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亚太地区四个重要城市上海、曼谷、东京、悉尼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气温上升趋势,其中上海的碳排放总量最高,单位GDP碳排放量达到其他城市的三倍以上。
□本报记者 黄辛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日益严峻的挑战,人类该如何积极应对。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召开前夕,在同济大学召开的“可持续发展论坛——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论坛上,来自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及公众代表就当前日益紧迫的全球气候问题,探讨减缓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新思路。
同济大学是国内率先从事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高校,一直将可持续发展学科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同济大学共建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自成立以来,积极致力于为亚太地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作贡献。
同济大学赵建夫教授在《2009年上海—东京—曼谷—悉尼碳排放及气候能源政策对比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亚太地区四个重要城市上海、曼谷、东京、悉尼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气温上升趋势,其中上海的碳排放总量最高,单位GDP碳排放量达到其他城市的三倍以上。
近年来,这四个城市年均气温或极值气温呈不同程度的上升。从人均碳排放及单位土地面积碳排放来看,悉尼均位于首位,上海次之,而东京最低;从单位GDP的碳排放量来看,上海最高,达到其他城市的三倍以上。这与产业结构及能源效率多方面因素有关;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增长迅速,四座城市中,上海由于人口密度大、经济增长较快,碳排放总量同样最高,悉尼次之,曼谷最低。
赵建夫解释,亚太地区有41亿人口,占全球的60%以上,GDP约占世界的54%,是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但同时也是人均自然资源拥有量最少的地区。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亚太地区自然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具有很大的气候变化敏感性和脆弱性。“不过,在信息披露方面,四个城市都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实现了环境信息公开披露。”赵建夫介绍,上海近年来推行多项节能减排措施,并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环境报告》中,专门给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内容。在世博会筹办和举办过程中,也将开展一系列的低碳排放行动。在四个城市当中,东京减排的力度最大,目前已经建成了较为完整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四个城市有各自的减排重点,上海应该考虑排放总量的控制。”他建议,完善的政策对具体的实施有着指导作用,悉尼、曼谷和上海都应该借鉴东京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和执行方式。此外,四个城市在制定政策时,还应权衡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和短期效应,妥善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应,积极建立政府、企业、公众等多元化的管理体系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许健民作了题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所面临的挑战》的主旨演讲,阐述了我国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资源带来的直接影响,并提出了提高能源效率、建筑节能、交通节能、使用新能源等应对措施。
本次论坛由四个“主题讨论”组成,与会嘉宾分别围绕“亚太城市气候变化的缓解和适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上海地区创建生态城市中的气候变化应对”、“绿色建筑及其能效”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公众参与”等四个议题进行了热烈研讨,并与在场观众展开互动。(黄辛)
《科学时报》 (2009-11-23 B3 地方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