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潘锋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12-10 21:31:59
我国近一亿人受OAB困扰
 
□本报记者 潘锋
 
OAB是“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英文简称。2007年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颁布《膀胱过度活动症诊断治疗指南》,将OAB定义为“一种以尿急症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急迫性尿失禁”。
 
卫生部北京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王建业教授在日前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举办的OAB情况介绍会上,首次发布了《中国不同地区OAB/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据报告称,2008年,我国福州地区针对4684例女性开展了OAB发病率调查。结果显示:约有8%的女性患有OAB,且随着女性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尤其是老年女性,平均发病率达20%左右。OAB在男女人群中发病率类似,且在老年人中发病率更高。根据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推测,在中国至少有近1亿人深受OAB的困扰。
 
王建业说,虽然OAB对公众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医学名词,但其核心症状对于广大百姓来说并不陌生,包括尿急、尿频、夜尿和急迫性尿失禁等,公众对此不可掉以轻心。王建业强调,OAB虽然没有生命威胁,但是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常见的包括频繁上厕所、被迫减少饮水、不敢参加社交活动等,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如羞愧、孤立、抑郁等,直接影响家庭和工作并形成恶性循环。调查显示,54.9%的伴急迫性尿失禁OAB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其中对休闲活动和心理情绪的影响最为突出,均超过三成;同时OAB还易引发骨折、抑郁等其他问题和疾病。
 
OAB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治疗方法是使用M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教授吴士良介绍说,M受体拮抗剂可作用于逼尿肌上的M受体,从而减少逼尿肌的过度活动,缓解由于膀胱肌肉过度活跃导致的尿急、尿频和急迫性尿失禁等OAB的症状。世界多国的OAB治疗指南中均将高选择性M受体拮抗剂作为治疗OAB的首选用药,新一代M3受体拮抗剂索利那新已经在全球50多个国家得到临床应用。
 
专家强调,OAB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患者很关键,可以避免进一步引发皮肤感染、尿路感染等其他疾病,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但与近一亿人的高发病率相比,我国OAB的就诊率却十分低,目前只有15%的OAB患者寻求治疗,而其中仅有一半的患者能得到正确诊断与治疗。吴士良建议OAB患者写排尿日记,以便医生分析病情。治疗时可以采用生活方式干预、膀胱训练和盆底肌肉运动训练等行为治疗方法配合药物治疗,以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科学时报》 (2009-12-11 A2 国内)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