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近日,全球第一座以有孔虫为主题的雕塑公园暨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在中山三乡镇小琅环山公园举行挂牌仪式。
有孔虫雕塑园是2006年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生物学家郑守仪的支持和参与下,由三乡镇人民政府投资700万元建设而成的集科学、艺术、海洋文化于一体的公益性景观公园。园内共设有孔虫雕塑114座。此外,还有建筑面积约640平方米的有孔虫博物馆,陈列了130多种有孔虫。
有孔虫是带壳的海洋单细胞动物,个体一般在一毫米左右,因房室间由“口孔”相通而得名,古今种类达4万余种,现生种类约6000余种。有孔虫作为原生动物,被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其化石也被应用于地质学、地球化学、地层学、古生态学、古海洋学等学科的研究,被科学家们称为“大海里的小巨人”。
尽管人们对有孔虫的学术和经济价值早有了解,但却经常忽视它们的美学和实用价值。为了推动家乡科普教育事业的发展,郑守仪决定把有孔虫模型及其知识产权无偿提供给三乡镇,并在此建设世界上首座有孔虫雕塑园。
有孔虫雕塑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专家,马来西亚的华侨,以及国际知名海洋地质学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海洋地质研究中心主任比拉尔哈克博士参加了挂牌仪式。
“雕塑园比想象中更大、更漂亮。”比拉尔哈克博士说。他还提到,在全球范围内研究有孔虫的专家不超过10人,郑守仪是其中之一,中国在有孔虫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有孔虫雕塑园能建成开园,与郑守仪的努力分不开。郑守仪已从事有孔虫研究50多年,开创并全面发展了中国现代有孔虫分类与生态学研究。2003年,郑守仪荣获有孔虫研究领域的国际最高奖“美国库什曼有孔虫研究杰出人才奖”;2009年,郑守仪被中华全国归侨联合会、国务院侨办授予“侨界十杰”荣誉称号。(廖洋 刘洋)
《科学时报》 (2009-12-10 A2 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