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国经济战线杰出领导人谷牧同志的遗体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在为谷牧同志最后送别的队伍里,有一位已年过八旬但仍精神饱满的老人,他就是宁波大学首任党委书记张永祥。
其实,对45岁以上的中国人来说,谷牧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改革开放时期,谷牧一人扮演着多个角色:他既是开放政策的探索者,又是政策的推行者;对地方,他是中央的决策者,在中央,他是前线的指挥官。
1984年8月1日。邓小平在北戴河听取谷牧等同志关于宁波对外开放和开发的情况汇报。谷牧向邓小平详细介绍了宁波的两大优势:一个是宁波港,一个是“宁波帮”。就在这次汇报的过程中,邓小平发出了“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伟大号召。
邓小平以一个伟大的政治家的胆魄和睿智,感召了一支强大的“海外军团”,投身于国家和家乡的开放开发大业。其中首先被感动的是“宁波帮”的杰出代表、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1984年12月19日,就在中英正式签订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当天,包玉刚先生在北京与时任宁波市市长的耿典华签订了他捐资2000万美元筹建宁波大学的《洽谈纪要》,为家乡送上了一份饱含海外赤子情谊的厚礼。邓小平得知此事,十分高兴,第二天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见了包玉刚先生,对包玉刚捐资创办宁波大学表示赞成,并且答应要为宁波大学题写校名。不久,邓小平又指示谷牧:“办宁波大学的问题,包玉刚讲,大学归国家办,他出钱,这是件好事,我答应题写校名。你们应该督促有关方面,把这件事办好。”
正是在小平的关心以及谷牧的大力推动和督促下,宁大的筹建工作才得以顺利展开。
1985年初,省委、市政府从各单位抽调了精兵强将,全力以赴地展开宁波大学的校舍建设及其他各项筹建工作。就在宁波大学奠基的过程中,1985年12月10日,谷牧在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商定,宁波大学的经费由国家、浙江省和宁波市各负担三分之一。国家负担的部分,由国家教委在国家教育经费总额中解决。这个重要的决定不仅明确了中央、省市对宁波大学教育经费的拨付原则,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而且也是对宁波大学在中央关心支持下实施省、市共同管理、共同建设的高校管理体制的一个肯定。
1986年3月21日,国务委员、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组长谷牧,与国务院特区办主任何椿霖等来校视察。谷牧察看了正在建设中的学校工地,并为学校题词:“努力办好宁波大学,培养更多建设人才。”在此前后,他还多次对市领导提出,宁波大学不仅要办好正规的专业系科,还要举办适应开放形势需要的各种培训班,多为宁波的开放开发作贡献,充分体现了谷牧对正在建设的年轻的宁波大学的殷切期望。
春华秋实,如今,宁波大学这所由“宁波帮”捐资兴建的学校,在改革开放中逐渐建设壮大,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改革开放之路,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目前,宁波大学已成为拥有在校生2.8万,设有19个学院,拥有3个博士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和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资格,71个本科专业的综合性大学。更为可喜的是,谷牧曾经为之倾注过心血和汗水的宁波大学成果丰硕,人才辈出,至今学校已为社会培养了17万毕业生。
宁波大学取得这些成绩是中央、省市领导,及一大批“宁波帮”人士关心、帮助的结果,是宁大广大师生员工团结拼搏、开拓奋进的结果,同时也是谷牧等一大批老领导、老同志直接关心帮助、鼎力支持的结果。
宁波大学的创建,作为宁波对外开放的第一个重大成果,在国内外,特别在“宁波帮”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宁大海外宁波籍人士纷纷回乡探亲访友,洽谈投资,开展贸易,捐资兴办公益事业。饮水思源。宁大师生永远不会忘记小平同志!永远不会忘记谷牧在学校创建时期所付出的心血和所作出的贡献!
今天,重温小平“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重温谷牧对宁波大学的关心和厚爱,仍能感受到其中的豪情和重托。响当当的“宁波帮”让全世界的宁波人有了更多的身份自豪感,这才有后来无数浓墨重彩的报效桑梓的故事;才有了靠“吃百家饭”成长,跨越式发展的宁波大学!
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午后,张永祥老书记向记者诉说了谷牧对宁波及宁波大学建设初期的倾力相助,和自己一份与谷牧延续了20多年的情谊。张永祥说:“谷牧对宁波怀有深厚的感情。我和谷牧同志虽然在官阶、年龄上有差距,但特殊的友谊一直延续了20多年。每次见面,他都能叫出我的名字。今年我86岁,谷牧同志96岁。本希望在他百岁之前还能去北京看望他一次,再次表达尊敬之情和真挚的友谊,想不到他已经过世,十分难过。我们一定要按照他生前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继续深化开放开发,扎扎实实地干好工作。这是对这么可敬可亲有见识的老领导的最好的告慰。”
这几天,宁波的天空一直阴雨不散。漫天的风夹着冬雨淅淅沥沥,起了雾的甬城格外清冷,风中都在泣诉一个名字:谷牧。
谷牧走了。当宁大师生真真切切从新闻里听到这个消息时,无限伤悲。然而,谷牧生前对宁波大学倾注的满腔热情和几多心血,都早已化为雨后的彩虹,永永远远刻在了宁大师生的心里。(张芝萍)
《科学时报》 (2009-11-24 B2 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