足西方女人”……这些几乎都成了板上钉钉的论断,无人反驳,也无人印证。张结海教授的这本《中国男人调查》就对中国男人的“各种能力”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他开篇就把中国男人的“不行”定性为精神问题:中国男人患了“集体精神阳痿症”。紧接着是对多国女性的访谈实录,受访者从各方面谈到了对中国男人的印象,包括性格、形象、性能力、卫生习惯、理财能力、文化、谈吐、趣味,涉及到方方面面。这12位西方女性,几乎都与中国男性有过婚恋或者感情纠葛,在她们眼中,中国男人千差万别,优点明显,缺点也突出,非常真实。一般来说,国内读物大多是“中国女人看中国男人”,鲜有“外国女人看中国男人”的,这个写作手法和角度颇有些新颖——张结海能用“外国女人看中国男人”来衬托中国男人的形象,意义也自然非同一般,显然远远超脱于“中国女人看中国男人”的视野。
 
其实,早在2007年,《中国男人调查》还没有正式出版时,海外的几乎所有华文媒体都争相报道了它和它的作者张结海。本书源自于张结海教授的研究课题——“西方女人眼中的中国男人形象调查”。所有被调查的对象,必须符合三个条件:白人,来自发达国家,曾经或正在中国生活,或与中国男人有过情感纠葛。调查中最有趣的部分是西方女人眼中的中国男演员形象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为大陆、香港、台湾的20多位国际知名男艺人进行魅力测量和形象定位测试,研究结果耐人寻味也让人意外。西方女人眼中最有吸引力的中国男影星排名为:金城武、李连杰、刘德华、刘烨、梁朝伟。而西方女人眼中最没有吸引力的中国男影星排名是:李亚鹏、王家卫、葛优、成龙、谢霆锋。李亚鹏、谢霆锋这两位中国人眼中的“帅哥”变成了西方女人眼中的“丑男”:他们分别位列“丑男榜”的第一和第五位。也许这样的调查结果会让一些人感到“不安”或“绝望”——中国人眼中的“帅哥”何以成了西方女人眼中的“丑男”?在这里,中国男人的“帅”与“酷”被撕扯得不成形,并不是强调西方女人的眼光有问题,而恰恰是反衬出国产男人所谓“帅”的薄弱和不堪一击。
 
“帅哥”谢霆锋被西方女人选为“最不适合完成困难任务的人”和“最不愿意在旅途中遇到的人”。对于西方女人来说,照片上的谢霆锋给她们以不成熟感、不可靠。综合调查结果,刘德华无疑是中国男演员形象包装的成功典范,在综合的魅力排行榜上获得季军,他在西方女人眼中的形象是“丈夫”、“情人”、“工作伙伴”,金城武与他相比,缺少男人的责任感和成熟感;李连杰和他相比,时尚感比他低。“我们得到这个排名之后,再回过头询问一些西方女人,请她们对这个结果进行解释。”提到男性的发式,张结海教授分析道:一是头发越来越短;二是近期的发型呈多变性。西方男性为了突出其男子汉气概,近年来以短发为流行趋势,比如英国球星贝克汉姆刚出道时发型还很长,但认识“辣妹”以后变成了“莫西干头”。这些西方女人对中国男人的评价和印象,可能醉翁之意不在酒,所谓“帅哥”和“丑男”不过是移花接木的好架子,透过她们的眼睛,中国男人可以排成极其真实的“形象反思”。但我感觉她们的形象分析,有种表面暧昧、看似难以定义的“印象感”,将中国男人表面形象的“隐匿”和“本真”暴露得非常深刻,偶尔一种观点或看法就直白得“触目惊心”,甚至绝望。
 
张结海本想就直接地把中国男人的“小”揪出来示众的,可是没人真正关心。于是他“狡猾”地借用了西方女人的特殊角度,把它上升到了国际问题的高度,国人于是便坐不住了,扔砖的,起哄的,叫好的,纯粹看热闹的……无论怎样,起码有人开始关心这个问题了。不过,他这本书还有一个史无前例的贡献,就是帮助中国女人换一种眼光重新打量身边的中国男人——“与之朝夕相处,可你们真正了解他们么?靠得越近,看得也许就越模糊……”虽然中国一直号称妇女掌权了,但以前她们对中国男人的形象和看法,只是悬空在一切扎实的、传统的定义上,还真没有人敢这么直接地教她们“质疑”中国男人,虽然她们有诸多不满意,但不知道也没仔细想过到底问题出在了哪里。
 
《科学时报》 (2009-2-12 B4 悦读 生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