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周满生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2-2 23:44:48
瑞士自然资源匮乏,但依靠人力资源开发,最终成为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瑞士始终强调教育与培训是立国之本,特别是与工作环境合为一体的职业教育,使得瑞士成为年轻人失业率最低的欧洲国家之一。
瑞士职业教育与工作环境合为一体
 
尽管人均收入很高,但瑞士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他们认为技能是人生中最好的安全保证,因此大部分人以自己的一技之长谋生,并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而自豪。
 
在瑞士,非常重视以企业主导的学徒培训理论学习,重视师傅带徒弟的作用,理论学习也注重围绕实践工作场景中的问题,因此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很强。瑞士职业教育一直保持着双轨制的基本模式,学校与企业合作既可节省投资,又可发挥各自长处。在职业教育中,企业的师傅带徒弟环节占2/3以上的时间,因此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培养合适的人才。学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能及时将学到的专业理论加以验证、理解掌握和创新。
 
作为学徒,他们在长期的企业环境中深受企业文化影响,对企业的忠诚度较高。他们既可以免费学习知识,还能领到薪水,学徒期满后达到企业要求就可以留在企业工作。因此,职业教育深受瑞士青年的欢迎。
 
保持初中后教育分流的传统
 
瑞士教育的典型特点之一是初中后开始分流,实行双轨制的教育制度。历史上,双轨制由于其不公平性曾饱受诟病,但是一旦打通人才培养的通道,分流前给学生以充分的准备和指导,并且做到在中等、高等和继续职业教育三大块之间,以及它们与劳动力市场之间,通过各种资格证书和文凭为桥梁相互连结互认,它的种种优越性是可以充分体现的。瑞士教育在每一阶段的分流转化过程中,都建立有相应的机制,保证那些没有作好转变的学生,进一步调整自己的选择。
 
双轨制学校是瑞士中等职业教育的主体部分。学徒在3~4年左右的学徒期结束后,通过考试者可以获得联邦职业资格证书(CFC),从而获得从事某种职业的资格。进入全日制职业高中的学生,学习期满后通过毕业考试者可以获得职业会考毕业文凭(MP),凭该文凭可以直接升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接受高等职业教育。而持有CFC证书者要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必须先学习1年的补充课程,通过考试并获得MP文凭后才有资格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高职课程;也可以再经过2年左右的学习,通过考试获得专业文凭或技师文凭,再进入高等学校。还可通过联邦政府组织的师傅资格考试,获得师傅的资格。
 
2006年,全瑞士有23200名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学习,有78100名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多数地区近70%学生选择上职业技术学校免费学习,只有25%左右的学生进入会考高中。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约80%~85%就业,15%~20%进入高等职业学院或应用科技大学深造。
 
行业组织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近年职业培训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培训能力的局限性日益显现,迫切需要更加社会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培训,而这是个别企业和学校都难以胜任的。因此,近年来瑞士不断加强以企业、行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模式,尤其是与行业协会的合作日益密切。
 
由于瑞士的行业或职业协会组织非常发达,很多行业组织有专门的跨企业培训中心或实训车间,它们是按职业群(行业协会)建立的,便于对学生开展基础性、通用性职业培训,提高学生适应能力或增加职业选择机会的能力。学校、企业以及培训中心“三个学习地点”,比传统的双轨制培训更受欢迎。课程由行业协会、学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学校主要讲授基础知识和相关理论,企业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场所,并选派专业人员到校兼职,行业协会负责研制课程标准。
 
重视与普通教育体系的沟通
 
2004年颁发实施的瑞士《新联邦职业教育法》规定,瑞士的职业教育体系由职业准备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终身职业教育4个部分组成。
 
瑞士职业准备教育主要在初级中学和职业指导中心进行,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有关职业和学徒职位的信息,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所在和职业倾向。职业指导课程不仅面向学生,也面向家长,在专业定向时要保证学生及其家长的意愿得到充分的尊重。
 
中等职业教育是瑞士职业教育的主体部分,主要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提供多层次、多学科、多种形式的职教服务。其包括3个层次的培训,即联邦职业能力证书(相当于学徒结业水平)、职业高中文凭、高等职业教育(技师教育等)。它还提供包括职前教育和在职继续教育等长度不同的职业培训课程。在教学上实行模块教学或学分制教学,学生的选择有很大自由度。
 
瑞士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由高等专业学校(应用科技大学,简称FH)承担,瑞士的FH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创设,也是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产物。目前在瑞士有7所州区域或跨区域FH。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员毕业时一般具有双重资格:一是通过高级专业考试获得专业任职资格证书;二是获得联邦政府认定的大学毕业文凭(非学术性的)。自2000年以来,FH开始硕士层次的教育(应用导向的学位证书)。近些年来,瑞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在校生占同龄人口由2002年的4.8%上升到2007年的11.6%,同期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从占同龄人口的10.2%上升到14.9%。
 
终身职业教育主要是为成人举办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职业教育培训,如进修培训、专业培训、转业培训、企业内短期培训、师傅培训等。此外,瑞士的终身职业教育体系,还包括更新知识和技能、获得新资格的职业继续培训和高级专业考试,面向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等。
 
瑞士的中等、高等和继续职业教育三大块之间以及它们与劳动力市场之间,以各种资格证书和文凭为桥梁相互连结起来。为了解决高职人才培养和学徒继续升学的问题,同时为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有效地甄别和选拔学生,瑞士创设了职业完全中学文凭制度。完成学徒培训并获得联邦职业技能证书的学徒要进入高等专业学校的相关专业,必须首先接受全日制1年、部分时间制3个学期的补习课程教育,并经考试取得职业会考证书。相应的证书通向相应的高等专业学校。取得职业完全中学文凭的学生85%以上可以进入应用科技大学学习。
 
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启示
 
上述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既延续了瑞士坚持初中后分流,强调精英人才培养的传统,又强调教育要不断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为更多的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和深造的途径。尤其重视紧密贴近企业、行业和各用人单位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大批实用技能型人才。这样一个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校教育、行业协会、社会教育相互贯通、有机衔接的制度体系,对我们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搭建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成长“立交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总的来看,瑞士的联邦教育体制的运行机制是富有成效的。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政府与学校、行业组织和社会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利,构建了促进社会和谐的制度环境。特别是职业教育,真正实现了面向企业和劳动力市场需要,学校与企业、行业紧密结合、自主办学。联邦和州两级政府制定政策与标准,在资金、劳动力市场准入、市场与技术信息、校企和行业协会沟通等方面协调与统筹管理。以上一些做法对我们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具有生机活力的现代学校制度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科学时报》 (2009-2-3 B3 国际)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