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张恩瑜 屠惠远 李毅学 陈冲 王珏 汪寿阳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12-29 21:33:23
2009年汽车行业运行态势分析与2010年展望
 
□张恩瑜 屠惠远 李毅学 陈冲 王珏 汪寿阳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处于高速增长时期,2002年到2008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年均增长20%以上,已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但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深,国际汽车市场严重萎缩,国内汽车市场也受到严重冲击。面对严峻的形势,我国政府出台了以“保增长”、“扩内需”和“调结构”为目的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进入2009年以来,我国汽车行业产销量从1月份开始迅速反弹,增速不断提升,成为国内经济复苏的先导行业。
 
2009年我国汽车行业运行态势分析
 
2009年我国汽车行业的运行呈现如下特点:
 
1.汽车行业由2008年的增速大幅下降转为2009年的快速增长
 
2009年1~11月,全国汽车产量累计1227万辆、销量累计1223万辆,同比增长均为42%。截至10月份,我国汽车累计产销量达1000万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汽车第一大生产国,并提前完成了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提出的2009年产销量目标。由于市场销售的明显回暖,汽车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都得到有效改善。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前三季度,我国汽车企业共12160家,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621.99亿元,同比增长11.37%,实现利润1160.04亿元,同比增长17.35%。另外,2009年1~11月,我国汽车价格指数总体上保持平稳,基本在100点附近上下波动,变化幅度不大。
 
2.产品结构调整效果明显,低排量品种市场表现良好
 
2009年1~11月,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售642万辆,同比增长67%,高出乘用车增长速度18个百分点,另外1.6升及以下轿车1~11月销售459万辆,同比增长63%,同样高出轿车增长速度18个百分点;从比重看,1~11月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70%,比上年同期高8个百分点,其中1.6升及以下轿车占轿车销售总量的69%,比上年同期高8个百分点。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市场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低排量品种市场比重越来越大。
 
3.自主品牌乘用车表现抢眼,稳居市场占有率第一
 
2009年1~11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409.24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35%,稳居市场占有率第一;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195.41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9.39 %,市场占有率同样处于第一位。目前,自主品牌在乘用市场的份额超过40%,在轿车市场的份额接近30%,基本上达到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的目标。
 
4.汽车出口贸易持续低迷,仍处于负增长状态
 
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汽车对外贸易连续走低。2009年3月以来有所回升,但行业进出口持续低迷,长时间处于负增长状态。根据海关统计, 1~10月,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累计539.48亿美元,其中进口金额248.03亿美元,同比下降6.62%;出口金额291.45亿美元,同比下降32.11%。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8月起,汽车出口量同比持续负增长。2009年1月同比降幅最大,为67%,此后降幅开始收窄。2009年10月,我国汽车出口量为年内最高,达到3.63万辆,同比下降29%。汽车进口量2008年12月起出现负增长,2009年3月降幅最大,同比下降43%。此后降幅逐步收窄。9月份起出现正增长,2009年10月,我国汽车进口量4.7万辆,为近三年来最高,同比增长50%。
 
从综合反映汽车行业运行状况的一致景气指数来看,一致指数由2008年12月开始企稳回升,此后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状态,汽车行业景气步入一个新的扩张周期。另外,汽车行业综合警情指数也由2009年一季度的“过冷”状态转为三季度的“正常”状态。
 
总的来看,2009年影响汽车行业的主要因素包括:一、在政府经济刺激政策推动下,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好转支撑了汽车行业的迅速反弹;二、我国汽车保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存在着规模巨大的刚性市场需求;三、《汽车行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出台和实施,提振了汽车消费信心,拓展了农村汽车消费市场和二三线城市汽车消费市场,提高了自主品牌汽车、低排量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促进了汽车市场的良性发展;四、国际汽车市场的低迷、贸易壁垒频繁出台和以印度为代表的新兴汽车制造基地的崛起,增加了我国汽车出口的难度。
 
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预测
 
从汽车市场需求来看,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仍然偏低,汽车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得益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四万亿投资计划对基础交通设施的改善,我国将长期处于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期。其中,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消费需求将成为近年来推动汽车销量增长的主要因素。
 
2009年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2010年汽车消费政策,基本延续《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相关政策,提高了以旧换新的优惠力度,增加了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但小幅收紧了购置税优惠。以上政策表明,2010年我国汽车行业处于较为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较为稳定的产业政策环境下,产销量有望进一步提升,行业景气继续扩张。
 
但是,目前汽车主流企业产能利用率均在90%左右,大多数满负荷运转,而且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汽车新增产能有限,将会导致2010年新增产能释放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汽车产销增速的进一步增长。另外,世界经济复苏,推动各国对大宗商品的消费,可能引发原油价格和钢材、有色金属等汽车原材料价格上涨,形成影响我国汽车行业运行的不确定因素。
 
从汽车行业景气先行指数来看,2008年7月先行指数步入新的景气扩张周期,以先行指数超前期5~6个月来推断,我国汽车行业景气在2009年第四季度、2010年一季度将一直处于景气扩张时期。另外,采用计量经济学建模,建立了包括宏观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公路客货运需求和油价等多种因素的汽车销售量预测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09年我国汽车销售量总计将达到1350万辆左右,比上年增长约44%;2010年我国汽车销售量预计在1500万~1550万辆,比上年增长约11%~15%。
 
政策建议
 
2010年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重点,将由去年的“保增长、扩内需和调结构”转为“稳增长和调结构”。结合我国汽车产业长期发展趋势,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植力度,突破技术瓶颈,尽快实现产业化
 
我国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了2011年前新能源汽车占汽车销售总量5%的目标。但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还面临着关键技术瓶颈、技术标准欠缺、配套设施缺乏、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需要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长期大力扶植。
 
另外,有关部门可组织设计合理的机制,建立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联盟,实现风险共担、成果共享,避免各企业间无序、低水平的竞争,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基础研究的整体水平,在有限资源且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另一方面,也利于统一规划产品型谱,推动新能源汽车科研成果和示范运行成果顺利地向产业化过渡,形成有竞争力的规模产业。
 
二、尽快出台提振汽车行业出口政策
 
国际金融危机也对我国汽车出口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促进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出台政策提振汽车出口已经十分紧迫。商务部等六部委于11月联合提出了《关于促进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建立汽车出口基地,鼓励车企海外投资设厂等措施,并设计未来10年内汽车及其零部件出口的战略目标,建议尽快制定相关政策并予以落实。
 
三、继续坚持提高我国汽车行业集中度
 
2009年我国汽车行业兼并重组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仍有待于市场的考验。汽车企业兼并后,应设计合理的利益补偿方案,加强企业文化融合,保护企业职工权益。由于涉及到地方政府和各种背景的企业利益,国家相关部委应在各方面利益协调上发挥更大作用。
 
汽车海外并购方面,应制定指导海外汽车并购或投资的长期战略性规划,企业在并购前应理顺并购目的、步骤,对并购风险进行清醒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现阶段的海外并购,可侧重于产业链海外延伸的投资,掌握国外先进的零部件生产线和生产技术。
 
四、简化“汽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手续,扶植配套企业,完善配套产业建设
 
从2009年的实施情况看,“汽车下乡”优惠政策和汽车“以旧换新”优惠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补贴手续复杂、操作难度大等问题,实际补贴规模并不如预期。2010年“汽车下乡”相关政策应立足于农村实际情况和农民的消费习惯,简化相关补贴手续、牌照手续和驾照手续,同时着手建立农村汽车售后服务体系和驾驶培训机构。以旧换新政策也应注意进一步简化补贴手续。
 
五、购置税优惠可逐步向引导性政策靠拢
 
2009年1.6L及以下排量汽车购置税减至5%的措施,成功地刺激了小排量乘用车的消费,但仅属于金融危机下的非常举措。2010年改税率由5%小幅提高到7.5%,基本保持了政策稳定性,预计不会引起市场的大幅波动。从长远看,我们建议购置税的调整需要理清结构,逐步向引导性政策靠拢。从以提振市场为目的,转为鼓励小排量和环保型汽车为目的,可以与燃油税相配合,成为调节我国节能减排的杠杆,以进一步优化我国汽车消费结构。
 
《科学时报》 (2009-12-30 B2 产业聚焦)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