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黄建始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11-5 22:34:51
科学理性应对甲流第二波
 
□黄建始
 
防控甲流第一波我们经受了考验,交了一份满意的考卷,比部分发达国家如日本为国人应对甲流做好专业、物质、心理、环境准备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获得了“后发优势”,保护了国人健康和社会稳定。
 
现在甲流第二波已经兵临城下,北京市这几天流感样病例大增,北航一学生因患甲流死亡引起不少人的担心。大家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狼来了”的气氛。我个人观点是:科学理性应对甲流第二波最好的武器是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就是科学地确认健康危险因素并科学地排除或减少健康危险因素以达到保护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在面对甲流第二波健康威胁(也就是现在患甲流或死于甲流的危险增加)的时候,科学理性的态度是运用科学知识找到增加得甲流或死于甲流的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运用科学技能和技术排除或减少增加得甲流或死于甲流的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达到保护和促进自己和家人健康的目的。
 
比如说,和传染源有关的健康危险因素包括,和甲流病人或带毒者密切接触(面对面谈话,接吻等),到人多的地方就增加了接触传染源的机会,尤其是在医院人多的地方候诊几个小时机会肯定明显增加。所以即使孩子发烧怀疑患 了甲流,但是千万不要抱着孩子在医院人多的地方等几个小时。平常尽量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在甲流流行期间能不见面尽量少见面,今天许多事情完全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技术手段解决。
 
因为带病毒者和正常人一样,我们自己或其他人都有可能是带病毒者,如果打喷嚏咳嗽不捂鼻嘴就有可能把病毒大面积地传给别人;病毒会在硬物上存活几个小时,如果有带病毒者正好打喷嚏咳嗽没有捂鼻子嘴巴(流行期间带病毒者很多),污染了把手、楼梯、桌子等,其他人接触后手上就有了病毒。人每天会无意识地揉眼摸鼻子几十次,就将病毒通过眼鼻嘴的黏膜被传染上了甲流。因此洗手和戴口罩这些技术手段就可以给我们帮很多忙。
 
和易感人群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对甲流没有免疫力,身体有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哮喘等,怀孕,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肥胖,抽烟,酗酒,熬夜,不锻炼,过度地担心和恐慌甲流等等。去除或减少这方面危险因素的技术手段有注射甲流疫苗,锻炼身体,管好嘴,用好腿,不抽烟,不喝酒,好心态。
 
目前阶段,从群体防控来看,疫苗是比较有针对性的效用比(cost-utility)最好的技术手段。然而,由于生产能力的限制和安全性的合理担心,以及钢用在刀刃上的理性,目前疫苗只能保证高危险人群,即儿童,孕妇,有基础性疾病的人,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医护人员和其他因职业原因必须经常出入人多地方的人员等。因此,对于大多数健康或基本健康的人来说,务实的做法是在上述三个方面下功夫,科学地确认和甲流有关的健康危险因素并科学地排除或减少与甲流有关的危险因素,这样我们才能在面临甲流第二波时也能“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活得更好,活得更长,活得更有意义。
 
(作者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助理、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流行病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科学时报》 (2009-11-6 B1 科学与健康周刊)
发E-mail给: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