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吕四港的开发建设,将在上海周边形成南有北仑港,北有吕四港,南北两翼共同为上海港分流的格局,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最理想的北翼和强有力的补充,能更加有效地接受上海的辐射,并把这种辐射功能延伸到苏中、苏北地区。
□本报记者 黄明明 郑金武
2009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同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意味着,上海打造国际航运中心、江苏沿海开发均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从统计数据上看,上海港的国际中转能力并不突出。2008年,上海港国际中转箱量仅为5%,而新加坡则高达85%、香港达60%、韩国釜山达45%。另外,从连云港到上海港之间长达1000公里海岸线,存在着港口“断链”,影响了国际航运中心的辐射力和吞吐力的发挥。
毋庸置疑的是,上海要打造为国际航运中心,必须寻找更好的周边港口并与之协同发展。
在此背景下,伴随着崇启大桥的建设,作为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内唯一拥有深水港和土地资源的港口——江苏省启东市吕四港蓄势待发。
启东市市长徐锋多次表示,启东对吕四港的发展定位是:第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港口群的组成部分;第二,面向长三角区域性运输网络的重要门户节点;第三,服务临港产业和大宗散货运输为主的综合性港口。
区位优势:
“北上海”变“上海北”
“靠江靠海靠上海”,这是启东人对自身区位优势的绝佳概括,亦是启东得天独厚的“垄断性”资源。
启东地处江苏沿海最前沿,位于万里长江入海口北侧,集黄金水道、黄金海岸、黄金大通道于一身,是出江入海的重要门户。吕四港区位于长三角地区,地处长江与沿海“T”形结构主轴线的结合部,南与上海隔江相望,北靠广阔的苏北平原,具有不可比拟的区位优势。
启东与上海隔江相望,距浦东直线距离仅50多公里。在历史上,一条大江阻挡了启东与上海的融合进程。
而今,连接上海的大通道——崇启大桥建设进展顺利,已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1亿元,约占总投资的30%。预计2011年建成通车。上海长江隧桥与崇启大桥的贯通衔接,使启东到上海的车程由3小时缩短为1小时,时空关系的转变推动启东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启东市由此成为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经济枢纽。
此外,随着宁启铁路二期工程、扬启高速公路、沪崇启大通道等工程项目的建设,吕四港区的集疏运条件更加凸显,与上海、苏州、南通的城市距离均在1小时车程内。
同时,吕四港区又是十分难得的具有江海联运特点的港口。从吕四港区至上海外高桥、洋山港,仅相距50多公里。据测算,从吕四港区到日本神户、韩国釜山,也仅400海里,是十分经济的航运线路。
高速公路、铁路、港口,共同构筑了吕四港区发达的交通网络,吕四港区成为长三角地区货流集散中心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龙头的前景越来越清晰。
启东市委书记孙建华表示,开发吕四港有利于加快接轨上海的步伐。通过吕四港的开发建设,就可以在上海周边形成南有北仑港,北有吕四港,南北两翼共同为上海港分流的格局,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最理想的北翼和强有力的补充,能更加有效地接受上海的辐射,并把这种辐射功能延伸到苏中、苏北地区,成为上海这个长江流域经济龙头的新翅膀。
他进一步指出,开发吕四港有利于江苏沿海港口的优化布局。把启东建成“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的最佳交汇点,成为江苏沿海地带新的“桥头堡”和“辐射源”,将加速长江经济走廊的畅通,促进江苏南北一体的和谐发展,形成连接苏南、带动苏中、辐射苏北的发展格局;同时解决了从连云港到上海港之间长达1000公里海岸线上的港口“断链”,意义十分重大。
建深水大港条件优越
在世界航运呈现大型化、深水化和专业化趋势的今天,能否在大型深水海港上取得突破,是占据海洋运输和能源发展的关键点。
中国交通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徐力介绍,在吕四港外侧的小庙洪水道,水深条件好、深槽稳定,又具备丰富的浅滩土地资源,是适宜建深水港区和发展临港产业的一块宝地。
在南京水科院对吕四港小庙洪航道进行了连续20年研究的基础上,今年9月,交通运输部规划设计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共同编制完成了《吕四海洋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该规划综合吕四港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依托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后提出,吕四港具备开发建设成为深水大港的资源条件。
“吕四港良好的自然条件适合建设10万~30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这是吕四海域乃至长三角难得的深水港资源。”南京水科院陆培东博士说。他进一步指出,小庙洪水道是一条以落潮水流控制的潮汐水道,具有微冲不淤、水深浪小的特点。稍加疏浚后,10万吨级海轮可乘潮进出。
从地形上来看,吕四港海岸滩地高而宽阔,围垦方便,离岸围出3公里左右对水道没有影响,可围垦土地达100多平方公里。借鉴河北曹妃甸的经验,围垦后,可在港区建设一批10万吨级挖入式港池,既可以大大增加港口资源的利用率,又可以规划建设石化、钢铁、能源等大型临港产业。
根据南京水科院的研究,除了小庙洪航道外,从远景看,位于吕四海洋经济开发区东北侧的冷家沙,濒临外海,水深条件优越,脱离了辐射沙脊滩漕多变的影响,岸滩较为稳定,动力条件单一。水体含沙量小,地质条件好,具有开发建设30万吨级深水码头基地的良好前景,是吕四海域乃至长三角难得的深水港资源。吕四港连兴港作业区还可规划25万吨级海上单点系泊原油接卸平台。
临港产业聚集发展
“石化、钢铁、能源、物流等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启东沿海地区有着这些基础性行业的优越条件。可以充分利用港口运输条件,结合国家政策布局产业。”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持的《启东沿海地区发展战略规划》指出。
吕四港区不仅拥有丰富的土地后备资源、深水港岸线和水资源,还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海上风能资源,以及独特的江海旅游资源。而土地和港口是吕四港区的战略性资源,决定了吕四港区必须把发展临港产业与沿海产业作为发展方向。
根据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规划,吕四港战略布局主要是“一区一岛两基地”,即吕四综合功能区、横沙远景发展岛、冷家沙转运基地和连兴港原油接卸基地。同时,划分成四个作业区,即大洋港作业区、秦潭作业区、冷家沙作业区、连兴港25万吨以上原油接卸基地。其中吕四综合功能区重点发展五大临港主导产业,即炼化一体的石化产业、精品钢产业、临港重型装备制造业、能源产业和港口物流业。
《启东沿海地区发展战略规划》中建议,启东应全面加强港口综合功能,加快建设港口物流基地,全力推进港口信息化,提升港口商务、金融、船代、货代等服务功能。
孙建华也曾先后表示,开发吕四港符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总体方向。我国经济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未来一段时期,中央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将继续实施,能源及原材料等上游行业产品供不应求的形势仍将继续、国外进口需求量仍比较大,吕四港的开发建设将为推进沿海开发、加快重化工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平台。
“开发吕四港有利于推动长三角北翼经济的提升和发展。吕四港的开发建设,尤其是吕四港的开航,能形成以港口为中心,江海河联运、铁路和空运相配套的江苏沿海大交通网络。”孙建华表示,启东将借此着力发展临港产业,拉长产业链,改变原有苏中、苏北地区产业结构相对偏轻的格局,从而进一步壮大长三角北翼经济体,改变长三角现有的南重北轻的经济格局,促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腾飞。
港口带动 推进沿海开发
事实上,吕四港的建设已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2008年11月8日,吕四港综合海运码头正式交付使用。这个位于小庙洪水道深槽处的码头,拥有两个3.5万吨级散货泊位,水工结构为5万吨。2009年3月,历经一年半的建设,拥有2座5万吨级散货泊位的吕四港一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今年以来,已停靠船只100多船次,吞吐量达400多万吨。
2009年5月11日,吕四港国家一类临时开放口岸正式获批,为吕四港迈向深海、走向世界,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动力。5月26日,吕四港航道正式通航。为江苏沿海又添一条出海大通道,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增加了一个深水组合港。
此外,大唐电厂东侧1万亩物流中心围垦工程已经完工。吕四中心渔港外拓工程开始实施,规划围垦面积12万平方公里。6月,吕四大洋港外拓工程的头号工程——西侧围堤工程龙口顺利合龙。该工程完工后,可围垦滩涂1.8万亩,增加码头岸线8公里。目前,项目区正在进行吹沙成地,为承载新的临港产业作好准备。
徐锋表示,在港口开发建设上,启东将抓紧做好10万吨级深水泊位和10万吨级深水航道的开发建设工作,同时继续加大滩涂围垦的力度。通过加快港口、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国内外大型石化、精品钢、能源、物流项目落户。
他进一步表示,从长期建设来看,启东将积极做好冷家沙30万吨深水泊位和连兴港作业区25万吨单点系泊的开发准备工作,从而进一步提升吕四港在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吕四港应作为江苏沿海开发的重要支点,港口的建设对于启东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机遇,标志着新时期启东由沿江时代发展战略的转移以及区域板块格局的变化。”《启东沿海地区发展战略规划》给予了如此评价。
《科学时报》 (2009-11-23 B1 区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