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杨新美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2-11 23:4:13
在他们的笔下,在这些书中,科学不再是圣地,而是如同游乐园,你能如鱼得水一样轻轻松松地知道那些艰深的科学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让高端科普书平易近人

 
《平行宇宙》,[美]加来道雄著,伍义生 包新周译,重庆出版社2008年05月出版,定价:39.80元
 
2008年5月,重庆出版社推出了“科学可以这样看丛书”之《平行宇宙》,而近期还将依次出版《行走零度》和《终极理论》。据这套丛书的责编冯建华介绍,《平行宇宙》于首次出版不久后便加印。
 
人人能读懂的高端科普书
 
一本科普书,何以能在短时间内便受到国内读者的宠爱?翻开《平行宇宙》一书会看见很多专业术语,可作者妙笔生花,使得 “弦理论”、“平行量子宇宙”、“M—理论”等艰深的术语丝毫不阻碍人们阅读这本书的步伐,而且没有使用让人眩晕的数字、繁复的方程式便将整个理论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该书的作者加来道雄在前言中声称,他的意图是要让任何人都能读懂它,即便是此前没有任何物理学和宇宙学这两学科背景知识的读者。加来道雄确实是如此做的,并且做到了。他将幽默风趣融入书中,让书也有了魅力,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从丛书的名字上就能轻而易举地知道,这一系列丛书与以往我们所读到的科普译著迥然不同,这套丛书可以看作是飞速发展的前沿科学“平易近人”地向人们所敞开的大门。谈到策划这套丛书的初衷时,该书责编冯建华说,一直以来国内出版的高端科普书都不多,无论是原创或是译著,即使是湖南科技出版社曾出版过“第一推动丛书”之类的科普书,也不难发现这些书往往将没有相关学科知识的读者拒之千里。
 
当冯建华看到《平行宇宙》的原著Parallet World时,发现这本高深的书在拥有着科学的严谨和准确性的同时还拥有科幻小说的趣味,自己这个物理学和宇宙学的“门外汉”能轻轻松松地读懂这本书。
 
于是冯建华想:是否能收集一些通俗易懂的、可读性强的高端科普书,出版成一套丛书,让更多的国人看到科学日新月异的变化、学习到世界上的前沿科学知识。于是他千方百计地搜罗到了《行走零度》、《终极理论》,一同引进出版。
 
《平行宇宙》、《终极理论》两本书的译者伍义生肯定了引进出版高端科普书的意义,这类书能引导人们对重大的科学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以此可能引申出新的研究方向,促使科学不断地继续再发展。
 
质疑、批判和创新
 
看《平行宇宙》时,有时会有错觉,误以为自己手捧着的是一本科幻小说。因为书中除了陈述了宇宙学历史,更是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很多可能性,就好像一个没解决的问题拖着长长的省略号。如在书中看到的一些待解的“谜语”:“暗物质如果的确遍布宇宙的话,就不会只存在于冰冷的宇宙真空中。事实上,它应该也能在你家起居室中找到”;多部科幻电影中曾出现主人公借助时间机器而进行了时间旅行,在该书中也提到物理学家基普·索恩梦想的时间机器,而加来道雄又提出疑问:“时间旅行违背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吗”;假如平行宇宙存在,“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宇宙可能冰结冻死,高能生物可能面临的是要逃亡到另外一个宇宙上去”……
 
这样的问题在《平行宇宙》中比比皆是,但冯建华评价说,《终极理论》则处处体现了作者的“反叛”精神。《终极理论》作者马克·米克卡特切林给出了一个新的理论,几乎是对爱因斯坦理论和牛顿理论提出的质疑和极为尖锐的批评,甚至从某个程度上讲他可能希望自己能从基础上推翻牛顿理论和爱因斯坦理论。米克卡特切林在书中表示,牛顿理论和爱因斯坦理论的出发点有问题,结构上存在缺陷,所以根据科学发展将推到新的理论,这个理论随着时间发展肯定取代牛顿理论和爱因斯坦理论。即便米克卡特切林是对牛顿理论和爱因斯坦理论提出疑问,但他有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不是凭空编造的。
 
这套丛书的一大特色——让人人都能读懂它,而另一大特色就如上所述,作者不仅仅介绍了该学科的历史,更是对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对已有的并被普遍接受的理论提出质疑、批判,甚至是推翻。冯建华说,当初给丛书起名为“科学可以这样看丛书”时,就是希望国内的读者能体会到科学发展中的创新从敢于质疑前人的结论开始,并需要一种反叛精神。
 
“中国的教育方式在这方面存在的一些缺陷,限制了中国学生的创造性的发挥。”冯建华说,比如现在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接受,一个问题只能有一个答案,希望这套书的出版能够对中国的学生和成年人有帮助、有启迪,希望中国的学生能够有一些反叛精神和批判精神,他们能够对现在公认的一些经典理论产生一些思考,找到其中的一些缺陷和一些疏漏的地方,让学生们也逐渐能并敢于对一些固有理论、观点产生质疑,而不再是盲目地接受。
 
伍义生则说,问题、争论的最终结论的对与错或许很难说,但是书中的这些问题确实能启发读者的思维,并有可能帮助科研人员探索出新的研究方向。
 
高端科普书如何走平民路线
 
如果说写高端科普书难,将其“平民化”则更难。加来道雄挑战了这一难度,在《平行宇宙》讲述了现代物理学得出的一种最令人难以置信、最激动人心的可能性,即可能存在着广阔无垠的宇宙之网,里面排列着许多宇宙,也许是无穷多个宇宙,而我们这一宇宙只不过是其中之一。
 
在《平行宇宙》中,加来道雄通过一个个人物、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娓娓道来,让我们明白大爆炸理论、爱因斯坦统一场论、宇宙弦论和21世纪最新和最引人入胜的M-理论,呈现出了宇宙在人类可追踪的距大爆炸13.8万年诞生时的初始情景、最具生命力的平行宇宙的图景,还为人类的子孙后代设计出了逃往其他宇宙的思路和路径。
 
你会发现加来道雄笔下的多重宇宙、弦理论、大爆炸等等名词并不是那么难以琢磨,因为他在解释时巧妙地运用了类比。如在解释什么是全息图时,他说“一般情况下,当我们看着一幅照片,然后转动我们的头部时,照片上的图像不会有变化。但全息图不同。当我们看着一幅全息图,并移动我们的头部,我们发现图片在变化,就像我们从窗户里或钥匙孔里看东西一样”;在讲述弦理论时,加来道雄用音乐、小提琴、音符便让我们明白“宇宙中所有亚粒子都可以被视为弦的各种振动”……这一个个类比无疑帮助每一个读者能在短时间内明白作者所描述的事物。伍义生评价说:“但正是这些类比表现出加来道雄的理解力强,并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以此才能把自己理解的意思生动明了地写出来。”
 
《平行宇宙》中每一个章节都是在讲述不同时期的科学历史事件。如在“弦之闹剧”一文中,有趣的故事多于原理。1984年,反对弦理论派的态势调转方向。加来道雄则仔细道出了前因后果:因为加利福利亚工学院的约翰·施瓦尔茨和伦敦女王学院的迈克·格林证明了弦理论中也没有规则之处,使得弦理论到今天成为了万有理论的唯一候选理论,并且还引发了对“超弦闹剧”的反弹。再如,有关于薛定谔的猫的问题,爱因斯坦与玻尔曾激烈争论。除了能看到科学发展历程,在书中我们还能看到科学大师们如何走上科研之路,感受到他们的科研精神。如艾伦·古思,与爱因斯坦、伽莫夫或霍伊尔不同,不是借仪器或是靠契机进入物理学世界,而是因他自己迷恋数学和自然规律之间的关系;如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天才拉马努金,幼年孤苦伶仃,却凭借着自己的力量推导出了欧洲19世纪的数学结果。这些故事多数来自于加来道雄对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的采访,所以他收集了很丰富的第一手材料。读者通过这些故事也能知道科学家是怎么工作的、遇到分歧又是什么局面,这些故事无疑为这本艰深的科普书增添了缤纷的色彩,可读性更强。
 
要将深奥理论讲述得简单、明了、有趣并非一朝一夕的工夫。加来道雄是当今高能物理和理论物理学中超弦理论的发明者之一,是纽约市立大学的理论物理学教授,著作多达9本,其中《穿梭超时空:十度空间科学奇》、Visions: How Science Will Revolutionize the 21st Century均被《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提名为当年的最佳科学读物之一。此外,他还主持科学广播节目,同时也是电视节目的常客,曾为《夜线》、《赖利·金脱口秀》与《六十分钟》的座上宾,更数度出现在美国公共电视(PBS)的纪录片中。
 
伍义生评价说,这本书涉及的知识很高深,引人入胜,可以看做是宇宙学的科普读物,因为它近一二十年的发展很快,现代的科技搜集了大量的宇宙官方资料,发现了新的现象,启发读者的思想,重新思考宇宙的起源和它的最终命运。
 
《科学时报》 (2009-2-12 B3 科学 文化)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